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則鳴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各種教育理論正在不斷完善。我國高度重視教育,近些年來,業(yè)內人士加大對教育的研究,并產生許多教育理論。這些理論在研究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就需要對理論加以完善。本文主要從教育技術學視野中分析教育理論,旨在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技術學;視野;教育理論
多年來,許多學者致力于對教育的研究,并得出不同的教育理論。這些理論各有其可取之處,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樣就會導致教育理論出現(xiàn)失誤,過分強調反應性知識的重要性,或者強調用哲學語言進行論述,卻忽視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導致教育理論脫離實際。這就需要從教育技術學視野中對教育理論開展研究。
一、運用教育技術學研究教育理論的意義
許多學者會從多個角度對教育開展研究,這充分反映出教育的多樣化與復合性。通常,不同的教育現(xiàn)象會產生不同分支,學者一般會根據(jù)這些分支開展研究,就可以從不同方面展示出教育的規(guī)律和屬性,挖掘出教育自身存在的邏輯性。不過,對于教育理論進行研究的同時,一部分學者并不能充分做到與時俱進,研究手段和思想比較落后。從教育技術學角度來看,教育理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加之現(xiàn)階段教育技術學視野嚴重缺失,就會導致教育理論研究存在一定不足,無法實現(xiàn)教育技術與教育理論的有機結合,使得教育理論始終處于“原地踏步走”的局面。
為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教育理論,要從教育技術學角度上開展研究。在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的今天,各大學校高度重視發(fā)展教育技術,這樣就會產生許多反應。為了實現(xiàn)教育良性循環(huán),必須要加強對教育理論的研究,從教育技術學角度出發(fā),進一步完善相關理論。
二、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教育理論存在的問題
(一)虛假范疇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教育技術視野中,教育理論研究之所以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因為由于虛假范疇的存在。虛假范疇主要是對核心教育理論范疇和基礎教育理論范疇的運用存在失誤之處,這種失誤往往不可避免。虛假范疇具有其自身的特征,首先,虛假范疇是一種虛構的范疇。這一類范疇不真實,虛構,無法客觀反映現(xiàn)實,甚至會歪曲事實,這樣必然會影響思考的準確性,以及人們對現(xiàn)實的客觀認識,對教育理論研究會造成不利影響。第二,虛假范疇不能幫助人們開展準確的判斷。每一個人在進行某種判斷時都會有其獨特的參考標準,然后再根據(jù)這一標準確認自己的判斷。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所使用的標準并不能證明與理論相符,這一標準也難以得到有效證明,這就是虛假范疇。人們在進行教育理論研究時會有自己的視角和標準,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虛假范疇,因為在判斷時會存在武斷的意識,在沒有根據(jù)的情況下認為這一概念是正確的,導致理論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甚至完全與現(xiàn)實背離。從虛假范疇這一角度來看,研究教育理論必須要從教育技術學角度出發(fā),這樣就可以保證研究結果與實際相符。
(二)過分依賴反映性知識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研究教育理論時,人們還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問題——對反應性知識過分依賴。人們通過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有一定的認識,或者對教育總結進行總結,就可以視為反映性知識。許多人在研究教育理論時,會習慣性將反映性知識作為研究工具,開展教學實踐,或者進行課程設計。部分教育人員對開設實踐課程充滿信心,認為這一課程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還有部分教育人員認為課程形態(tài)和教學模式與教學和課程存在內在聯(lián)系,在教育理論研究中融入與課程形態(tài)和教學模式有關的反映性知識,這樣就會導致教學實踐存在很大的難度,影響最終結果。由此可見,過分依賴反應性知識并不能完善教育理論,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就需要從教育技術學視角出發(fā),對教育理論開展研究。
三、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教育理論完善
(一)完善教育技術理論體系,為教育理論提供參考
在傳統(tǒng)的認知中,教育技術學與教育理論隸屬各自體系,互不相干。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觀點,也是造成如今教育理論出現(xiàn)問題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盡管教育技術學和教育理論看似毫無關系,各為體系,但實際上,教育技術研究者更多會從技術層面研究教育理論,教育學者則從教育本身去研究教育理論,二者的實質都是以研究理論為前提,只不過研究的根據(jù)各有不同。不管是教育技術學還是教育理論,均沒有完善的系統(tǒng)體系,因此,教育技術研究者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理論體系,從技術層面更多為教育理論提供相應的參考,保證教育理論得到進一步完善。
(二)促進教育技術學與教育學的溝通,實現(xiàn)合理分工
從教育技術學視角來看,教育理論若要得到進一步完善,就必須將教育學和教育技術學進行合理分工,實現(xiàn)二者有效溝通。由于教育技術學理論和教育學理論都會發(fā)生變化,在實現(xiàn)二者溝通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發(fā)展的眼光,從變化中找到二者的共通點,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二者的分工。同時,在教育技術學視角下,教育理論需加強與教育技術學的溝通,達到通過技術引導教育,通過教育實現(xiàn)技術的目的。在教育理論中,技術無處不在,且與時俱進,有效完善相關理論。要加強教育學與教育基礎學的溝通,實現(xiàn)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豐富教學經驗,使教育技術學擁有更加完善的理論基礎。
綜上所述,在教育技術學視角下,教育理論可以得到進一步完善。盡管發(fā)展教育理論的方法有很多,但不能忽視教育技術學的重要性,完善理論研究基礎,保證教育理論發(fā)展方向正確,真正做到與時俱進,與實際緊密結合,促進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子玉.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教育理論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47):146-147.
[2]蔡旻君,李小濤.學科分化與學科整合——教育技術學發(fā)展的原動力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15,36(0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