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商法學 人工智能 教學方式 變革
基金項目:2018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法學專業(yè)商法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GH180040)。
作者簡介:李海燕,延邊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法。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216
一、商法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商法學
經濟的發(fā)展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與之關系最為密切的當屬商法學。商法學作為法學教學的主要學科之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這就要求學習者掌握扎實的理論功底。商法學中包含了公司法、破產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guī)。在一些高校的教學當中也將海商法納入商法學當中,這就決定了商法學內容的繁雜,而且其中涉及的理論性與技術性問題也較多,對商法學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以同樣屬于商法學的公司法為例,就有股東會決議、股東訴訟、公司設立等問題。商法學具有實踐性較強的特點,董監(jiān)高責任、票據流通規(guī)則等如果沒有實踐性操作很難說明學生對該知識是否熟練掌握,特別是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較快,相關法律法規(guī)更新較快的情況下,探索商法學教學的新模式、新方式具有自身的必要性。
(二)商法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技能培養(yǎng)的不足
第一,傳統(tǒng)的商法學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對商法學人才的需要。傳統(tǒng)的商法學教學主要是講解理論知識、對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進行重點解釋,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造成商法學教學過程中的尷尬局面。在這其中,以老師為主的知識傳授者與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形成了教學課堂的主要參與者,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乏味,使現有的商法學教學效果不理想。由此可以得出的是對商法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必要性,如在當前人工智能普及正越來越廣的背景之下,探索將人工智能融入到商法學的教學過程中。
第二,實務教學的不足。法律以適用為目的,強調其能夠以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為基礎解決現實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在法律實務部門中對法律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例如在法院檢察院系統(tǒng)、律師行業(yè)都是強調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在一些法學院校,也開設了一些法學實務課程,諸如模擬法庭、社區(qū)法律咨詢等,但這其中也存在了較多的不足。例如模擬法庭只是在為了模擬法庭而去選取案例,并不能夠濕地的了解、經歷案件的整個來龍去脈,而且也存在模擬法庭現場與真實的案件現場相差甚遠的現場,不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就感受不到法律的莊嚴。反映到商法學的教學過程中就是學生無法對商事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經歷的過程,在沒有對某一事物有切身經歷的情況之下自然無法對其有較深的理解和認識。
二、人工智能給商法學教學帶來的變革
(一)人工智能對法學教學的影響
伴隨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進步,與之有關的人工智能技術獲得了較大的進步和發(fā)展。由于人工智能技術帶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帶給人們的便利以及高智能化的優(yōu)勢,其被稱為世界上的高尖端技術之一,成為各國爭相發(fā)展的領域,有專家認為“人工智能就是對過去只能由人類進行的工作交由計算機技術來實現” 。由于人工智能獨特的優(yōu)勢,使得其日益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之一,以期能夠促進本國經濟的發(fā)展,信息化、智能化成為世界的主流。我國對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大,在2017年發(f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的通知》,其對我國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做出了具體的規(guī)劃,包括了對人工智能法律法規(guī)、政策體系等的建立等,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即首次“智慧法院”,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
從人工智能發(fā)展的規(guī)劃當中可以看出,國家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有了明確的要求,尤其是在法學教育當中。人工智能對傳統(tǒng)法學教育的方式產生了影響。傳統(tǒng)的法學教學模式無非是法學教師對法學理論的講解、灌輸,利用計算機技術的概率較低,只是簡單的在課堂上的講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其與實踐中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二)人工智能時代商法學教學的變革
第一,注重人工智能背景下,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在人工智能背景之下,法律行業(yè)出現了較多利用計算機處理簡單法律問題的趨勢,如智慧法院的建設,通過高度信息化的網上辦案流程,實現全流程的案件辦理,為實現司法為民、司法現代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系統(tǒng)。在一些國家的實踐當中可以看出,法律人工智能的應用具有較大的前景,特別在一些方面法律人工智能已經出現了代替人類的趨勢。尤其是美國IBM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Project Debater”在一些與人類的辯論場合中多次的取得勝利,人工智能帶給人類很多的“驚喜”。在中國政府對人工智能的支持力度上來看,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法律人工智能會出現較大規(guī)模的應用,當然這一切也是需要建立在人工智能對相關司法案例、法規(guī)數據的準確統(tǒng)計和分析的基礎之上,才能夠是法律人工智能更能貼近商法學教學。
第二,對掌握商法學理論與技能人才的需求上。人工智能技術是由較多的高科技因素組成,特別是與商法學有關的法律智能,更需要具有商法學理論基礎、法律人工智能技術準確掌握的復合型人才。與商法學有關的人工智能中,商事法律的輸入、合同文本的輸入等有關商事法與實務的大量數據都需要具有商法學理論素養(yǎng)的人才進行操作,很難想象對法律沒有任何基礎的人員單獨對法律人工智能系統(tǒng)進行建設和維護,這由此帶來了對法律人才需求上的特別之處;一項新技術出現后,對一些行業(yè)產生影響是必然的,但往往也會產生新生或帶動一個行業(yè)的產生,法律人工智能就可能會產生這種作用或效果。人工智能在法律行業(yè)的應用對商法學課程的變革提出了要求,如何培養(yǎng)符合新形勢下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法律人才,在關注和增加有關人工智能知識的介紹也許需要以法律專業(yè)知識為基礎,增強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是學生踏入法律行業(yè)的基礎,法學教育需要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優(yōu)質資源的支持。
法律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fā)展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在國家層面國家大力倡導人工智能在法律部門和行業(yè)的應用,學者熱衷于對法律人工智能的討論,但在實務方面應用的不是很普遍,這也包括了高校中對法律人工智能的不夠重視。
三、人工智能時代商法學教學的應對
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AI智能文案等信息技術的出現迎合了這個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先前主要有人類從事的工作正在由機器代為完成。在這種情形下研究商法學教學方式的如何應對具有現實的必要性。
(一)有關商法學的法律人工智能課程的開設
與現在學術界對人工智能的討論熱情不同的是,法學教學過程中對人工智能納入到其中并沒有多大的實際操作,將人工智能納入到法學教學課程但中去可以增強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和具備一定的利用法律人工智能的能力。商法學中包含了公司法、證券法等諸多的部門法,其又與商事法律活動聯系較為密切,將法律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等應用到其中,對方便商事活動主體有重要作用,如建立專家系統(tǒng)、合同合規(guī)審查系統(tǒng)等,改變過去只能由律師或法律顧問才能解決的一些簡單的法律問題。而這一切的就需要專門的法律人員進行建設,相應的在商法學課程中就有必要加入有關法律人工智能的內容。如果出現與專業(yè)課程相沖突的時候,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與人工智能有聯系的部分進行講解。為達到這個程度,相應的對商法學老師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對法律人工智能有所研究,知曉與商法學課程的聯系才能將人工智能在商法學中的教學初衷落到實處。
(二)商法學大數據分析教學
商法學在教授基礎理論的同時對一些典型的案例和實務中的典型行為都需要進行分析講解,通過此種方式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大數據中通過對大量的真實案件進行分析、總結,從而使法律咨詢系統(tǒng)甚至是智慧法院的建設具有較強的基礎支撐。商事活動中存在大量的案例事實,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綜合、大數據的建設需要專業(yè)人員的支撐。在商法學的教學過程中,增加法律大數據的內容,有助于學生通過已有的大數據對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掌握,也可以加強學生對大數據的認識從而對其日后可能會從事法律人工智能提供便利。
法律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fā)展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在國家層面國家大力倡導人工智能在法律部門和行業(yè)的應用,如前文所述的智慧法院,學者熱衷于對法律人工智能的討論,但在實務方面應用的不很是普遍,這也包括了高校中對法律人工智能的不夠重視。
四、結語
在受到國家和社會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的現實之下,人工智能已經在越來越多的產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以人工智能與商法學教學兩者之間的結合,探索商法學在新形勢下的教學方式變革,為社會提供具有實際需要的法律人才。將人工智能帶來的新元素、新方式加入到教學過程中。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能對商法學的培養(yǎng)模式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通過變革來適應法律人工智能的要求,也可以提高商事法律關系在新形勢下社會對商法學人才的需求。
注釋: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溫斯頓教授對人工智能有一個簡單易懂的定義: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做過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即人工智能就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guī)律,然后構造一個可以模擬這個規(guī)律的系統(tǒng),讓這個程序去完成以往人類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
左衛(wèi)民.熱與冷:中國法律人工智能的再思考[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9,41(2):53-64.
參考文獻:
[1]王立國.商法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3(5).
[2]王萍.二元結構的商法學教學[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6(3).
[3]唐英.本科商法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
[4]賈引獅.人工智能對法律職業(yè)的影響與法學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J].法學教育研究,2018,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