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商標俗稱問題的法律保護

        2019-08-30 10:49:06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意指能指商標權

        金 寧

        (華東政法大學 知識產權學院,上海 200042)

        商標俗稱,是指社會公眾給予某一商標通俗的稱呼,其一般能夠與特定經營者之間建立穩(wěn)定的指向聯系。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商標不同,這些商標俗稱并非是特定經營者自己有意使用,而是由社會公眾廣泛使用,于是當第三人注冊該商標俗稱時,對商標俗稱是否應保護以及如何保護這一問題就引發(fā)了大的爭議。在我國關于商標俗稱被搶注的案件中,許多案件案情相似,而判決結果卻迥異(見表1)。同時,我國理論界對該問題應如何規(guī)制也尚無統(tǒng)一認識。

        本文以此爭議為背景,嘗試從商標結構的符號學分析入手,對商標俗稱案件中是否應當允許第三人注冊商標俗稱、商標俗稱所指向的經營者能否對該俗稱享有權益,以及若享有權益應適用何種法律依據實現保護等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為商標俗稱的法律保護提出更為合理的方案。

        表1 國內商標俗稱糾紛案件總結表注筆者在無訟案例網上以“商標”“俗稱”“在先使用”“注冊”為組合關鍵詞,檢索到30份判決/裁定書。在此基礎上,選取了符合以下任一標準的案例作為分析樣本(標準一:訴訟程序較為完整,經歷了一審、二審及再審程序;標準二:案件在社會上具有一定影響力;標準三:判決書說理比較充分);并在此基礎上在商標評審委員會網站上查找了相關的商評委裁定書。檢索時間為2018年7月6日。

        表1 國內商標俗稱糾紛案件總結表(續(xù))

        一、規(guī)制搶注商標俗稱的必要性

        (一)司法實踐及理論界對此問題的看法

        當第三人注冊特定經營者的商標俗稱時,對于是否允許第三人注冊,我國司法實踐判決態(tài)度不一,且發(fā)生了較大轉變。在相關案件中,商標權人幾乎都是主張依據(舊)《商標法》第三十一條,認為俗稱構成“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但法院則存在不同的認識:最早的索愛案一審,法院認為“索愛”俗稱構成索尼愛立信公司未注冊、已經使用的商標,應當受到保護,不允許第三人注冊;而二審和再審法院都反對這一看法,認為“在先使用”必須是權利人自行使用,“索愛”這一俗稱沒有能受法律保護的民事權益。偉哥案和巴黎之花案延續(xù)了不保護商標俗稱、允許第三人注冊的思路,然而到了廣本案和廣云貢餅案,法院一改以往不保護商標俗稱的態(tài)度,較為統(tǒng)一地認為特定經營者通過商業(yè)經營,已經與俗稱建立了穩(wěn)定聯系,因此商標俗稱是特定經營者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應當受到保護,不允許第三人擅自搶注。

        早期認為商標俗稱沒有受法律保護的民事權益的判決,過于拘謹在法條的表面文義,忽視了“商標使用”的真正內涵;同時,此種看法只注重討論商標權人的一方權益,忽視了消費者權益以及對競爭秩序的影響。而近幾年強調“商業(yè)經營+特定聯系”的判決在禁止第三人搶注的結果上體現了對消費者利益和競爭秩序的維護,但在判決說理上,對于為何將商標俗稱權益賦予特定經營者,而非創(chuàng)造使用者這一問題,并未作出有力的論證。

        不同于司法實踐,我國理論界對商標俗稱是否應當受保護這一問題認識較為統(tǒng)一,理論界普遍認為承載著特定經營者商譽的商標俗稱應當受到保護,不應允許第三人擅自注冊。但是學者們對于商標俗稱保護的法律依據卻發(fā)生了分歧:有學者認為俗稱與原商標[注]本文將經營者自己享有商標權的商標稱為“原商標”。之間構成近似關系,因此依據(新)《商標法》[注]下文如無特指,《商標法》均為2013年修正《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一項,他人注冊商標俗稱侵權了原商標的商標權;[注]持此觀點的學者有:王坤:《商標俗稱注冊行為的實體法思考——以巴黎之花商標侵權糾紛案為分析對象》,載《法學論壇》2011年第5期;李琛:《對“商標俗稱”惡意注冊案的程序法思考》,載《知識產權》2010年第5期;黃匯、謝申文:《駁商標被動使用保護論》,載《知識產權》2012年第7期。也有學者認為社會公眾對商標的使用使得商標俗稱與特定經營者形成了穩(wěn)定的對應關系,因此可以適用《商標法》第三十二條,將商標俗稱作為商標權人在先使用且有一定影響的商標。[注]持此觀點的學者有:鄧宏光:《為商標被動使用正名》,載《知識產權》2011年第7期;王曉芬:《論商標俗稱私益保護及其實現進路》,載《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高榮林:《商標權產生的第三種方式——社會公眾的使用》,載《中華商標》2012年第6期;楊敏:《“HYSTERIC”商標行政糾紛案引發(fā)的《商標法》第三十一條適用的再思考》,載《電子知識產權》2010年第11期。

        “商標近似保護說”在實現結果公正的基礎上,強調文義解釋、體系解釋達成和諧的一致性,但這種看法并沒有看到第三人搶注俗稱行為背后的邏輯;同時“在先使用保護說”之所以沒有成為主流觀點,是因為其顛覆了傳統(tǒng)的“商標使用”理解,卻未充分論證為何經營者沒有自己使用俗稱,卻可以對俗稱享有權益的正當性。

        商標俗稱是否存在應受法律保護的民事權益以及具體如何保護,筆者認為,解決此問題必須立足商標的結構本質以及第三人搶注商標俗稱行為的實質,在此基礎上確定搶注商標俗稱應否受到規(guī)制以及如何規(guī)制。

        (二)商標的本質是能指與所指的關系

        商標是由能指、對象和所指組成的三元結構,能指即有形的外在符形,對象是符形所附著的商品,而所指則是商業(yè)出處或商譽。[1]有學者認為商標符形(能指)只是一種媒介,商標的靈魂是出處或商譽(所指),[2]商標權的客體是商標符形所承載的商譽。[3]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將商標所指當成商標最重要、最核心部分的觀點,無法解釋商標能指本身的識別功能和價值,其忽視了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符號學中,符號是一種關系,一種二元或三元關系。索緒爾認為符號就是能指與所指構成的二元關系,[4]皮爾斯則把符號解釋為符形、對象和解釋的三元結構。[5]作為一種符號,商標的本質就是有形的能指、體現為出處或商譽的所指之間的聯系。[6]麥肯錫教授也尤為強調商譽與商標符形之間的聯系,他認為商標標志與商譽是一對連體嬰,至死不能分離。[7]

        意指行為賦予給定符形以特定意義,使得能指和所指結合成為符號這一統(tǒng)一體,而符號能指和所指之間的關系就是意指關系。[8]沒有所指的能指只是一個空殼符形,不具有任何社會意義;而在意指作用發(fā)生前,所指也只是一片混沌,無法為人感知。在商標領域,賦予了意義后的商標標志可以代表出處或商譽,將其用在商品上能夠激起消費者對相關商譽信息的聯想,商標標志與商譽之間穩(wěn)定一致的意指關系,是商標法保護的客體。當一個商標標志與特定經營者建立起穩(wěn)定聯系后,正是基于這一穩(wěn)定聯系,消費者依靠商標能指即能找到對應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對于經營者而言,這一穩(wěn)定聯系能夠幫助其實現商標所產生的利益。[9]因此,只有商標能指與商譽所指之間穩(wěn)定的聯系不被破壞,商標背后無形的商譽才能受到保護。

        (三)搶注商標俗稱破壞了意指

        符號產生后,其生命在于社會認可這個符號的能指和所指之間的意指關系約定,如果一個符號誕生后不能得到社會對其約定的認可,其就會走向衰亡;另一方面,無論是群體性的約定俗成,還是權威約定,一旦約定成功,它都要求符號使用者嚴格遵循這種約定,如果符號使用者違背了社會約定,這些符號往往會給正常的認知交集活動造成障礙,而且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

        商標俗稱被社會公眾廣泛使用,已經與特定經營者建立起強烈穩(wěn)定的對應聯系,其已然成為一個事實上的實質商標。然而在商標俗稱搶注糾紛中,法院判決允許第三人注冊俗稱,強行切斷商標俗稱與特定經營者已經形成的客觀聯系,破壞了商業(yè)環(huán)境中既有的符號秩序。第三人注冊商標俗稱成功后,新意指關系并沒有得到社會的“約定”和認可,該俗稱仍然對應著原經營者,第三人正是想要利用商標俗稱與原經營者的意指關系來實現牟利目的:對消費者來說,商標俗稱在其心里仍然代表著原經營者,其遵循著原有的意指關系去購買商品或服務,這必然會導致產生混淆和誤導;對于原經營者來說,其附著在俗稱上的商譽被第三人不正當侵占,如果第三人的產品質量低下,還會導致社會對其評價降低,損害其商譽;對于俗稱這一商標來說,第三人的使用違背了社會約定,消費者按照商標俗稱去購買商品或服務,卻買到了第三人的商品或服務,在發(fā)現上當受騙后,其往往會極為厭惡該第三人的行為以及該商標俗稱,其也不會再次購買載有該俗稱的商品或服務,而待第三人將原有意指關系的價值榨取干凈后,該俗稱也會失去意義,造成極大的浪費。

        第三人搶注商標俗稱的行為既損害了特定經營者的經營利益以及消費者的信賴利益,同時,其企圖利用欺騙來達到混淆的目的,并非商標法所鼓勵的誠信經營和競爭法所鼓勵的以經營實力取勝的公平競爭,該行為恰恰是商標法所要規(guī)制和解決的混淆意指關系、侵犯商標權的行為。

        圖1 商標俗稱被搶注后的意指結構

        二、保護商標俗稱的路徑選擇

        在規(guī)制搶注商標俗稱的路徑選擇上,理論界有“商標近似保護說”和“在先使用保護說”兩種主張。對于究竟應該如何保護商標俗稱,規(guī)制搶注俗稱行為,筆者認為有必要在厘清這兩者的差異基礎上,探究第三人搶注俗稱真正損害的對象后給出合理妥適的結論。

        (一)近似保護與在先使用保護

        “商標近似保護說”首先明確反對將《商標法》第三十二條作為保護商標俗稱的法律依據,其認為商標權取得意義上的商標使用,不包括社會公眾的使用,只能是經營者自己主動地將某一標志作為商標進行使用。其理由主要在于:(1)我國商標法和商標實施條例中對商標使用規(guī)定的方式都表明“實際使用”應當是經營者自己實施使用行為,因此商標使用的主體只能是商標權人自己;(2)商標俗稱是由社會公眾創(chuàng)造,其與特定經營者的聯系也是社會公眾使用產生的結果,根據洛克的勞動財產學說,將社會公眾的勞動成果賦予該特定經營者顯然不公;(3)商標權是一種私權,根據私法自治原則,權利的取得必須尊重商標權利人的自由意志,將社會公眾的使用結果強加給經營者有違意思自治原則。雖然“商標近似保護說”反對將商標俗稱之上的權益賦予給特定經營者,但其認為允許第三人注冊商標俗稱將導致特定經營者的商譽受損,造成消費者產生混淆,因此其主張商標俗稱與原商標是近似關系,構成原商標的近似商標,雖然有些俗稱與原商標在音形義等直觀意義上并無直接近似關聯,但俗稱的使用會產生混淆的結果,混淆結果可以放寬對商標近似度的要求。[10]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成為聽懂地層語言的人,李淑榮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堅持與努力。1987年,李淑榮從華北石油學校畢業(yè)來到勝利測井公司。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野外驗收。白天,她穿著肥大的工衣和笨拙的胖頭鞋,穿梭于廣袤的勝利油區(qū)。晚上,在昏黃的燈光下,她詳細分析每口井的測井曲線,并通過學習和摸索,初步形成了對勝利油區(qū)地下油藏的宏觀認識。工作僅三個月,李淑榮就獨立頂崗。兩年后開始從事資料解釋工作。同齡人都很羨慕,但她卻并不滿足。她的目標,是做一個能聽懂地層語言的人。

        “在先使用保護說”則認為社會公眾使用商標俗稱產生了與經營者自己使用商標相同的法律效果,對于通過使用取得商標權益的,可以是經營者自己的使用,也可以是社會公眾的使用[注]理論界把社會公眾的使用稱為“被動使用”,但筆者認為不妥,下文將會對此作出解釋。。其理由主要在于:(1)社會公眾對商標識別作用的認可,是一個標志能夠成為商標的核心因素,即使是經營者自己使用商標,也有賴于社會公眾對商標的使用才能最終成為商標;(2)商標俗稱承載著經營者的商譽,俗稱背后的商譽是經營者的勞動結果,保護商標更重要的是保護商譽,因此經營者享有商標俗稱的權益完全符合財產勞動學說;[11](3)商標的顯著性可以違背經營者的意志而獨立存在,社會公眾對商標的認知效果比經營者的意志更為重要。在先使用保護說認為俗稱所指向的經營者可以依據《商標法》第三十二條,主張商標俗稱是其在先使用的商標,以此來禁止他人注冊。

        上述兩種模式雖然都主張禁止第三人注冊俗稱,但實則是對商標俗稱有著完全不同的定性,導致在保護方式和后果方面也相差巨大?!吧虡私票Wo說”是一種間接保護方式,通過經營者對原商標的商標權來禁止他人注冊近似商標俗稱,此時經營者對商標俗稱是不享有任何權益的;而“在先使用保護說”則是一種直接保護方式,經營者基于社會公眾的使用而享有對該俗稱的先用權益,此時俗稱是一種直接可以受到法律保護的民事權益。在后果上,如果第三人未注冊俗稱而僅僅是將俗稱使用在了自己的商品上,如果認為俗稱是近似商標,那么經營者就可以以自己的商標權主張第三人構成商標侵權,尋求《商標法》的救濟;而如果將俗稱認定為是一種在先使用的商標,那么經營者只能尋求《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禁止仿冒條款,或者第二條一般條款來尋求救濟,如果經營者想要獲得《商標法》上的救濟,則必須先將商標俗稱注冊為自己的商標。

        (二)搶注俗稱破壞的是俗稱與商譽間的意指關系

        如下面的圖2和圖3所示,商標俗稱通過社會公眾的使用,已經穩(wěn)定地與特定經營者形成了意指關系2,商標俗稱與原商標具有同一指向性,是多符同義的關系。但原商標與特定經營者之間的意指關系1并不能代替意指關系2,社會公眾建立起來的意指關系2有時甚至會弱化或暗化意指關系1。比如在我國提起“偉哥”,相關公眾都知道這是一種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的藥品,而“萬艾可”卻不被人熟知;提起“路虎”,消費者能立刻聯想到是一種性能極佳的越野車,而“路華”卻不為人知。同樣,在“索愛案”中,法院認為“索愛”商標不是馳名商標也是因為不能將原商標索尼愛立信標志與索尼愛立信公司之間的意指關系1,用到證明“索愛”與索尼愛立信公司的意指關系2上去。這些都表明原商標與商譽的意指關系1與俗稱與商譽的意指關系2是不相同的,也不能相互替代。

        商標法并非保護能指本身,而是保護能指與所指所建立起來的穩(wěn)定意指關系。也因此,商標法所要禁止的就是破壞或者干涉這種聯系的行為。[12]根據“商標近似保護說”,第三人搶注俗稱的行為,濫用并破壞了原商標與其出處信息或商譽之間的聯系,侵犯的是特定經營者對原商標的專用權。但是如下圖所示,商標俗稱通過社會公眾的使用,已經穩(wěn)定地與特定經營者形成了意指關系2,第三人搶注俗稱想要利用的也是意指關系2,而非意指關系1,事實上第三人干涉或破壞的是商標俗稱與特定經營者之間的意指關系2,并沒有干涉或者破壞原商標與所指之間的意指關系1。真正影響了意指關系1的是社會公眾的俗稱使用行為,因此第三人搶注俗稱的行為不構成對原商標商標權的侵犯。由此,“商標近似保護說”要保護的對象并未受到侵害,不能適用《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一項。

        (三)經營者享有俗稱權益的正當性

        商標俗稱客觀上與特定經營者之間形成了穩(wěn)定的對應聯系,其應受到商標法的保護這一點應當毋庸置疑,但為何可以將商標俗稱作為特定經營者的在先使用商標,使之享有商標俗稱之上的權益,這一點仍需充分論證。

        根據“制造商激勵理論”,賦予經營者以商標專用權,阻止他人盜用或侵占其商譽,能夠提高經營者進一步擴大生產、提升商品質量和水平的動力。[13]當商標標志承載著經營者的商譽,商標標志與經營者的商譽之間存在著穩(wěn)定的意指關系時,商標法就是通過保護商標標志與商譽之間的意指關系來實現對無形商譽的保護。對商標俗稱而言,雖然俗稱這一符號,以及俗稱與經營者商譽之間的聯系是社會公眾所做出的貢獻,但該俗稱穩(wěn)定指向地是特定經營者,其背后體現的也是經營者努力建造的商譽。[14]試問倘若俗稱對應的特定經營者自己去注冊了該商標俗稱,其應當是可以獲得注冊的,然而俗稱這一符號并非其設計,俗稱與商譽之間的聯系也非其自己使用建立起來的,該經營者卻可以通過注冊獲得該俗稱的商標權以及俗稱之上的全部利益。如此,過分強調社會公眾對俗稱符號和對聯系建立的貢獻又有何意義?可見,將符號選用和建立聯系的努力看得重于創(chuàng)建商譽的努力,是一種本末倒置、顛倒手段與目的的做法。作為財產權的商標權,保護商標的核心價值就在于保護商標之上承載的良好商譽,而這一商譽正是源自于經營者的辛苦經營。當商標俗稱已經成為經營者商譽的象征時,使經營者享有對該商標俗稱的民事權益符合制造商激勵理論的要求。

        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中,具備識別來源功能的符號才可以成為商標,因此可以說與所指形成穩(wěn)定意指關系是商標的一個必要條件,但這一要件是否足以成為商標的充分必要條件,還需要考察經營者使用是否是一個必須的條件。

        同時,《最高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26條[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26條:商標權人自行使用、他人經許可使用以及其他不違背商標權人意志的使用,均可認定為商標法第四十九條第二款所稱的使用。規(guī)定“其他不違背商標權人意志”的使用,均可認定為是商標法意義上的使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2條[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2條在商業(yè)活動中,使用商標標識標明商品的來源,使相關公眾能夠區(qū)分提供商品的不同市場主體的方式,均為商標的使用方式。也規(guī)定商標使用是“表明商品的來源,使相關公眾能夠區(qū)分提供商品的不同市場主體”的行為。《商標法》第四十八條以及相關司法解釋都意在強調商標使用是一種能夠發(fā)揮商標標志識別商品來源作用的行為,從而區(qū)別于規(guī)避“三年不使用撤銷”的象征性使用和合理使用中的敘述性使用。

        最后,筆者認為學界一直在探討“主動使用”與“被動使用”是有誤導性的。經營者自己使用與社會公眾使用只是使用主體的不同,并不能區(qū)分主動和被動,“被動”一詞含有違背當事人意愿的意思,具有貶義評價。而實際上,如果將商標俗稱作為一種在先使用權益賦予給特定經營者,并非都是違背其意愿的,只有當其明確反對社會公眾用俗稱指代其時,社會公眾的使用才能被評價為是“違背其意愿”。

        我們說,商標的生命在于使用。[16]“使用”的核心是發(fā)揮商標的識別來源作用,也即商標意指實現的過程,意指并不僅指官方或社會第一次將所指賦予能指即宣告完成,而是每一次使用都是意指實現的過程,這一次意指實現實質上都是社會對該商標意指關系的認可,得到社會普遍認可的符號具有穩(wěn)定的意指關系,即具有商標所必須的識別來源功能。由此可見,通過使用取得商標權益的,不應將重點放在對使用主體的關注上,而應該是看使用有無產生商標法所必須的穩(wěn)定一致的意指關系。社會公眾對商標俗稱的使用使得商標俗稱已經與特定經營者之間形成了穩(wěn)定的意指關系,構成了商標法意義上的實質商標,經營者自己的使用并非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因此,依據《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認為經營者可以基于社會公眾的使用而對商標俗稱享有先用權益具有完全的正當性。對于有學者認為如果允許違背經營者意志而獨立成立商標使用行為,其會導致權利人可以以第三人的侵權行為構成自己的商標使用,從而導致“撤三”制度設置落空。筆者不同意這種看法,三年未使用的商標之上沒有與經營者之間形成意指關系,該商標之上也很難說有任何商標權人的商譽可言,他人使用這一商標對應的是自己的商譽,實現的是不同的意指關系,商標權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將指向他人商譽的使用行為解釋成自己的使用。

        三、完善公眾使用規(guī)則的建議

        (一)正確解讀公眾使用行為的法條

        商標俗稱保護問題之所以在學界一直爭論不休,原因在于我國商標法對商標使用的規(guī)定不夠明晰?!渡虡朔ā返谌涡薷脑诘谒氖藯l中指出了商標使用的內涵,即商標使用是一種識別商品來源的行為,但是其列舉的商標適用情形都主要是經營者自己使用的情形,外延過于狹隘,才會導致相關案件的法院和學者認為公眾使用行為是商標使用行為沒有法律依據。

        筆者建議在法條表述上,將商標使用的定義和使用方式分開,具體可修改為:“本法所稱的商標的使用,是指將特定標志作為區(qū)分商品或服務來源的行為。它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使用方式:(1)使用在商品、商品包裝或容器上;(2)使用在商品或服務交易文書上;(3)使用于廣告宣傳和展覽以及其他商業(yè)活動中”。這樣修改的意義在于既突出了商標使用的本質屬性是識別來源功能的發(fā)揮,又澄清了商標使用既包括經營者自己使用,也包括社會公眾使用,社會公眾使用能夠產生商標使用的事實效果和相應法律效力。

        (二)尊重經營者的意愿

        在支持在先商標保護說的學者中,有人主張社會公眾使用行為可以完全不考慮商標權人的意志。但筆者認為此種做法有失妥當。在“廣云貢餅”案的二審判決文書中,最高院指出某一標志是否成為商標關鍵在于標志與商品之間的聯系是否已穩(wěn)定存在,不在于使用方式是主動還是被動。本案與之前索愛案案情事實有較大差異,因此判決結果不同,這里的差異就是經營者的主觀態(tài)度。

        將商標權益賦予特定經營者必須考慮經營者的主觀意愿。例如國際著名奢侈品商標Louis Vuitton,其在商品上使用的商標主要是Louis Vuitton的簡稱LV,因LV在中國用拼音讀起來與“驢(lv)”同音,故在中國時尚界LV也被戲稱為“驢牌”。LV的定位是卓越品質、杰出創(chuàng)意的藝術象征,而“驢牌”則顯得又土又低端,與其奢侈品的典雅氣質完全不相配。即使通過社會公眾使用,“驢牌”與LV公司形成了穩(wěn)定對應的意指聯系,LV公司也不會想要對“驢牌”享有任何權益,如果此時法院一紙判書判決“驢牌”為LV公司的在先使用商標,不僅完全違背了LV經營者的主觀意愿,還會給LV公司和LV商標在社會上造成負面影響。

        既然商標是一項民事權益,就應當允許經營者放棄對于其商標俗稱所享有的權益。但基于保護消費者不受混淆和公平自由的競爭秩序,也不應當允許第三人將俗稱注冊據為己有,筆者認為如果經營者放棄對俗稱的權益,此時俗稱就是公有領域一個具有穩(wěn)定意指關系的符號,商業(yè)環(huán)境下,任何人都不能主張對其享有權益,如果第三人使用或者注冊了該俗稱,經營者可以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禁止仿冒條款或第二條一般條款來尋求保護。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使得商品銷售渠道大大增加,也使得消費者對商標有了更多主動運用的機會,消費者不再是單一的商標接受者,他們也成為了商標的開發(fā)者和傳播者。商標俗稱這一現象在今后會越來越多地出現,這就要求我們法律人對此有足夠充分和理性的認識。

        商標俗稱經社會公眾廣泛使用,已經與特定經營者及其商譽形成了強烈穩(wěn)定的指向關系,是一個事實上的商標,對其進行法律保護是商標法的應有之義。第三人意圖通過搶注商標俗稱將其占為己有,就是看中了該俗稱與原特定經營者之間穩(wěn)定的意指關系,以此可以實現侵占商譽牟取不當利益的目的,因此搶注商標俗稱破壞了該俗稱與特定經營者商譽之間的聯系,對此行為必須予以制止,保護商標俗稱也是打擊惡意搶注的必然要求。當商標俗稱已經承載著特定經營者的商譽時,使經營者享有對該商標俗稱的民事權益能夠實現保護經營者商譽,促使其提高生產經營效率的目的。讓經營者對商標俗稱享有在先使用權益符合實質正義的要求,也未違背商標法規(guī)范文本的可能文義。

        猜你喜歡
        意指能指商標權
        海峽兩岸商標權的刑事保護:立法評述、相互借鑒與共同展望
        商標權濫用的司法規(guī)制
        知識產權(2018年10期)2018-11-22 06:36:00
        商標權的刑法保護完善
        刑法論叢(2018年3期)2018-10-10 03:36:18
        正義概念的所指霸權和能指反抗
        基于象似性的英語詞匯學習
        論商標權的邊界
        知識產權(2016年6期)2016-12-01 06:59:35
        絕妙的數字燈謎
        黨的生活(2016年3期)2016-07-21 05:09:43
        絕妙的數字燈謎
        語言與文字:藝術視野下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研究之四
        會說謊的語言
        科技視界(2015年30期)2015-10-22 12:44:43
        亚洲香蕉av一区二区蜜桃| 男人激烈吮乳吃奶视频免费|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婷婷丁香91|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亚洲中文视频|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少妇高潮惨叫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视频| 很黄很色很污18禁免费|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日本黄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那有一级内射黄片可以免费看 |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日本色偷偷|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精品|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最新| 免费一级淫片日本高清 |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 av永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偷拍视频网址一区二区| 性裸交a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久久久| 午夜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妃光莉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av少妇偷窃癖在线观看| 青青草视频视频在线观看| a级国产乱理伦片|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女优av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综合第一网站|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ⅤA中文字幕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