多年前看《窗邊的小豆豆》一書時,小豆豆和泰明、高橋的友情故事一直感動著我。泰明是一個患過小兒麻痹癥的孩子,小豆豆為了讓從來沒有爬過樹的泰明爬一次樹,進行了一次大冒險:在暑假靜悄悄的校園里,兩個孩子開始架上梯子爬樹。一個費盡力氣趴在梯凳上使勁地爬,一個站在分杈的大樹上使勁地拉,兩個孩子看起來都搖搖欲墜。但最后,泰明終于被小豆豆拖到了樹上,兩個孩子愜意地坐在蟬鳴聲中的大樹上聊天。這是泰明第一次爬樹,也是最后一次爬樹。高橋則是一個胳膊和腿都非常短、個子永遠長不高的孩子。小豆豆很快和高橋成了好朋友,而且這個高橋還在巴學園的運動會上奪取了每一個項目的第一名!這是因為這些特殊的運動項目都是小林校長故意設計的,就是希望這個孩子“不要忘記奪得第一名時的自信”。因為有這樣兩個不太一樣的朋友,小豆豆的童年也充滿了不一樣,這大概是很少的孩子才有的人生經(jīng)歷吧!后來,“小豆豆”黑柳徹子成了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一直致力于幫助世界兒童擺脫貧困和疾病,可能與這兩個不一樣的朋友也有一定的關系。
同時,我還想起在與資深心理治療師劉丹老師錄制“讀懂繪本中的心理學”音頻課的時候,她講過的一位心理治療大師的故事。一個手有先天畸形的小男孩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但他很怕去上學,怕被同伴們嘲笑寫字的姿勢,于是小男孩的父母把他帶到了心理治療大師面前。心理治療大師讓小男孩寫字給他看,之后自己也用那樣的姿勢寫了一些字,發(fā)現(xiàn)字寫得很難看。于是,心理治療大師很欽佩地和小男孩說,用他那樣的姿勢,別人都無法寫出像樣的字來,并請他第二天上學后讓小伙伴們也用那樣的姿勢寫字試試看。結果小男孩真的去上學了,并且真的讓小伙伴們用他的那種姿勢去寫字,也真的發(fā)現(xiàn)他們都寫得很難看。小男孩第二周去見心理治療大師的時候,既開心又得意。劉丹老師在這個故事中想說的是,認同特殊兒童的那份感受和經(jīng)驗,并把這種經(jīng)驗轉變?yōu)閭€體獨特的經(jīng)驗,會幫助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非常不同的轉變。其實,如果特殊兒童的父母能以這樣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話,心態(tài)會有很大的轉變;如果我們都能以這樣的視角去看待這些不太一樣的孩子的話,也會覺得他們并不特殊,他們只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著、成長著。也許這才是看待特殊兒童最好的態(tài)度吧!
《父母必讀》雜志自創(chuàng)刊以來的39年中,始終關注著特殊兒童的健康與教育,幾乎每年都會做相關的選題。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茅于燕教授曾在雜志中專門開設過如何幫助弱智兒童的專欄。今年也一樣,在這期中,我們關注了自閉癥兒童的現(xiàn)狀與未來,關注了白血病兒童的治療與康復。
這種對特殊兒童的關注和關切,已成為父母必讀人的傳承,更是作為一本“伴隨孩子,伴隨家庭”的刊物不會忘卻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