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娣
我們發(fā)現(xiàn),在多起嚴重危害國家科技經濟發(fā)展的“虛假”學術成果背后,不是沒有完整的評審制度和嚴格走完的評審流程,而是評審結論被“權威大?!痹u委的失誤評判所誤導。
首先,“虛假”科技成果靠著“權威大牛”的“首肯”成了“皇帝的新衣”。
其實大多數(shù)業(yè)內專業(yè)人士心里清楚,正是由于“漢芯一號”成果鑒定中“權威大?!睂Υ说臉O高評價,才使得“漢芯系列”處于無人膽敢質疑的地位,也正是“權威大牛”的一言九鼎,使得學術打假事件大費周折。
其次,學術評審中的“一言堂”為學術不端者提供了投機鉆營的“空子”。
學術不端者要鉆學術評審的空子,搞定“權威大?!币欢ㄊ鞘走x。在當今國內學術圈“傍大款”流行的風氣下,雖然在學術評審中專家評委必須獨立評判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在現(xiàn)實中,專家評委往往都不愿和“權威大?!钡挠^點相左。理由很明顯,因為專業(yè)領域頂尖就這么點大,誰得罪了“權威大?!?,誰今后的發(fā)展和利益就可能會受損。所以,即使專家評委中有人對“權威大?!钡脑u審結論心存異議,卻很少有人會“挺身而出”。
再次,依法追責是遏制學術評審中“權威大牛”不當影響的制度保障。
減少學術評審失誤,杜絕學術腐敗滋生,依法追責是根本。對學術造假事件,除了對學術造假的“始作俑者”依法制裁外,對相關的專家評委也必須嚴肅追責。相信只要專家評委人人履職盡責,學術評審就會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