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芳,周 楓*,王 爽,王榮榮,朱 靜
(1.信陽農林學院 食品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2.中國海洋大學 食品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我國作為獼猴桃的原產國,野生資源豐富,擁有62個種,已有2 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1]。野生獼猴桃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功能作用,是釀造果酒的優(yōu)質資源,但因其含有較高的有機酸,造成酒體粗糙,酸味過重,通常還會伴隨著酒體失光、渾濁等不良現象[2]。
蘋果酸-乳酸發(fā)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是乳酸菌以L-蘋果酸為底物,在蘋果酸乳酸酶(malolactic enzyme,MLE)的催化作用下,轉變成L-乳酸和CO2的過程[3-4]。其被認為是一個二次發(fā)酵過程,在大多數果酒的生產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MLF可適當地降低酒體中的有機酸含量[5-6],改善葡萄酒的穩(wěn)定性[7],降低果酒中某些有害成分[8],是提高果酒柔和度和穩(wěn)定性的重要工序,已在葡萄酒或蘋果酒中廣泛應用。
在傳統(tǒng)的果酒發(fā)酵過程中,MLF是在酒精發(fā)酵剛剛完成之后進行的,可以是自然發(fā)酵,也可以是接種發(fā)酵劑發(fā)酵。然而,在復雜的酒體中,并非所有的細菌都容易生長,如低pH值(<3.5)、高SO2(>50mg/L)、高酒精度(>4%vol)以及中鏈脂肪酸、酚類化合物(如酚酸、單寧)和酵母發(fā)酵副產物抑制蛋白質等均可以抑制乳酸菌的生長[9]。因此,篩選蘋果酸-乳酸發(fā)酵的優(yōu)良菌株,最基本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釀酒特性,并具有較強的蘋果酸降解能力。目前,國內外獼猴桃酒優(yōu)良MLF乳酸菌相關研究較少。以果酒為原料分離篩選優(yōu)良MLF乳酸菌是MLF乳酸菌選育的主要手段之一[10]。
因此,本研究通過形態(tài)觀察、生理生化試驗從自然發(fā)酵的野生獼猴桃酒中分離篩選出能夠進行MLF的乳酸菌,以商業(yè)用菌為對照菌株,對分離菌株的SO2、酒精、pH耐受能力進行研究,從而獲得綜合耐受能力較強的優(yōu)良菌株。旨在為獼猴桃酒的工業(yè)生產提供MLF高耐受性優(yōu)良菌株,同時為提高獼猴桃酒的質量和穩(wěn)定性提供參考。
1.1.1 原料
野生獼猴桃果實:于2017年9月采摘自豫南大別山區(qū),成熟度為八成。
1.1.2 菌株
果酒專用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商業(yè)乳酸菌(SY)(Leuconostoconos.b.V.D):法國LALLEMANDS.A.公司。
1.1.3 化學試劑
過氧化氫、D-L蘋果酸、乳酸、溴酚藍、體積分數50%冰乙酸、正丁醇: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1.1.4 培養(yǎng)基
改良MRS培養(yǎng)基、改良番茄汁瓊脂(tomato juice agar,TJA)培養(yǎng)基: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酸性番茄(acid tomato juice,ATB)培養(yǎng)基:招遠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糖發(fā)酵培養(yǎng)基: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石蕊牛奶培養(yǎng)基:北青島高科園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JC303型生化培養(yǎng)箱:南通嘉程儀器有限公司;SW-CJ-2F型雙人雙面凈化工作臺:杭州博大凈化設備有限公司;JC101型電熱鼓風干燥箱:西安安森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WYT-J型手持糖度計:上海滬粵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LDZX-50FA型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TP310型pH計:北京時代新維測控設備有限公司。
1.3.1 獼猴桃酒的發(fā)酵
選取新鮮、成熟的獼猴桃果實,破碎,打漿后加入0.2g/L活化果酒專用酵母啟動酒精發(fā)酵。調節(jié)總SO2質量濃度為60mg/L,分裝至2 L發(fā)酵罐中,在25℃條件下進行酒精發(fā)酵,待酒精發(fā)酵結束后去渣倒罐,利用獼猴桃酒體中的乳酸菌自然啟動MLF。
1.3.2 蘋果酸-乳酸發(fā)酵的監(jiān)測
以1.5%乳酸標準液為對照,采用紙層析法[11]測定乳酸含量,進而對蘋果酸-乳酸發(fā)酵進行監(jiān)測。
1.3.3 蘋果酸-乳酸發(fā)酵乳酸菌的分離
參照何志剛等[12]的方法,略作改動。在無菌條件下,取自然啟動MLF的酒樣,適當稀釋后,吸取0.1m L酒樣均勻涂布于ATB培養(yǎng)基,在28℃條件下培養(yǎng)5~6 d,挑取圓形且稍扁平的單菌落在MRS培養(yǎng)基上進行分離純化,獲得純菌株進行編號。
1.3.4 形態(tài)觀察
參照周安玲[13]的方法,略作改動。將適當稀釋度的分離菌懸液分別涂布于TJA培養(yǎng)基,于25℃條件下恒溫培養(yǎng)2~3 d,逐一觀察菌落的形狀、大小、邊緣、表面、隆起形狀、透明度、顏色等特點,并分別進行革蘭氏染色,在油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
1.3.5 生理生化試驗
對分離菌株進行乳糖發(fā)酵試驗、觸酶試驗和石蕊牛奶試驗,參照《伯杰細菌鑒定手冊》[14]、《葡萄酒釀造微生物學-實驗技術與規(guī)程》[15]及《乳酸細菌基礎、技術和應用》[16]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篩選出具有MLF能力的乳酸菌。
1.3.6 耐受性試驗
一般情況下,乳酸菌代謝糖類的適宜溫度為22~25℃,且MLF速度較快,揮發(fā)酸較多;在15~20℃條件下,MLF速度稍慢,酒體成分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10℃以下,乳酸菌的生長會受到抑制。因此,本試驗選擇在25℃條件下,參照段浩云等[17]的方法(略作改動)研究篩選菌株的耐受性。具體方法:挑取適量保存于TJA斜面的菌株分別接種于10mLATB液體培養(yǎng)基中,25℃條件下活化24~48h。取1m L種子液(107CFU/m L)分別接種于9m L不同SO2質量濃度(40mg/L、60mg/L、80mg/L、100mg/L、120mg/L)、酒精度(8%vol、10%vol、12%vol、14%vol、16%vol)、pH值(2.8、3.0、3.2、3.4、3.6)的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25 ℃條件下靜置培養(yǎng)2 d,在顯微鏡下用血細胞計數板對活菌進行計數,篩選出綜合耐受性能較好的乳酸菌。
對自然啟動MLF的野生獼猴桃酒樣中的乳酸菌進行分離、純化,得到6株疑似乳酸菌,均呈革蘭氏陽性,分別編號為R6、R7、R11、R14、R15、R18,6株疑似乳酸菌的菌落形態(tài)及細胞形態(tài)詳細描述見表1。
表1 分離菌株的菌落和細胞形態(tài)結果Table 1 Colonialand cellmorphology of isolated strains
由表1可知,分離得到的6株疑似乳酸菌菌落較小,菌落直徑在0.8~1.8mm,圓形,白色、乳白色或灰白色,均不透明。其中菌株R6、R11、R15、R18菌落表面光滑、濕潤;菌株R7和R14菌落表面半濕潤;菌株R14菌落表面不光滑;菌株R6、R15、R18菌落中央凸起,菌株R7、R11、R14菌落中央平整。菌株R14和R18細胞呈球形,成鏈排列;其他菌株細胞形態(tài)為短桿狀或長桿狀,單個或成對或鏈狀排列。
對6株分離菌株分別進行乳糖發(fā)酵試驗、觸酶試驗、石蕊牛奶試驗,結果表明,6株分離菌株觸酶試驗均為陰性,牛奶石蕊試驗和乳糖發(fā)酵試驗均為陽性。結合菌落形態(tài)和細胞形態(tài)初步鑒定6株菌均為乳酸菌。
2.2.1 SO2耐受能力
SO2是果酒釀造中廣為使用的添加劑,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酒體褐變和避免雜菌的污染。但是乳酸菌的生長對SO2較為敏感,在已報道的菌株中,大多菌株的SO2耐受能力<60mg/L[18],為防止酒體氧化褐變和雜菌大量繁殖而導致?lián)]發(fā)酸含量升高,尋找具有耐受高SO2能力的乳酸菌株成為MLF進程中的關鍵。因此,以商業(yè)乳酸菌SY為對照,對分離得到的6株乳酸菌的SO2耐受性進行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分離菌株的SO2耐受性Table 2 SO2 tolerance of isolated strains
由表2可知,當SO2含量為40mg/L時,所有菌株活菌數>107CFU/m L,最高可達108CFU/m L;當SO2含量為60mg/L時,除菌株R18外,其他菌株均表現出較強的SO2耐受能力,活菌數均>106CFU/m L;當SO2含量為80mg/L時,菌株R6、R7、R15表現出較強的SO2耐受能力,活菌數均>106CFU/m L;當SO2含量為100mg/L時,菌株R6、R11、R15、R18均呈現負增長趨勢,且處于不生長狀態(tài),菌株R7仍表現出較好的耐受能力,菌株R14未出現負增長,但處于不生長狀態(tài);當SO2含量為120mg/L時,6株分離菌均呈現負增長趨勢,且處于不生長狀態(tài)。從桿菌與球菌之間來看,整體上桿菌對SO2的耐受能力高于球菌。以SO2質量濃度為80mg/L時,商業(yè)乳酸菌SY的增殖量為標準,可篩選確定SO2耐受能力較強的菌株為R6、R7和R15,其中,菌株R7的SO2耐受能力最強。
2.2.2 酒精耐受能力
在獼猴桃酒發(fā)酵過程中,酵母菌代謝的主要產物是乙醇,隨著發(fā)酵的進行,獼猴桃酒中酒精度越來越高,一般可達10%vol~14%vol。酒精度是抑制乳酸菌生長的重要因素,過高的酒精度可影響乳酸菌的新陳代謝活動,抑制其生長。因此,以商業(yè)乳酸菌SY為對照,對分離得到的6株乳酸菌的酒精耐受性進行測定,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酒精度對分離乳酸菌的生長均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隨著培養(yǎng)基中酒精度由8%vol逐漸增大,對乳酸菌的抑制作用逐漸增強,兩者呈顯著正相關(P<0.05)。當酒精度為8%vol時,6株菌株的活菌數均>107CFU/mL,生長狀況良好;當酒精度為10%vol時,菌株R11、R15、R18的活菌數下降一個級別,而菌株R6、R7的活菌數依然為108CFU/m L;當酒精度增至12%vol時,所有分離菌株的活菌數均下降一個級別,其中菌株R18降至105CFU/m L以下或不生長;當酒精度為14%vol時,6株分離菌株酒精耐受能力繼續(xù)下降,大部分菌株不生長,而篩選菌株R6和R7的活菌數仍為106CFU/m L,表現出較強的酒精度耐受力,但均低于商業(yè)乳酸菌SY;當酒精度增至16%vol時,分離菌的活菌數均降至105CFU/m L以下或不生長。參照菌株SY在酒精度12%vol的活菌數,確定酒精度耐受性較強的菌株為R7,整體上桿菌對酒精的耐受能力高于球菌。
2.2.3 pH值耐受能力
不同乳酸菌對pH值的適應能力不同,大部分的乳酸菌最適生長pH接近中性[19],也有一些種屬如酒球菌屬(Oenococcus)和乳桿菌(Lactobacillus)是嗜酸的[20]。獼猴桃酒體的pH值一般在2.8~3.6范圍內變化,因此,以商業(yè)乳酸菌SY為對照,對分離得到的6株乳酸菌的pH值耐受性進行測定,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pH值對分離乳酸菌的生長均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隨著培養(yǎng)基中pH由3.6逐漸降低,對乳酸菌的抑制作用逐漸增強,兩者呈顯著負相關(P<0.05)。當pH值為3.6時,6株乳酸菌活菌數均>107CFU/m L,總體生長較好,其中菌株R6、R15和R18的活菌數達到108CFU/m L;當pH值下降到3.4時,除菌株R11、R18外,其他菌株活菌數均下降一個級別,活菌數開始顯著下降;當pH值下降到3.2時,活菌數繼續(xù)顯著下降,其中,菌株R14下降到105CFU/m L以下或不生長;當pH值下降到3.0時,活菌數繼續(xù)顯著下降,但菌株R15仍表現出較好的pH值耐受能力;當pH值下降到2.8時,分離菌株及商業(yè)乳酸菌SY的活菌數均不增長。整體上桿菌對pH的耐受能力高于球菌。參照商業(yè)乳酸菌SY,菌株R15的pH耐受性較好。
表4 分離菌株的pH值耐受性Table 4 pH tolerance of isolated strains
綜上,可以初步認為在從自然啟動MLF的野生獼猴桃酒中分離得到的6株乳酸菌中,菌株R6、R7和R15的SO2、酒精及pH耐受性較好,可以作為獼猴桃酒的生物降酸優(yōu)良菌株,對果酒生物降酸技術的提升及果酒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
采用ATB培養(yǎng)基,通過形態(tài)觀察及生理生化試驗從自然啟動MLF野生獼猴桃酒中初篩得到6株乳酸菌,分別為R6、R7、R11、R14、R15、R18。通過對6株乳酸菌的SO2、酒精及pH耐受性的研究發(fā)現,分離菌株中乳酸桿菌的耐受能力高于球菌。其中,3株乳酸菌(R6、R7、R15)具有較強的SO2、酒精及pH耐受能力,菌株R6、R15在SO280mg/L及菌株R7在SO2100mg/L可維持生長;菌株R6、R7在酒精度14%vol及菌株R15在酒精度12%vol可維持生長;菌株R6、R7在pH值3.2及菌株R15在pH 3.0時可維持生長。結果表明,菌株R6、R7、R15可以作為MLF優(yōu)良乳酸菌進一步開發(fā)與應用的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