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jié),當百花還沉迷于深深的睡夢中時,在凜冽的寒風中,迎春花早已踏著寒冬未盡的霜凍,悄然綻放。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帶,她植根于巖隙,素妝淡雅,樸實無華,為大地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深受人們的喜愛。
迎春花是初春的使者,是生命、希望、活力的象征。她摒棄了花兒的一貫作風;抽枝、發(fā)芽、散葉、結(jié)蕾、開花,早早地沖破冬春的分界線,向大地傳遞著春天訊息,無聲無息地抽出柔軟的枝條,盤曲在小小的角落,不貪婪陽光的沐浴,不問雨露過分的潤澤,不需所謂的綠葉的襯托,只吐出小小的花朵,漾起一種拔節(jié)的低吟。
迎春花用一種低眉的姿態(tài)盛開著,朵朵黃色的花蕾,串串芳香的花瓣,喜悅地向行人致意。迎春花甜美的笑容,消融了嚴寒,世間,也漸漸變得溫暖起來:鳥兒飛回來了,草兒返青了,我也在這樣美麗的春景里醉了。忽而,想起了楊絳先生翻譯的英國詩人蘭德的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shù);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各走了?!备杏X用在迎春花的遐想上是最貼切的。
迎春花花色美麗,不僅有默默奉獻的精神,還具有積極進取、喜迎春光的火熱情懷。她是金色的小喇叭,百草在她的吹奏中蘇醒,百花在她的歌聲中開放。1963年1月31日,周恩來總理夫婦拜訪作家、盆景藝術(shù)家周瘦鵑,走進“愛蓮堂”。周瘦鵑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意,特地獻上了一束迎春花。周總理一邊觀賞“愛蓮堂”的盆景、詩畫,一邊與園藝家親切交談。周瘦鵑特地賦詩:“殷殷促膝話家常,讀畫看花興倍長。三沭三熏溫暖甚,一時春滿愛蓮堂?!币欢渭言挘屓肆w慕不已。
迎春花不僅花色端莊秀麗,氣質(zhì)非凡,還具有不畏寒威、不擇風土的特點。北宋愛國詩人韓琦的《迎春花》日:“春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干卉共芬芳?!贝笠馐?,掛在欄桿外的細長而柔弱的枝條,頂著風雪嚴寒對小黃花的折磨摧殘,迎來春天不是為了孤芳自賞,而是為了百花齊放萬里飄香?!皫а_寒”,其品質(zhì)已是十分可貴,又能在熙熙攘攘中彰顯著一種浮世之花少有的淡定與寧靜,這種風格就更為難得了。
迎春花的今生,用盡了自己的洪荒之力,綻放出生命的精彩,直到枯萎泛黃爛入泥土,也無怨無悔。她沒有牡丹的富貴,沒有玫瑰的艷麗,沒有梅花的清雅,但草根自有草根的快樂。無論是作為農(nóng)人的花籬,還是雅人的盆栽,或者就那么寂寞地長在路邊峭壁;迎春花開,綻放的不僅是一種美麗,更重要的是,迎春花還是春天的使者,她要告訴人們:春天已經(jīng)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