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指數(shù):★★★★★本書詳細介紹了火箭、導彈、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空間探測器等的原理、維構、發(fā)射過程與成果。深入淺出地介紹第一枚火箭的誕生、第一次太空漫步、“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我國的神舟系列飛船國滿成功等各類航天器的知識,可讀性強,適宜青少年閱讀參考。
推薦指數(shù):★★★★
本書論述了建造月球基地必須了解的核心問題,包括選址、資源利用、結構與構建、能源、熱控、環(huán)控生保、通信與導航、月面活動支持等,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和實施路徑,并對以月球基地為中轉的載人深空探測活動進行了展望。
推薦指數(shù):★★★★☆
書中首次披露了我國探月工程立項論證過程和不同時期的探測任務與科學目標,詳細介紹了繞月探測工程的特點、難點與五大分系統(tǒng),講解了“嫦娥”1號的奔月過程和奔月軌道知識。書中講述了4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lián)開展月球競賽的內幕、探月的具體詳情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以通俗的語言講解了月球探測器、月球車基本原理與載人探月知識。
推薦指數(shù):★★★★☆
迄今為止,最全面、最具收藏價值的人類首次登月彩色圖文檔案。本書完整地記錄了20世紀的人類登月之旅——阿波羅計劃。昔日那一段驚險而豪華的旅程帶給我們的是一段光輝而燦爛的時光,而迎接我們的將是新一輪的登月熱潮!
推薦指數(shù):★★★★★
本書融合了天文、地理、地質、遙感等知識,從古典時期哲學家們的各類學說,到科學家們憑借望遠鏡和數(shù)學知識確定了月球的地貌特征和月球運行的規(guī)律,接著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日益復雜的空間探測器繞月飛行,直到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人類成功登月,描述了人類對月球認知的發(fā)展歷程。
推薦指數(shù):★★★★★這是一部反映抗戰(zhàn)時期中國空軍風貌的紀實文學作品,全書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分階段記述當年空軍抗戰(zhàn)的歷史。其珍貴之處在于書中收錄了很多從未面世過的歷史照片,多為航拍照片:且人物記述皆在親歷者口述基礎之上完成。
推薦指數(shù):★★★★
本書用極富美感的插圖描述了協(xié)和客機令人驚嘆的故事,涵蓋了協(xié)和的歷史、技術以及她無可爭議的永恒魅力。飛行員和機組成員都參與了書稿撰寫,此外,本書還特別闡述了協(xié)和的技術遺產(chǎn)以及超聲速客機重返市場的雄心壯志。
推薦指數(shù):★★★★★
這本書講述了美國著名且極具爭議的軍事行動——杜立特空襲。珍珠港事件后4個月,1942年4月18日,16架美軍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甲板上起飛,飛向日本本土轟炸敵人的工廠、煉油廠和造船廠,不考慮返程。本書搜集了無數(shù)檔案館中許多從未發(fā)表過的資料,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講述這段二戰(zhàn)歷史。
推薦指數(shù):★★★★☆
回顧并剖析了1907年至1947年美國空中作戰(zhàn)力量由誕生至獨立成軍,1947年至1992年由轟炸機作戰(zhàn)理念主導向戰(zhàn)斗機作戰(zhàn)理念主導轉變,以及1992年至今由戰(zhàn)斗機作戰(zhàn)理念主導向以多兵種、多部門融合的協(xié)同增效理念轉變的歷史過程,并藉此對今天至2030年的美國空軍戰(zhàn)略文化發(fā)展方向及相關建設與領導策略進行了預測。
推薦指數(shù):★★★★
本書是一部記錄戰(zhàn)斗機飛行員和空戰(zhàn)的綜合紀實。作者丹·漢普頓參加過150多場空戰(zhàn),以獨特的視角描述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至超聲速飛機時代的王牌飛行員和他們的戰(zhàn)斗機,他們最勇敢的任務以及譜寫的戰(zhàn)爭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