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雷,耿增超,徐萬里,薛泉宏,孫寧川,雇玉忠,唐光木
(1.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院 土壤肥料與農(nóng)業(yè)節(jié)水研究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92;2.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資源環(huán)境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3.烏魯木齊永豐天農(nóng)農(nóng)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也是中國主要干果出口品種,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北、陜西等省。腐爛病嚴重危害核桃生長、發(fā)育和繁殖[1],降低了核桃產(chǎn)量及品質(zhì)。腐爛病病害程度受寄主抗性、侵染性真菌與外部環(huán)境共同影響,但目前對不同腐爛病程度與植株葉片、韌皮部酶活變化和長勢作用關(guān)系的研究較少。張志華等[2]研究了核桃根與葉中過氧化物酶(POD)活性與長勢之間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根POD與植株莖粗之間呈顯著負相關(guān),周斌等[3]、相昆等[4]分析了凍害與核桃植株抗寒性之間的關(guān)系,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脯氨酸(Pro)等酶參與了低溫對核桃的脅迫,而大多數(shù)腐爛病的調(diào)查研究表明,凍害是腐爛病暴發(fā)的重要誘導因素。目前,仍未見腐爛病病害程度與核桃生化代謝之間關(guān)系的研究。本研究通過分析4種程度腐爛病與核桃長勢(基莖)、POD、Pro、苯丙氨酸轉(zhuǎn)氨酶(PAL)活性,以期為核桃腐爛病侵染程度的預判提供支持。
試驗樣地位于新疆溫宿縣核桃林場3隊12年生核桃園。2016年4月25日-5月7日,在園區(qū)隨機選取發(fā)病程度為健康(J)、輕度(Q)、中度(Z)和重度(B)病害的核桃樹各7株,測定每株基莖,分別在每株的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截取3年生枝條,獲得枝條混合樣品28個;同時在每一方向采集健康葉片5~7片,獲得混合葉片樣品28袋,樣品置于-70 ℃超低溫冰箱中待測。
核桃腐爛病發(fā)病程度參照Biggs等[5]和孫廣宇等[6]在桃和蘋果樹標準上加以修改。健康:無病疤或 1~2 年生小枝有少量病疤;輕度:2~4年生側(cè)枝有較輕的病疤;中度:主枝上有 1 個病疤,寬度占枝干周長的 50% 以上;重度:主干或主枝上有 3 個病疤,寬度均占枝干周長的50%以上,并測量病斑面積(SCA)。
葉片和韌皮部POD活性的測定參照文獻[7]。葉片和韌皮部Pro含量的測定參照張殿忠等[8]的磺基水楊酸法。PAL的提取參照王敬文等[9]所述的方法,材料在-15 ℃冷凍固定,加適量(1∶5,m/V)預冷的硼酸緩沖液<0.2 mol/L,pH值8.8(內(nèi)含5 mmol/L巰基乙醇),冰浴勻漿,4層濾紙抽濾得粗提液。粗提液按照Koukol等[10]法檢測。
首先,通過Duncan′s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病害程度植株葉片和3年生分枝韌皮部POD、Pro、PAL活性的差異顯著性。其次,對腐爛病病斑面積、POD、Pro、PAL活性和基莖周長對數(shù)標準化,Pearson相關(guān)分析檢驗植株葉片與病斑面積之間的相關(guān)性(P< 0.05),然后將標準化后的病斑面積分別與標準后的葉片POD、Pro、PAL活性和植株基莖進行線性擬合。圖中數(shù)據(jù)是平均值±標準誤。
由圖1可知,不同程度腐爛病植株葉片PAL活性差異顯著(P< 0.05)。輕度腐爛病植株(Q)葉片PAL活性最高,平均達到6 680.55 U/(g·h),健康植株(J)葉片PAL活性最低,平均為2 995.83 U/(g·h),不同病害植株葉片PAL活性排序為:輕度(Q)>中度(Z)>重度(B)>健康(J)。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圖2,4,5,7,8同。Different lowercase show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ame as Fig.2,4,5,7,8.
如圖2,與葉片相比,隨著病害程度增加,核桃植株莖PAL活性增加略顯緩慢,相同病害程度,輕度腐爛病葉片PAL活性已達到最高值,莖韌皮部PAL活性僅為次高值,病害進一步加強至中度腐爛病PAL活性最高。不同腐爛病程度核桃植株莖韌皮部PAL活性差異顯著(P<0.05),其中,中度腐爛病PAL活性平均為9 069.59 U/(g·h),是健康植株的3倍,輕度腐爛病的1.3倍,重度腐爛病的1.7倍。圖3線性回歸分析表明,SCA與PAL活性之間沒有明顯線性關(guān)系(P>0.60)。
圖2 不同程度腐爛病核桃植株莖PAL活性比較Fig.2 Comparative with PAL activity of stem at different levels of Jugladis canker
圖3 核桃植株病斑面積與葉PAL活性回歸分析Fig.3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Jugladis canker area and PAL activity of leaf
如圖4,除中度腐爛病與重度病害葉片POD活性差異不顯著(P>0.05),其他病害程度植株葉片POD活性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健康植株葉片POD活性最高,平均為128.26 U/(g·h),重度病害葉片POD活性最低,平均為8.29 U/(g·h),不同病害植株葉片POD活性排序為:健康(J)>輕度(Q)>中度(Z)>重度(B)。
圖4 不同程度腐爛病核桃植株葉片POD活性比較Fig.4 Comparative with POD activity of leaf at different levels of Jugladis canker
不同病害程度植株莖韌皮部POD活性有一定差異,其中中度腐爛病莖韌皮部POD活性最高,平均為4.72 U/(g·h),與健康植株、輕度和重度腐爛病差異顯著(P<0.05)。分別是后三者的3.0,1.7,2.0倍,如圖5。
由圖6可知,SCA與葉片POD活性線性回歸方程y=3.66-0.66x,r=-0.76,P<0.001。同時,可看出POD活性<2.4,病斑面積與之呈超顯著負相關(guān)。由此說明,當葉片POD活性增加,腐爛病病斑面積隨之減小。
圖5 不同程度腐爛病核桃植株莖POD活性比較Fig.5 Comparative with POD activity of stem at different levels of Jugladis canker
圖6 核桃植株病斑面積與葉POD活性回歸分析Fig.6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Jugladis canker area and POD activity of leaf
如圖7,核桃中度腐爛病植株葉片Pro活性與其他病害程度葉片差異顯著,其他腐爛病病害程度葉片間Pro活性差異不顯著(P>0.05)。中度腐爛病植株葉片Pro活性最高,平均為308.57 U/(g·h),是輕度腐爛病植株葉片Pro活性15.7倍。不同病害植株葉片Pro活性排序為:中度(Z)>重度(B)>健康(J)>輕度(Q)。
圖7 不同程度腐爛病核桃植株葉片Pro活性比較Fig.7 Comparative with Pro activity of leaf at different levels of Jugladis canker
莖Pro活性與其他組織差異較大,表現(xiàn)為輕度腐爛與健康植株差異顯著(P<0.05),中度腐爛病和重度腐爛病差異顯著(P<0.05);健康植株與中度腐爛病差異不顯著(P>0.05),輕度與重度差異不顯著(P>0.05),如圖8。
由圖9可知,SCA 與葉片Pro活性線性回歸方程:y=0.56x+1.77,r= 0.52,P<0.004。同時,可看出2.4 由表1相關(guān)分析可知,SCA與POD活性和植株基莖周長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Pro活性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與PAL活性相關(guān)性不顯著(P>0.05)。PAL活性與POD活性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Pro活性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表1顯示腐爛病致病菌侵染程度受POD、Pro、植株基莖極顯著影響,上述因子影響腐爛病致病菌侵染程度的強弱依次是:核桃基莖>POD活性>Pro活性。 圖8 不同程度腐爛病核桃植株莖Pro活性比較Fig.8 Comparative with Pro activity of stem at different levels of Jugladis canker 圖9 核桃植株病斑面積與葉Pro活性回歸分析Fig.9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Jugladis canker area and Pro activity of leaf 表1 腐爛病病斑面積與PAL、POD、Pro、基莖周長的相關(guān)性分析(P<0.05)Fig.1 Pearson correlation Jugladis canker with PAL,POD,Pro activity and stem circumference PAL 是次生代謝物質(zhì)合成過程中的關(guān)鍵酶,能促使植物體產(chǎn)生次生代謝物質(zhì)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從而起到抗病作用,被認為是植物的防御酶之一。研究認為 PAL 活性與植物的抗病性呈正相關(guān)[11]。而劉佳[12]在研究南瓜時發(fā)現(xiàn),隨著病害程度增加,PAL活性降低,并未顯示出相關(guān)性,且染病比抗病植株活性高。本試驗表明,4種病害程度核桃植株葉片和韌皮部PAL活性存在顯著差異,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一致[13]。但輕度病害程度核桃植株葉片和中度病害程度莖韌皮部PAL活性分別達到最高,這與前人研究不同,可能是因為葉片對于腐爛病病菌侵染更為敏感,葉片缺少合成PAL前體物質(zhì),而莖的韌皮部截留或富集一定量合成PAL前體的物質(zhì),如木質(zhì)素、黃酮、異黃酮、生物堿。另外一方面,植物為抵抗外界生物脅迫,優(yōu)先將抗性物質(zhì)輸送至病害或者潛在病害處。 POD作為一種植物抗性酶,其活性一定程度可以反映植物的抗病性[14]。陳臻等[15]研究了黃腐酸對蘋果腐爛病防御酶POD活性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其活性先上升后降低。但也有研究認為二者沒有顯著線性或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如劉普等[16]認為,梨樹腐爛病病害程度與枝條韌皮部POD酶活性無顯著關(guān)系;張新慧等[17]發(fā)現(xiàn),連作后當歸葉片POD酶活性降低。本試驗表明,POD酶活性與核桃腐爛病病斑面積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這與張新慧等[17]研究結(jié)果相同。Pro含量及活性的變化能夠表征植物抗逆性。湛蔚等[18]發(fā)現(xiàn),菌根誘導下楊樹病害部位Pro含量顯著降低,表明病害程度可能與Pro含量存在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本試驗也發(fā)現(xiàn)隨著病害程度增加,Pro活性顯著提高。 本研究顯示,腐爛病與核桃生長勢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多數(shù)研究結(jié)果一致。吳玉霞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梨樹生長勢增強,腐爛病發(fā)病率顯著降低。樊祥倫[20]通過調(diào)查指出:減輕枝干傷疤從而增強樹勢可以降低病害發(fā)生。亦有研究顯示:蘋果腐爛病發(fā)生程度與樹勢相關(guān)[21]。馮雷等[22]研究了核桃腐爛病發(fā)病程度與核桃體內(nèi)元素比例關(guān)系,礦質(zhì)元素P/K<0.28,核桃植株長勢更好,未見病菌進一步侵染。李美美等[23]通過修剪方式控制樹勢,降低了腐爛病發(fā)病率。因此說明,增強樹勢可顯著降低植物病害發(fā)病程度。 通過分析不同病害程度植株葉片,病害部位抗氧化酶,結(jié)果顯示,葉片POD和Pro活性均可指示腐爛病侵染過程,葉片POD活性能更好反映核桃腐爛病發(fā)生過程。通過增強核桃植株長勢可以降低腐爛病侵染程度。3 結(jié)論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