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康,申明亮,臧獻偉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土石方平衡是指土石方在開挖、填筑、轉(zhuǎn)運、料場開采、余料棄渣等一系列活動中,以快速經(jīng)濟施工為目的所做的設(shè)計、規(guī)劃工作[2]。古賢工程水工建筑物布置集中,土石方開挖、混凝土澆筑等工程量大。重力壩方案左岸岸坡最大開挖高度約202 m,共開挖石方200.44萬m3,平均開挖強度為10.02萬m3/月;右岸岸坡最大開挖高度約198 m,共開挖石方166.71萬m3,平均開挖強度為8.34萬m3/月?;油潦介_挖覆蓋層開挖42.9萬m3,石方開挖771.9萬m3,石方開挖平均強度為59.4萬m3/月。面板堆石壩方案中大壩過渡料、主堆石料、下游護坡塊石、排水料等填筑料共需1 833.51萬m3(壓實方),考慮壩面作業(yè)損耗、開采及運輸損耗,料場開挖石料設(shè)計需要量為2 068.62萬m3(自然方)。大壩下游堆石、下游壓戧、上游石渣蓋重及圍堰填筑等均利用工程開挖料,工程開挖料來自于左、右岸岸坡石方開挖,左、右岸壩段基坑石方開挖等,填筑所需工程開挖料總計1 531.70萬m3。文中將對兩種壩型方案的土石方平衡進行分析,并比較不同方案對工程進度、工程質(zhì)量、工程投資、水土保持產(chǎn)生的影響[3]。
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位于黃河中游北干流磧口至禹門口河段,壺口瀑布上游約10.1 km處,左岸為山西省吉縣,右岸為陜西省宜川縣,是黃河水沙調(diào)控體系7座干流大型骨干水庫之一,是黃河水沙調(diào)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黃河水沙調(diào)控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戰(zhàn)略地位,在黃河綜合治理開發(f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工程開發(fā)任務(wù)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發(fā)電、供水和灌溉等綜合利用。壩址控制流域面積49萬km2,多年平均(1919~1998年)天然徑流量384億m3,占全河的69%;多年平均實測輸沙量9.2億t,占全河輸沙量的65%。工程主要任務(wù)是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發(fā)電、供水和灌溉等綜合利用??値烊?29.42億m3,裝機容量2 100 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54.42億kW·h,年引水量35.28億m3。
在大壩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對象眾多,其往往是由多個開挖對象、多個填筑對象、多個存棄渣場、多個開采料場以及之間復雜的交通道路系統(tǒng)組成。準確分析場地的規(guī)劃情況和料物的流程是土石方調(diào)配建模的關(guān)鍵,場地規(guī)劃主要是指開采料場、中轉(zhuǎn)料場、棄渣場與開挖、填筑過程的關(guān)系,具體如圖1。
土石方調(diào)配平衡系統(tǒng)受場地平整規(guī)劃、土石方開挖進度、填筑進度、渣場規(guī)劃等多種條件制約,且各種影響因素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線性關(guān)系。故在本研究中依據(jù)本工程施工特點,施工總布置以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混凝土生產(chǎn)系統(tǒng)、棄渣場的規(guī)劃布置為重點,圍繞壩肩、基坑開挖出渣、砂石骨料運輸進行總體規(guī)劃,結(jié)合施工場地條件,以棄渣最少為目標函數(shù),以施工組織、渣場容量為約束條件,通過線性規(guī)劃到兩種壩型方案中整個施工期內(nèi)的土石方調(diào)運方案,確定時段內(nèi)的土石方流向和相應的調(diào)運量[5],同時根據(jù)求解結(jié)果及土石方調(diào)配模型中渣場填渣特性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而給出推薦壩型。
圖1 場地規(guī)劃與物料基本流向圖
在重力壩方案中,施工總工期為114個月,其中施工準備期28個月,主體工程工期65個月,完建期21個月。覆蓋層開挖108萬m3,基巖開挖1 492萬m3,石方洞挖233萬m3,土方圍堰拆除139萬m3。石渣填筑574萬m3,大壩的碾壓混凝土填筑1 480萬m3,主體工程和臨建工程的常態(tài)混凝土填筑合計393萬m3。
在堆石壩方案中,總工期也為114個月,其中施工準備期為2年4個月,主體工程施工期為5年5個月,完建期為1年9個月,另有3年工程籌建期。土、砂礫石開挖300萬m3,石方開挖3 804萬m3,石方洞挖515萬m3,壩體填筑所需砂石料總量為4 070萬m3,大壩、泄洪洞、進水塔、廠房、臨建等工程所需混凝土量397萬m3。
3.2.1 混凝土重力壩方案
混凝土重力壩方案中混凝土總量約1 883.22萬m3,其中主體工程混凝土總量1 819.19萬m3,臨時工程混凝土總量64.03萬m3,混凝土加工料源為西磑口料場的灰?guī)r及白云巖。西磑口料場距離工程區(qū)直線距離60 km左右,根據(jù)料場區(qū)地形條件,適合進行施工設(shè)施布置的場地主要集中在料場上游2 km、下游1 km范圍內(nèi),料場下游有兩個荒坡地,距壩址分別為1.5 km和0.7 km,面積分別為14萬m2和4萬m2,可以用做生產(chǎn)生活設(shè)施。料場區(qū)總占地面積共約113.22 m2,均為施工臨時占地,包括料場區(qū)、砂石料加工廠、施工生活區(qū)、道路場地等。
大量開挖料由于物料性能問題不能用于填筑,必須進行棄渣,即將開挖出來的物料運到指定的位置堆放,重力壩方案共布置4個渣場,分布于黃河左右岸,壩址上游2個渣場、下游2個渣場,用于滿足工程主體及臨時堆棄渣要求。1號渣場位于壩址左岸上游2 km文城河溝道內(nèi),渣場容量2 550萬m3,主要堆存左岸岸坡、河床覆蓋層、部分壩基、部分廠房基坑、抗剪洞、左岸灌溉洞、導流工程及部分場內(nèi)施工道路開挖渣料。2號渣場位于壩址左岸上游1.2 km溝道內(nèi),渣場容量110萬m3,主要堆存部分左岸岸坡、左岸壩肩灌漿洞、左岸纜機平臺及部分場內(nèi)施工道路開挖渣料。3號渣場位于壩址右岸下游1.1 km溝道內(nèi),渣場容量610萬m3,主要堆存部分右岸岸坡、部分壩體基坑、右岸壩肩灌漿洞、右岸灌溉洞、部分廠房基坑、出線場、高壓電纜洞、右岸纜機平臺及部分場內(nèi)施工道路開挖渣料。4號渣場位于壩址右岸下游1.8 km溝道內(nèi),渣場容量185萬m3,主要堆存部分壩體基坑、下游圍堰拆除、475~490 m入倉道路石渣拆除及部分場內(nèi)施工道路開挖渣料。
3.2.2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方案
面板堆石壩方案混凝土總量約451.97萬m3,大壩填筑墊層、碎石料及總量約80.65萬m3,共需制備成品砂石骨料1 467.29萬t,折合537.47萬m3,考慮爆破、開采運輸?shù)葥p耗,設(shè)計需要開采原巖量約744.93萬m3。大壩填筑分為主堆石料、下游堆石料、墊層料、過渡料和上、下游鋪蓋填筑,總方量為3 494.90萬m3。壩體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分為石碴壓蓋區(qū)(1B)和粉土或粉細沙鋪蓋區(qū)(1A),混凝土面板、墊層區(qū)(2A)和周邊縫下特殊墊層區(qū)(2B)、過渡層區(qū)(3A)、上游主堆石區(qū)(3B)、下游次堆石區(qū)(3C)、下游表面堆石區(qū)保護層區(qū)(3B)和塊石護坡區(qū)(3D),以及下游壓戧區(qū)(4),見圖2,填筑工程量及筑壩材料來源表1。
圖2 堆石壩壩體分區(qū)圖
序號項目工程量材料來源西磑口料場風口料場開挖料1特殊墊層區(qū)2.13石灰?guī)r2墊層料(2A)67.65石灰?guī)r3過渡料(3A)107.06長石砂4主堆石料(3B)1558.91長石砂5排水料(3B)134.86長石砂6下游堆石料(3C)1327.78開挖料(銅川組)7下游護坡(3D)32.68長石砂8下游蓋重(4)130.33開挖料(銅川、二馬營組)9上游蓋重(1B)63.41開挖料(銅川、二馬營組)10上游鋪蓋(1A)10.18河床粉細砂開挖料11合計3434.9969.781833.511531.7
壩址附近勘探的有風口塊石料場(土、石綜合料場)、文城河塊石料場,以及工程開挖石料。兩個石料場的長石砂巖屬中硬巖和硬巖,作為塊石料可以滿足面板壩主堆區(qū)的設(shè)計要求。但文城河土料場距古賢壩址較遠,且其間隔文成河溝,道路布置困難,故將文成河料場作為備用料場,料場、渣場布置平面圖如圖3。
圖3 料場、渣場布置平面圖
風口石料場上部為土料,下部為石料。風口石料場分為4個區(qū),主料層原巖儲量分別為667.5、1 364.6、1 212.1、1 365.0萬m3,儲量合計4 609.2萬m3,剝離量為7 978.3萬m3,總體剝采比為1.73。根據(jù)筑壩材料要求和施工進度安排,計劃利用左岸進口開挖料、左岸隧洞開挖料、左岸出口開挖料及右岸溢洪道開挖料作為工程開挖料,壩址區(qū)開挖料有二馬營組和銅川組兩種巖層,回采上壩時優(yōu)先使用銅川組開挖石料。
除了風口料場可以堆積棄渣外,根據(jù)古賢壩址地形條件和開挖工程量,工程還布置有5個渣場,1號渣場位于壩后左岸灘地,堆渣高程460~530 m,渣場容量400萬m3;2號渣場位于壩前右岸灘地,堆渣高程467~490 m,渣場容量380萬m3;3號渣場位于文成河溝,堆渣高程470~600 m,渣場容量3 800萬m3;4號渣場位于田原河溝,堆渣高程475~600 m,渣場容量2 400萬m3;5號渣場位于壩后左岸灘地,堆渣高程485~600 m,渣場容量455萬m3,5個渣場容量合計7 435萬m3。
3.3.1 混凝土重力壩方案
混凝土重力壩方案中右岸岸坡石方開挖料114.82萬m3,直接利用26.62萬m3,轉(zhuǎn)存3號渣場88.20萬m3,其中43.61萬m3作為間接利用料備存;左岸岸坡石方開挖料303.67萬m3,直接利用58.71萬m3,轉(zhuǎn)存1號渣場207.96萬m3,轉(zhuǎn)存2號渣場40萬m3,其中127.13萬m3作為間接利用料備存;右岸壩段基坑石方開挖料68.03萬m3全部作為棄渣運至3號渣場;左岸壩段基坑石方開挖料62.69萬m3全部作為棄渣運至3號渣場;河床壩段覆蓋層開挖料51.01萬m3全部作為棄渣運至1號渣場;河床壩段石方開挖料1 190.58萬m3直接利用197.96萬m3,其余廢料992.62萬m3堆存至1號渣場、3號渣場、4號渣場。
上游圍堰石渣填筑料342.59萬m3由1號渣場提供326.59萬m3,3號渣場提供16萬m3;上游圍堰戧堤料93.53萬m3由1號渣場提供;上游圍堰排水棱體41.81萬m3由1號渣場提供;下游圍堰石渣料15.59萬m3由3號渣場提供;左岸下游工廠設(shè)施場地平整料287.96萬m3和場內(nèi)道路填筑料143.64萬m3全部由開挖料直接提供;上游圍堰砂礫石料130.5萬m3需從原頭坡料場取料109.66萬m3(自然方),下游圍堰砂礫石墊層料、下游圍堰砂礫石墊層料、下窯子北溝圍堰砂礫石墊層料共需從原頭坡料場取料8.19萬m3(自然方)。各渣場堆渣量、回采量、棄渣量見表2。
表2 渣場堆渣量、回采量、棄渣量表 萬m3(松方)
3.3.2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方案
主體工程石方開挖量為5 972.25萬m3,土方等開挖量為374.47萬m3;導流等臨時工程石方開挖量為301.92萬m3;風口土石料場初期土方外運量為698.25萬m3;風口料場倒運量1 787.52萬m3;圍堰拆除量為107.67萬m3,以上土石方開挖合計9 242.08萬m3。經(jīng)平衡計算,直接上壩利用267.27萬m3、施工場地填筑直接利用280萬m3、1號渣場直接填筑140.15萬m3,包括回采料在內(nèi),最大堆棄渣量8 694.81萬m3。
根據(jù)開挖料巖石特性、筑壩材料要求及開挖料利用原則,用于大壩等主體工程填筑的開挖石料為1 777.04萬m3,其中直接上壩267.27萬m3,需在渣場周轉(zhuǎn)量1 509.76萬m3。用于進水口、溢洪道石渣填筑及壩體粉細砂填筑共計31.76萬m3。用于圍堰填筑量為653.45萬m3,其中2號渣場回采130.34萬m3,其余523.11萬m3在3號渣場周轉(zhuǎn),壩址區(qū)總棄渣6 499.84萬m3。
大壩下游堆石、下游壓坡、上游石渣蓋重等均利用工程開挖料,總計1 777.04萬m3,占可用開挖料的61%。圍堰填筑、場地平整、泄水建筑物回填石渣等利用工程開挖料1 105.36萬m3。工程利用開挖料總計2 882.40萬m3,占開挖料的43%。各渣場堆渣量、回采量、棄渣量見表3。
表3 各渣場堆渣量、回采量、棄渣量表 萬m3(松方)
面板堆石壩的壩體全部由堆石組成,填筑程序單一、施工干擾較小、受氣候影響較??;混凝土量小,骨料運輸壓力相對較??;土石方開挖工程量大,對筑壩堆石料要求相對較高,開利用挖料質(zhì)量控制要求高,雖然部分石方可通過二次回采用于填筑次堆石區(qū),但總棄渣量大。混凝土重力壩的土石方開挖總體工程量相對較小,棄渣量小,建筑物單一,工作面較少,便于施工管理。兩種壩型土石方開挖、填筑和開挖料利用情況見表4。
表4 重力壩與面板堆石壩土石方工程量比較表 萬m3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方案土石方開挖量較大,除部分回采上壩外,壩址區(qū)棄渣量較大,但混凝土需求量少、混凝土骨料場棄渣量??;混凝土重力壩方案,大壩土石方開挖量較小、壩址區(qū)棄渣量較小,但混凝土需求量達1 789萬m3,混凝土骨料場棄渣大;總體上,面板堆石壩方案比混凝土壩方案棄渣量多約3 898萬m3。
重力壩方案主要建筑物布置在河床,工程布置對兩岸影響小;混凝土面板壩方案主要建筑物兩岸分散布置,建筑物占地面積大、工作面多、施工道路多,其擾動地表面積、棄渣,以及新增水土保持面積等,均大于混凝土重力壩方案,因此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方案水土保持的投資相對較大。兩方案水土保持對比見表5。
經(jīng)綜合比較,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對混凝土重力壩方案:①混凝土骨料用量大,骨料需從60 km外西磑口料場人工制取,骨料運距遠,對皮帶機運輸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②土石方開挖量小、棄渣少,施工道路少;③建筑物單一,工作面較少,便于施工管理。
表5 混凝土重力壩與混凝土面板壩水土保持比較表
對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方案:①壩址區(qū)堆石料儲量豐富,質(zhì)量基本滿足筑壩要求,但主堆石料場上部覆蓋層較厚;②壩址石料儲量豐富,基本滿足修建高堆石壩的要求;③土石方開挖工程量較大,部分石方可以通過二次回采用于填筑次堆石區(qū),總棄渣量大;④壩址附近缺乏結(jié)構(gòu)混凝土骨料,對骨料遠距離皮帶機運輸也提出了較高要求;⑤兩岸分散布置的進、出水口大量開挖和棄渣,不利于工程的環(huán)保和水保。
總體上看,混凝土重力壩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兩種壩型技術(shù)上均可行,建設(shè)工期也基本相同??紤]到混凝土重力壩樞紐布置相對簡單,運用管理方便以及棄渣量小對水土保持較有利的因素,故推薦混凝土重力壩型作為古賢水利樞紐工程的壩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