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
【摘要】 目的 探討支原體肺炎患兒實行胸部CT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 為之后臨床診斷作出借鑒應用。方法 92例支原體肺炎患兒, 按照隨機排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6例。觀察組患兒實行胸部CT診斷, 對照組患兒實行X線診斷,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兒確診、漏診、誤診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確診率為86.96%, 漏診率為13.04%, 誤診率為0;對照組患兒確診率為65.22%, 漏診率為23.91%, 誤診率為10.87%;觀察組確診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支原體肺炎患兒實行胸部CT診斷, 確診率高, 能夠早期確診并給予及時治療,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 胸部CT;支原體肺炎;診斷;臨床應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20
支原體肺炎是指由支原體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癥癥狀, 常同時伴有咽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其主要發(fā)病原因是患者通過咳嗽和打噴嚏等排出含肺炎支原體的分泌物, 再由健康人通過呼吸道吸入, 從而引起此類疾病。該疾病多呈現(xiàn)散發(fā)或小流行, 發(fā)病人群以兒童及青少年群體為主, 嬰兒也有極大可能會被感染。臨床上主表現(xiàn)為緩慢發(fā)作, 潛伏期多為2~3周[1]??人灾饕赎嚢l(fā)性刺激性咳嗽特點, 咳出痰為粘液樣痰。發(fā)病時多有體溫升高, 體溫恢復正常后仍可能有咳嗽癥狀, 偶爾出現(xiàn)胸骨后疼痛癥狀[2]?;颊咴隗w檢期間常出現(xiàn)咽部充血, 伴有中耳炎或鼓膜炎, 伴頸部淋巴結腫大, 胸部體檢與肺部病變程度常不相稱, 可無明顯體征。主要檢查方式為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顯示多種形式的肺部浸潤, 呈節(jié)段性分布, 以肺下野多見, 部分患者檢查可見胸腔積液;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shù)正?;蛟黾樱?中性粒細胞占比增大;發(fā)病2周后, 大部分患者病原體檢查凝血試驗呈現(xiàn)陽性, 血清支原體抗體恢復期抗體滴度增加, 可進一步確診。當患者為兒童時, 支氣管肺炎會嚴重危害患兒正常發(fā)育成長, 早期診斷、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可減輕患兒癥狀, 縮短病程, 因此早期確診并開始治療非常重要。本文探討了胸部CT診斷在支原體肺炎患兒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92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所選患兒家屬均了解檢查方法與具體步驟, 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簽定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精神異常不能配合者, 排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嚴重肝臟損害者、嚴重惡性腫瘤者。該研究已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jù)隨機列表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6例。觀察組患兒中男23例, 女23例;年齡3~9歲, 平均年齡(5.21±2.12)歲。對照組患兒中男24例, 女22例;年齡2~8歲, 平均年齡(5.35±1.34)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患兒進行胸部CT診斷:將層厚度設置為5 mm, 層間距為5 mm, 間距為1.20, 掃描時間設置為1.0 s。將電壓設置為120 kV, 將電流設置為80~140 mA, 協(xié)助患兒平躺于檢查床之上, 安慰鼓勵患兒, 并對患兒進行CT掃描。平掃后進行增強掃描, 各項設置參數(shù)與平掃保持一致。在給予患兒局部麻醉后, 利用高壓注射器注射碘海醇后進行掃描, 對病灶邊緣及內(nèi)部 CT值采用平均值計算, 在掃描結束時, 將結果傳輸至電腦上, 由醫(yī)師進行評估確診。對照組患兒行X射線診斷:設置好靶片距100~160 cm, 在曝光情況下根據(jù)患兒體厚設定各項參數(shù), 設置好后對患兒進行X線檢查, 最終由醫(yī)生進行評估確診。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兒確診、漏診、誤診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兒確診率為86.96%, 漏診率為13.04%, 誤診率為0;對照組患兒確診率為65.22%, 漏診率為23.91%, 誤診率為10.87%;觀察組確診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支原體肺炎需要綜合治療, 主要包括一般治療、對癥治療、抗生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及對肺外并發(fā)癥的治療[3], 是兒科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 常會合并肺部大片炎癥浸潤、肺不張等表現(xiàn), 同時可能引起肺外多系統(tǒng)并發(fā)癥, 為此, 早期治療十分重要。有相關報道指出[4], 采用X線檢查方法, 雖然能夠診斷出某些疾病, 但由于人體中某些器官對X射線的吸收差異很小, 因此在檢查時很難檢查到重疊的組織。而CT檢查方法能夠彌補X線技術的不足之處。CT是一種計算機斷層掃描、能夠準確地利用射線并掃描人體的一部分以及高靈敏度的探測器。具有掃描時間快、圖像清晰等多種優(yōu)點[5-9]。CT檢查后圖像能夠傳輸至計算機中, 計算機容量大、運算快, 可立即重建圖像。CT掃描可以有效避免因掃描時間短而產(chǎn)生的偽影。CT檢查可清晰顯示支氣管肺炎、肺實質病變, 更加直觀地觀察肺部病變, 有利于準確定位和明確病灶。支原體肺炎的肺部病變在X線檢查結果中與病毒性肺炎相似, 且其表現(xiàn)不易與支氣管肺炎區(qū)別, 容易造成臨床誤診現(xiàn)象;CT檢查可以清晰顯示出肺部、縱隔及胸膜病變, 不僅可以幫助醫(yī)師確診支原體肺炎, 且縱隔腫瘤的檢出率也很高, CT檢查還可以區(qū)分胸腔積液和胸膜增厚。對于支原體肺炎具有較高的診斷率[10-14]。同時, CT檢查方法還能夠區(qū)分成人與兒童的肺炎表現(xiàn)。兒童肺炎表現(xiàn)為肺葉實變、胸膜滲出;成人肺炎表現(xiàn)為散在的、多發(fā)的玻璃狀病變。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確診率為86.96%, 漏診率為13.04%, 誤診率為0;對照組患兒確診率為65.22%, 漏診率為23.91%, 誤診率為10.87%;觀察組確診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支原體肺炎患兒胸部CT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 值得今后廣泛應用推廣。
綜上所述, 支原體肺炎患兒實行胸部CT診斷, 臨床疾病確診率高, 能夠幫助臨床醫(yī)師進行確診診斷, 可作為今后首選的確診診斷方法。
參考文獻
[1] 謝紅. 胸部X線與CT在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8, 35(5):122-123.
[2] 牛文忠, 丁顯春. 胸部CT診斷98例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分析.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 15(7):44-46, 53.
[3] 張秀霞. 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壞死性肺炎臨床及CT影像特點分析. 臨床肺科雜志, 2018, 23(2):356-359.
[4] 賈蒞彥, 張劍, 何朝暉. CT在小兒支原體肺炎和鏈球菌屬感染肺炎的診斷價值比較.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7, 14(18):2718-2719.
[5] 佟永安. CT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價值評估.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3):131, 133.
[6] 王壽明, 李豪勝. 淺析胸部螺旋CT在診斷小兒支原體肺炎方面的臨床價值.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5, 13(7):32-33.
[7] 高麗群. 胸部CT早期診斷小兒支原體肺炎合并鏈球菌肺炎的價值.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17, 40(3):208-210.
[8] 王興佑. 胸部螺旋CT診斷小兒支原體肺炎140例臨床研究.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7, 1(17):157-158.
[9] 陳春暉, 房濤, 王道建, 等. 46例小兒支原體肺炎胸部CT比較分析.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5, 13(4):33-35.
[10] 許武更. CT診斷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 醫(yī)藥前沿, 2017, 7(6):77-78.
[11] 謝釗, 沈本濤. CT影像特點在小兒支原體肺炎診斷中的價值探討.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5(25):3504-3505.
[12] 鄭柏軍, 張國立.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胸部CT影像學特點的臨床探討.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15):155-156.
[13] 李建軍, 耿冀州, 張熙堯, 等. 小兒支原體肺炎診斷中CT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9):147-148.
[14] 楊猛. 中醫(yī)望診聯(lián)合胸部CT在小兒支原體肺炎中的診斷效果及價值研究.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 2017, 36(14):107.
[收稿日期: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