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輝
摘 要:中華詩詞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是中華民族大智慧的結晶,蘊含著大量先進文化因子和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其具有立德啟智、勵志陶情、交流宣傳等功能,對于豐富當代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引導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激發(fā)正能量,提升精神境界等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關鍵詞:中華詩詞;當代價值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積淀涵養(yǎng)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長效滋養(yǎng)劑。中華詩詞作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高度凝練的藝術在當代具有啟智教化、勵志陶情、交流宣傳等價值。
一、中華詩詞的當代價值特點
1.時代性
價值標準就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尺度,客體對主體意義的尺度就是價值標準。人們的價值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時代變化的。當下,中國人對中華詩詞的價值標準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特點,學習古典詩詞,對于任何一位炎黃子孫來講都具有增強文化的歸屬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及自豪感的作用,有助于全面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和審美水平等時代價值。
2.思想性
中華詩詞屬于精神價值形態(tài),它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核心價值觀有大量深入而透徹的注解,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是先進文化發(fā)展方向和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詩詞中的具體體現(xiàn)。
3.變生性
中華詩詞在當代具有突出的時代性特點,而時代性又會催生其變生性,這種變生性就是古典詩詞中的名句經當代人的“再創(chuàng)造”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如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八)中“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本意是說清白之士被誣陷,歷盡艱辛,但經過時間的考驗,自己所蒙受的不白之冤一定會得到澄清,崇高的品德終會為人所識。現(xiàn)在多用以說明毅力對事業(yè)成功的重要性: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只有經受并戰(zhàn)勝生活的磨難,才能獲得勝利的果實,享受成功的喜悅。
4.實用性
唐代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主張“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不為文而作也”《新樂府序》。由此可見中華詩詞的價值取向的實用性源遠流長,在當代這種價值取向的實用性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獨具個性的語言風格,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對經典詩詞的精妙運用,堪稱其中的“神來之筆”,其實用性價值在當代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二、中華詩詞當代的三種價值
中華詩詞有立德啟智、勵志陶情、交流宣傳等功能,對于豐富當代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引導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激發(fā)正能量,提升精神境界等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1.啟智教化的價值
一是治國理政的啟智價值。中華詩詞中飽含治國安邦的豐富經驗和思想,涉及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諸多方面的經驗與教訓。黨員干部學習古詩詞,有助于了解先輩高尚的家國情懷、社會理想、精神追求和道德操守,有助于借鑒歷史上治理國家、社會的有益經驗,增強文化自信。吟詠習近平用過的詩句,人們可以感悟他治國理政的情懷與智慧、胸懷與自信。明信仰之堅貞,則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道愛民之情深,則引“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察風氣之緊要,則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勵青年之志向,則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述文明之多元,則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二是立德育才的教化價值。詩教是學生安身立命第一教,因為中華詩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處于文體價值的最高位,孔子設立“詩、書、易、禮、春秋”五經,把詩放在首位。從中華詩詞的內容來看它具有立德育才極為豐富的教化資源,從《詩經》開始到《楚辭》《樂府》《漢魏六朝古詩》《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及近代詩詞,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詩詞非常豐富,展現(xiàn)了中華兒女的時代修養(yǎng)和人生境界,昭示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價值。學習中華詩詞,就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以詩歌育人,無疑是德育的最好教材。實踐證明,中華詩詞對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2.勵志陶情的價值
詩言志,歌永言?!墩f文解字》的解釋是:“詩,志也”,這也就是說詩歌是表達人們內心的情感與志向的。中國詩人將詩作為一種抒發(fā)胸臆的手段,如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以他的詩作,寄托了自己對家園的憂患與哀傷。到了唐代的韓愈,就直接把詩稱作為詩人心中的“不平之鳴”,強調了詩的抒情作用。中華詩詞中有很多振奮人心的勵志佳句,李白在《行路難》中發(fā)出了長風破浪、克難奮進的堅強聲音,杜甫在《望岳》里表達要努力勇攀最高峰,實現(xiàn)“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岳飛在《滿江紅》中抒發(fā)了時不我待、精忠報國的熱血情懷,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敘述人生艱難的同時,選擇了舍生取義、以身殉國的價值取向。
優(yōu)秀中華詩詞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tǒng)一,不僅能給人思想的啟迪,更能給人藝術的享受。在品讀中我們不僅能感受體會其中思想感情,還能夠在藝術美的欣賞和感染中陶冶情操,從而達到凈化心靈,激勵斗志,提升思想境界的目的。通過詩詞作者和讀者之間產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打開讀者的情感閘門,鍛造讀者的精神品格。因此,閱讀欣賞詩詞可以有效喚醒人們對美好情感的追求,促進人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理想人格的形成。
3.交流宣傳的價值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詩歌又是語言濃縮的精華,同樣有很好的交流溝通作用。當下,隨著文化自信在國人心中扎根生長,中國文化開始走上世界文化舞臺,文化交流也趨于繁榮。國內、國際間詩詞學術交流越來越頻繁深入,國內詩詞類電視節(jié)目收視率持續(xù)走高,中華詩詞有力推動了詩詞學術交流和人們之間的思想溝通。同時,我國城市建設方面開始注重文化的力量,多地廣泛運用地域歷史文化名人和能夠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華詩詞在道路兩旁、公園和社區(qū)進行宣傳,這種做法既美化了環(huán)境,又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其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有企業(yè)為了提高產品知名度,常常以經典詩句作為廣告宣傳語。如萬科地產以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稍作改動為“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作為廣告宣傳語;河南汝陽酒廠就以曹操的《短歌行》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句中的“杜康”為產品的商標。以中華詩詞中的名句作為商標或廣告宣傳語的比比皆是,以此來彰顯其精神品味。
綜上所逑,中華詩詞除了固有的文學和史料價值以外,它還能夠在復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塑造當代人的人格特質,促進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等方面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當詩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精神特質,成為一種文化新常態(tài)的時候,那么我們就真的離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遠了。
參考文獻:
[1]楊淑萍、陳妮.中華經典詩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yǎng)[J].學理論,2015(4)
[2]易行.馬凱關于中華詩詞的觀點綜述[J].中華詩詞,2013(5)
[3]陳碩.《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流文化傳播模式與價值實現(xiàn)[J].出版廣角,2017(12)
[4]李善奎、柴會金.中國古代詩歌的道德價值[J].濟寧師專學報,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