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羨
幽門螺桿菌(Hp)陽性十二指腸潰瘍作為我國常見消化道疾病,其主要致病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1]。Hp 作為目前人類發(fā)現(xiàn)的唯一可在胃部存在的細菌,其感染率非常高[2]。研究發(fā)現(xiàn),十二指腸潰瘍患者Hp檢出率高達90%左右,因此有效抑制和根除Hp 是治療十二指潰瘍的關鍵[3]。目前,主要治療方法為以質子泵抑制劑(PPI)為基礎的四聯(lián)療法,但不同PPI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存在差異[4]。本研究就艾司奧美拉唑和雷貝拉唑聯(lián)合枸櫞酸鉍鉀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治療Hp 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制定治療策略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江門市中心醫(yī)院進行治療的Hp 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110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5)和觀察組(n=55)。觀察組中,男35 例,女20 例,年齡18~68 歲,平均(42.25±7.22)歲,潰瘍直徑5~15 mm,平均(7.8±2.1)mm;對照組中,男37 例,女18 例,年齡18~69 歲,平均(42.74±7.89)歲,潰瘍直徑5~16 mm,平均(7.9±2.0)mm。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潰瘍直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2)符合《內科學(第6 版)》中十二指腸潰瘍相關診斷標準[5];3)經(jīng)消化內鏡確診為十二指腸潰瘍;4)內鏡下取黏膜樣本進行尿素酶試驗,同時進行14C 呼氣試驗檢查,結果顯示為Hp 陽性;5)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反應史;6)家屬及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復合性潰瘍、癌性潰瘍;2)存在消化道潰瘍并發(fā)癥;3)上消化道手術史;4)近1 個月內服用過PPI、鉍劑、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物等影響實驗結果的藥物;5)認知障礙、語言表達障礙;6)對治療方案不耐受或治療依從性差。
對照組采用雷貝拉唑聯(lián)合枸櫞酸鉍鉀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00084/國藥準字H10950320/國藥準字H10960227,規(guī)格:0.3 g:0.5 g:0.25 g)治療,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28)口服,10 mg/次,早晚餐前30 min 空腹服用;枸櫞酸鉍鉀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2 片+1 片+1 片)/次,其中枸櫞酸鉍鉀片于早晚餐前30 min 空腹服用,替硝唑片和克拉霉素片于早、晚餐后服用。
觀察組采用艾司奧美拉唑聯(lián)合枸櫞酸鉍鉀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治療,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379)口服,20 mg/次,早晚餐前30 min 空腹服用;枸櫞酸鉍鉀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的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
1)潰瘍愈合情況:顯效:治療后潰瘍及周圍炎癥完全消失或潰瘍消失但仍有部分炎癥,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有效:治療后潰瘍面積縮小≥50%,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治療后潰瘍面積縮?。?0%或增大,臨床癥狀無好轉甚或加重[6]。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Hp 清除率:治療療程結束4 周后,進行消化內鏡復查時,鏡下取黏膜樣本進行尿素酶試驗同時進行14C 呼氣試驗檢查,如果以上兩項試驗結果均為陰性則認為Hp 成功根除;3)潰瘍復發(fā)率及Hp 再感染率:治療療程結束4 周后確診為Hp 陰性患者,于4 周以后再次進行Hp 復查,轉為陽性者視為Hp 再感染.潰瘍復發(fā)率(%)=潰瘍復發(fā)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Hp 再感染率(%)=Hp 再感染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統(tǒng)計患者治療期間腎功能異常、食欲減退、腹部不適、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本研究中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的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后,觀察組的Hp 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 較,觀察組的潰瘍復發(fā)率和Hp 再感染率更低,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Hp 清除率、潰瘍復發(fā)率、Hp 再感染率比較[例(%)]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發(fā)生食欲減退1 例,惡心嘔吐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64%(2/55),對照組發(fā)生惡心嘔吐1 例,頭暈1 例,不良反應率為3.64%,(2/55),不良反應均可自行緩解。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2,P>0.05)。
十二指潰瘍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專家認為與胃酸分泌增加、Hp 感染、環(huán)境、遺傳及心理因素等有關,其中Hp 感染為主要危險因素,有效根除Hp 對于潰瘍愈合與降低復發(fā)率具有積極意義[7-9]。
枸櫞酸鉍鉀進入消化道后,可在潰瘍黏膜上形成彌散性保護性薄膜,屏障胃酸、消化酶及消化道內容物,避免其潰瘍黏膜的進一步損傷,同時刺激黏膜上皮細胞分泌黏蛋白和前列腺素,增加對黏膜的保護作用,還可殺滅Hp,促進潰瘍黏膜再生和潰瘍愈合[10]??死顾刈鳛榇蟓h(huán)內酯類抗生素,作用機制為抑制細菌DNA 復制過程中的蛋白質合成,對革蘭陽性菌、部分革蘭陰性菌、部分厭氧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對酸較穩(wěn)定,半衰期較長[11]。替硝唑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在細菌DNA 代謝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從而達到滅菌作用,Hp 對其較敏感[12]。故以上3 種藥物合成的枸櫞酸鉍鉀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用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伴Hp 感染患者臨床療效顯著[13]。
十二指腸潰瘍的復發(fā)率較高,故預防復發(fā)是消化內科醫(yī)生制定治療策略的關注重點。而長期有效的抑酸治療可有效防止十二指腸潰瘍復發(fā)。其中PPI 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通過抑制H+-K+-ATP 酶,抑制胃酸分泌,同時可短時間提高pH 值,為抗菌療法提供理想的pH 值作用環(huán)境,同時可以防止Hp 相關的消化道潰瘍復發(fā)。艾司奧美拉唑和雷貝拉唑均為PPI。其中雷貝拉唑起效快,不經(jīng)肝酶代謝,抑酸效應強而持久,個體差異小[14]。而艾司奧美拉唑為奧美拉唑的S-異構體,其可通過特異性靶向作用機制對基礎胃酸分泌和刺激的胃酸分泌產生抑制作用[15]。與其他PPI 比較,艾司奧美拉唑的抑制胃酸分泌能力更強,作用更強,持續(xù)時間更長久,可更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保護消化道黏膜和促進潰瘍愈合[1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的Hp 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潰瘍復發(fā)率和Hp 再感染率更低,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艾司奧美拉唑可更好地抑制胃酸分泌,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保護消化道黏膜和促進潰瘍愈合,同時能使消化道pH 值快速提高,使抗生素在消化道內更穩(wěn)定,有效殺滅Hp,提高Hp 根除率,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司奧美拉唑和雷貝拉唑聯(lián)合枸櫞酸鉍鉀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圴可有效地治療Hp 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抗復發(fā)效果和安全性相當,但艾司奧美拉唑聯(lián)合枸櫞酸鉍鉀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可有效根除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