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
時下書法活動舉辦頻繁,相應地,各類印刷精美的書法作品集日益增多,作品的形式更是花樣翻新、目不暇接。也不知何時開始,我翻閱此類書法作品集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一本厚厚的大書,嘩啦啦,幾分鐘就翻完了,看完,頭腦中往往一片空白。如果哪件作品能讓人的視線在翻閱中稍稍停留,看完還留有余味,回頭再看,那這一定是一件好作品。初識毛歡,就是因為這樣的閱讀機緣。
我于毛歡,是先識其書,后識其人。毛歡的作品,偶然一閱,即動于心,觸目即給人一種春風拂面、如逢花開之感。當時暗想這作品一定出自某位江南俊彥之手,后來在無錫市幾次書法展會上認識了毛歡,印證了我的猜度。沉穩(wěn)儒雅、談吐謙和,這是毛歡給我的第一印象,果然“字如其人”。江南人的靈秀、清脫之氣,在他的作品中體現(xiàn)得自然而真誠。
初睹毛歡的行書作品,感覺他的字氣息醇雅,秀逸靈動,近于趙松雪一路。再讀之,覺其書于王羲之《蘭亭序》《圣教序》及諸手札、米元章書亦有涉獵,取法雅正而自出新意。他的行書作品中時有今草筆法摻入,于清雅溫潤中更顯流動灑脫之致;而時以章草筆法摻入,又兼古奧峻拔之氣。毛歡的楷書啟蒙較早,九歲即學書,初學歐書《九成宮醴泉銘》,后臨北魏《龍門二十品》。觀其近作,多取法六朝墓志,絕去造作之病,姿態(tài)活潑而氣韻典雅。其草書心儀魏晉,于大王書別有心契而摻以孫過庭《書譜》、懷素《千文》之意,特于懷素小草《千文》之古奧散淡加以發(fā)揮,別出佳境。
總覽其書,唯覺毛歡書法根基扎實而自有鑒裁,筆墨醇雅而氣韻生動,此種成績之取得,除在于其稟性之蠲潔、立意之高遠外,還在于善學。毛歡之善學,在于其能在經(jīng)典書作中尋找與自己個性及審美追求相契合的東西,將其自然融入創(chuàng)作中,如他學趙孟而去其平馳之病,學米芾而去其跳擲之習,其旨在“獨抒性靈”而“意與古會”。這與那些為顯示自己“傳統(tǒng)功力”之厚而著意制造“假古董”的時流相比,豈止百步之遙?
毛歡是宜興人。陽羨峻美的山水、豐厚的人文底蘊孕育了毛歡平和、簡靜的稟性和氣質,加之他于書法愛之彌深,鉆之彌堅,而其年歲尚輕,倘能不趨于時、不傍于俗,其書法之大進,必可待于不久之將來。
毛歡說自己“在書法的這條路上邊賞邊玩,永遠走在路上”。但愿毛歡一路行走,一路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