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漢唐陵戶制變遷考論

        2019-08-29 03:03:33李文才
        求是學刊 2019年4期
        關鍵詞:漢唐

        李文才

        關鍵詞:陵戶;守冢;園邑;漢唐

        DOI編碼:10.19667/j.cnki.cn23-1070/c.2019.04.018

        “陵戶”一詞在唐代史籍中開始大量出現(xiàn),故唐代陵戶問題也一直是中日史學界討論的熱點,尤其是近幾年來有逐步發(fā)展的趨勢。不過,唐代陵戶研究伊始即陷入唐代律令語境中,未能從漢唐陵戶制變遷的整體脈絡中加以把握。當然,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極其復雜,不僅有日本學者基于日唐律令比較的唐制背景,也有斷代史研究的朝代束縛。目前,欲打破唐代陵戶制的研究瓶頸,認識中國古代陵戶問題的實質,需要立足于長時段視野,厘清陵戶制的淵源以及陵戶在漢唐之間制度演進的過程和特征。

        一、中日學者陵戶研究的唐代語境

        日本學者最早對“陵戶”進行專題探討,如瀧川政次郎、濱口重國早在1932年即撰有專題性論文。前者立足于日本律令中的“陵戶”進行研究,但在論述中與中國唐代的“陵戶”進行了比較;1后者則直接以唐代的“陵戶”“墓戶”為討論對象。1自此以后,日本學者保持了對“陵戶”的直接或間接研究,包括陵戶的起源、陵戶的身份性質與社會地位、陵戶的形成原因等方面。上述研究有一些共識性看法,如“陵戶”起源問題,多數研究者認為,日本律令中的“陵戶”“官戶”等詞,實際上都源于唐朝。這一共識性看法都是在對《唐律疏議》和日本《養(yǎng)老律令》相關條文進行比較后得出的。當然,也有觀點分歧。如在日本《養(yǎng)老律令》中,“陵戶”被明確界定為賤民,這一點并無爭議。但日本律令制下的“陵戶”因何淪落成為“賤民”?對于這個問題的探討,始終存在較為嚴重的分歧,最后形成三種主要觀點:其一,是仿照唐朝制度的結果,如濱口重國就持此看法。2其二,對死穢的忌諱,如瀧川政次郎認為陵戶淪落為賤民,與其職業(yè)有直接關系,是因為從事喪葬、守墓的職業(yè)受到社會性的排斥、歧視,3升井正元在某種意義也認可了瀧川氏的說法,認為當時存在一種將守視墳墓視為卑賤之事的時代趨勢,這是陵戶被劃歸賤民的一個重要原因,4新野直吉也認為,陵戶淪為賤民,確與當時人們對于死穢的忌諱有某些關系。5其三,因為陵戶不承擔國家課役,升井正元首先提出這個觀點,他認為陵戶被劃歸賤民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負擔國家的課役。6不過,升井氏的看法遭到了神野清一的批評,神野氏認為:在律令制下,雜戶、品部等雜色人同樣不承擔國家課役,而雜戶、品部并沒有被視為賤民,為何陵戶卻被視為賤民呢?因此,陵戶之成為賤民,應當主要還是由于其所從事的守護陵墓的職業(yè)受到社會性歧視。7可見,日本學者的陵戶研究中始終存在于唐代語境。

        相對于日本學者而言,中國學者對于中古陵戶問題的關注和研討相對較晚,專題性論文的出現(xiàn)更晚一些。不過,由于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性質及其階級、階層區(qū)分等問題的探討,都不可避免地涉及陵戶、官戶、雜戶、番戶、樂戶等人群,所以在相關論著中往往言及陵戶。例如,張澤咸對于唐代“陵戶”身份性質的討論,就是在“隸屬于官府的官賤民”這一大前提下展開的,他在《唐代階級結構研究》一書的第十四章《官戶、雜戶及其他》中說:“上面所述奴婢、部曲是隸屬于私人的賤人。本章所要討論的是隸屬于官府的官賤民,它包括有官奴婢、官戶、雜戶及其與之大體相類的太常音聲人、樂戶等等?!?此外,張著第十四章第四節(jié)的標題為“墓戶、陵戶”,可見,張先生是在肯定唐代陵戶為“隸屬于官府的官賤民”這一前提條件下,對唐代陵戶及其相關問題展開探討分析的。然而,張先生在具體論述中卻難免自相矛盾:一方面他以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大赦詔為據,認為在開元十七年之前,陵戶屬于賤人,之后則為良民,屬于某種色役或職役;另一方面,他又根據所舉隋及唐初的史料,說其時的陵戶“理應是當地的編戶”“應該是一般人民”“乃是良民”。9在言及“墓戶”時,同樣出現(xiàn)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況,一方面說“墓戶通常是由百姓充當”,一方面又說“墓戶地位實際是低賤的”“派充陵戶也就是披上了嚴重的枷鎖”。10另外,在一些探討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的論著中,也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地論及陵戶的問題,如樊英峰《試論唐代對乾陵的管理和保護》一文,其中有“設置守陵陵戶”的內容。11曾曉麗碩士學位論文《關中皇家陵寢園林研究》第三章《關中皇家陵寢園林的組織與管理》,也談到了唐代的陵戶,認為:“隋唐時期,陵園管理中出現(xiàn)了不同于承擔租賦徭役的一般授田戶和自耕農民的特別戶,也就是陵戶。陵戶是服務于皇帝陵園和太子陵園的特別戶?!?在上述論著中,陵戶都被看作與“承擔租賦徭役的一般授田戶和自耕農民”有區(qū)別的“特別戶”。

        除此而外,中國學者的一些跨專業(yè)論著也間有涉及唐代陵戶問題者,如徐建新曾撰文探討日本古代身份等級問題,認為日本律令制國家時期的陵戶乃是終生無法改變自身地位的賤民,其形成可能受到了唐朝相關制度的影響,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唐制,他說:“在作為日本律令制度樣板的唐代制度中,陵戶不是賤民。而在日本,陵戶屬于賤民。古代日本人出于對死人的忌諱,所以將守墓的人也視為卑賤。當陵戶人數不夠時還會挑選良民充任,以十年為期交替從事與陵戶相同的工作。說陵戶在賤民中的地位稍高,是由于在律令條文中,往往將良人的雜戶與陵戶并列。但另一方面,律令法中沒有關于解放陵戶的規(guī)定,可見,陵戶是終生無法改變自身身份地位的賤民。”2章林碩士學位論文《日本律令制國家賤民身份研究》,在詳細梳理日本學界相關研究論著的基礎上,對日本律令制國家中作為社會結構重要構成部分的賤民身份進行全面探討,在日本律令制國家賤民制的形成、完善及解體等具體問題上都提出了頗為合理的解釋。由于日本律令制國家的許多重要制度都受到唐朝的深刻影響,因此,在梳理相關學術史和解釋日本賤民制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與唐朝的相關制度進行比較,其中也包括唐代“陵戶”。3后來,章林又撰寫專文探討日本律令制國家的陵戶的身份,其中包含與唐朝陵戶比較的內容,認為陵戶這一名稱來自唐朝,公元681年就已經出現(xiàn),根據《養(yǎng)老令》的規(guī)定,陵戶屬于賤民,為其時“五色賤”之一,同其他賤民相比,陵戶的地位更加復雜和特殊。4黃正建《唐代陵戶再探》(《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吳樹國《唐代陵戶問題考論》(《史學月刊》2019年第4期)二文,則為近年來探討唐代陵戶的專題論文,不過側重點有所不同。黃正建的文章討論了唐代陵戶的人數、職掌,陵戶的身份性質以及在晚唐以后的發(fā)展趨勢等問題,其中對于陵戶身份性質的判斷,與濱口重國、張澤咸諸氏有相近之處。例如黃氏所說唐代陵戶在開元十七年之前的身份是賤民,類似官戶,之后成為良民,類似“庶士”,屬內職掌,不過身份仍低于一般百姓,與“太常寺音聲人”相近,須終身服務,人身束縛較重等觀點,就與張澤咸的看法頗為接近。吳樹國認為:唐代陵戶屬于色役,與其他被州縣征派、服雜徭力役的奉陵戶有根本區(qū)別;賤民身份的官戶與百姓良人都是唐代陵戶的重要組成部分;陵戶在唐宋役制變遷中雖有波動,但職役本質一直沒有改變??傮w來看,吳文探討的終極目標在于考察唐代的徭役制度,故唐代陵戶問題實為其研究唐代徭役制度的一個切入點,其分析下延至對宋代役制變遷的前瞻,體現(xiàn)出其歷史研究的連貫性特點。

        以上為中外學界探討中國古代“陵戶”問題,除吳樹國的文章進一步延展至對宋代相關制度的前瞻性分析外,余者研究的最大不足在于缺乏歷史分析的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日本學者從日唐律令比較入手,著眼的是唐代陵戶,而中國學者受斷代影響,難免就唐代討論唐代問題,盡管也有對漢唐陵戶的會通之意,但都未能深入。故造成唐代陵戶問題的分歧和曲解。因此,只有對陵戶的意涵、起源、發(fā)展和演變等問題做歷時性縱向考察,才可能對中古時期陵戶問題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二、中國古代“陵戶”之意涵及起源

        “陵戶”之意涵如何界定,乃是進一步探討“陵戶”起源的前提。從語言文字學的角度來說,陵、冢、墓三者,意可相通。陵,《說文》:“陵,大阜也?!蹦?,《說文》:“墓,丘也。”《廣雅》:“墓,冢也?!壁?,《說文》:“冢,高墳也?!绷?、冢、墓三者,皆含有高大土丘之原始涵義,其意相通,陵戶、墓戶、冢戶之內涵亦因此相同。及至后世,隨著階級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陵”逐漸成為貴族乃至帝王墳墓之專稱,或作“陵寢”。相對于“陵”而言,“墓”的范疇更為寬泛,舉凡一切墳墓包括帝王陵寢在內,實際上皆可稱之曰“墓”,如“墳墓”“陵墓”“陵?!薄摆D埂薄皦炡!保瑢嶋H上皆可謂之“墓”。既然“陵墓”“陵冢”“冢墓”“墳墓”“陵寢”“墳?!保饪上嗤?,則“陵戶”“墓戶”“冢戶”等詞意涵皆可相通。又,陵戶、墓戶或冢戶,皆為守護或近居于陵、墓或冢,故古代文獻往往又記作“守陵戶”“守墓戶”“守冢戶”,有時亦省“戶”字而徑稱“守陵”“守墓”“守?!保蜃鳌傲晔亍薄澳故亍薄摆J亍?,有時也直接省稱為“守戶”,如章林論文中說,在中國的“陵戶”這一名稱傳入之前,日本存在著“墓守”(hakamori)、“陵守”(mihakamori)等名稱,其職業(yè)與“陵戶”職業(yè)相類似,進而認為日本“大化改新”(645年)之前的“陵戶”并非律令制下的“陵戶”,而是“墓守”或“陵守”。1我們這里要指出的是,由于古代日本一直受中國影響,故《日本書紀》中的“陵守”“墓守”等詞,也可能直接取自中文文獻中的“守陵”“守墓”“守?!钡仍~語,因為《日本書紀》所載“陵守”“墓守”的含義與上述中文詞含義相同。如《新唐書·唐紹傳》載:“帝又詔武氏陵及諸武墓皆置守戶,紹謂:‘昊、順二陵守戶五百,與昭陵同。在令,先世帝王陵戶二十,今雖崇奉外家,宜準附常典。又親王墓戶十,梁、魯乃追贈,不可踰真王。褒德衛(wèi)卒,至踰宗廟,不可明甚,請罷之?!?其中所說“守戶”即守護武氏諸陵、諸墓之人戶,其意甚明。由此可知,守陵戶、守墓戶或守冢戶,均可省稱為“守戶”。

        除陵戶、墓戶、冢戶、守戶等意涵相通外,古代文獻中的“園邑”一詞在某些時候也與它們具有相同意涵?!皥@邑”或作“陵邑”,即因陵園置邑、因陵置邑,西漢一朝在元帝以前,皇帝陵寢、后妃親貴陵園,多徙民以實,從而自成縣邑,此即西漢之“陵邑制”(或作“園邑制”)。在漢元帝永光時期(前43—前39)罷置陵邑之前,陵邑作為縣級行政區(qū)劃,其管轄權屬太???園邑之管轄權則可能屬于“三輔”。3陵邑、園邑作為一級地方行政機構,皆置有令(長)、丞及其他吏員,統(tǒng)領若干陵戶(或作“守?!保袚陥@寢廟之祭祀、灑掃及守護等事務。如漢文帝即位后,厚封其生母薄太后家屬,“弟薄昭封為軹侯……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櫟陽北。于是乃追尊薄父為靈文侯,會稽郡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已下吏奉守冢,寢廟上食祠如法。而櫟陽北亦置靈文侯夫人園,如靈文侯園儀”。4是漢文帝在會稽郡為其外祖父“置(靈文侯)園邑”三百家,并設置園長、丞及以下吏員為之“奉守?!?又在櫟陽北為其外祖母置園邑??梢钥隙ǖ氖?,在為靈文侯園所置三百家“園邑”中,必有所謂“守?!痹谘桑驗檫@三百家“園邑”不可能全為園長、丞及各種吏員,大多數應該是所謂“奉守?!敝摆簟奔戳陸?,他們在“長、丞已下吏”的領導下,承擔靈文侯陵園、寢廟之祭祀、灑掃及守護等勞役事務。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文獻所載“陵邑”“園邑”,在某些情況下,具有和“陵戶”“墓戶”“冢戶”等名詞相近之意涵。征諸史載,“園邑”之意涵與“陵戶”“墓戶”“冢戶”相近,至唐代依然。史載武則天控制朝政,廢中宗、改立睿宗后,追封武氏歷代祖妣,自五代祖、妣至祖、妣俱為王、妃,“皆置園邑,戶五十??紴樘珟?、魏王,加實戶滿五千,妣為王妃,王園邑守戶百?!?由此可見,唐代“園邑守戶”與漢代“園邑”若干家,意涵相同,皆指守視陵園冢墓之“陵戶”(或作墓戶、冢戶)。職此之故,為行文簡便計,本文對于這些不同稱謂皆概稱為“陵戶”。

        陵戶起源非常早。死生大事,基于“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觀念,古代王侯貴胄死后,入土以成陵冢,必定同時置有相關人員,負責陵冢之守護和日常灑掃,這些人員當中,除少部分為政府管理人員(國家職官)外,多數則是在陵冢從事各種雜役勞務的人員,他們就是所謂的“陵戶”。以此言之,“陵戶”最早出現(xiàn)于何時盡管已不可確考,但如果說自進入階級社會就已出現(xiàn)“陵戶”,應該還是符合正常邏輯的一種推論。

        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一例“陵戶”史料,當為《睡虎地秦墓竹簡》所載之“甸人”。據秦簡《法律答問》簡190條:“可(何)謂‘甸人?‘甸人,守孝公、獻公冢者?。ㄒ玻??!?秦簡所載“甸人”含義十分明顯,就是指守護秦孝公、獻公冢墓的人。秦簡整理者特別注釋,指出《禮記》中的“甸人”、《周禮》中的“甸師”,含義與本條無關,其說甚是。2

        按,秦獻公,公元前384—前362年在位;秦孝公系獻公之子,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獻公死后“葬囂圉”,孝公死后“葬弟圉”。3由此可知,秦簡所說的“守孝公、獻公冢者”,即為守“囂圉”“弟圉”者,“囂圉”“弟圉”即孝、獻二公之陵園無疑。所謂“守?!保鉃槭刈o陵園不讓閑雜人靠近,則陵園亦為某種形式之禁地,名之以“圉”,亦符合其義也。4又,獻公、孝公之前秦之國君死后葬地稱“圉”者,為秦惠公“葬陵圉”;孝公之后,死后葬地則以稱“陵”者居多,如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昭襄王“葬芷陵”、孝文王“葬壽陵”。秦獻公、孝公之冢墓皆置“甸人”守護,則其前、其后之秦國國君陵冢,亦必同樣置有“甸人”以事守護,可以無疑。秦國為國君冢墓所置守護之“甸人”,實即后世所謂“陵戶”者,因此,若以秦獻公“囂圉”之“甸人”為“陵戶”之始置時間,則“陵戶”出現(xiàn)的時間至遲不應晚于公元前361年。而從歷史的繼承性來說,秦獻公“囂圉”置“甸人”守護,當非首創(chuàng)而是有所沿襲,因此“甸人”亦即陵戶出現(xiàn)的時間實際上還要早于公元前361年。

        正史可查最早一例“陵戶”之資料,則為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十二月下詔為秦始皇、陳勝(即楚隱王)、魏安釐王、齊愍王、趙悼襄王及魏公子無忌置“守?!笔?。據《漢書·高帝紀》載:“十二月,詔曰:‘秦皇帝、楚隱王、魏安釐王、齊愍王、趙悼襄王皆絕亡后。其與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齊各十家,趙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視其冢。復,亡與它事?!?從中可知,漢高祖此次為先王置“守?!?,并不限于秦、楚(即陳勝之“張楚”政權),而是普及原山東六國。漢高祖為先王置戶守冢,這些被稱為“守?!钡娜藨艏此^“陵戶”,亦稱“守冢戶”,如張澤咸即持此看法。6漢文帝時,也曾經為南越王趙佗的先人設置守冢,據《元和郡縣圖志》載,石邑縣境內有趙佗墓:“在縣北十三里。佗,真定人,僭號南越帝,文帝為其先人置守冢,昆弟在者存問之,佗遂釋黃屋左纛而稱臣?!?這是出于招徠邊裔、籠絡人心之政治目的,而為南越王趙佗的先人修復墳墓,并設置“守冢”。漢高祖、漢文帝為先王所置之“守?!?,與前揭睡虎地秦簡所載守護秦孝公、獻公陵冢之“甸人”,功能相同,皆為后世所謂“陵戶”之先驅,二者之間的歷史繼承關系甚為明確。

        三、園邑與守冢:漢代陵邑制下的陵戶

        漢高祖為原關東六國所置“守?!?,盡管就是事實上的“陵戶”,但文獻畢竟沒有明確稱為“陵戶”。那么,史籍明確稱之為“陵戶”的史料出現(xiàn)于何時呢?史料顯示,應該是在漢惠帝葬安陵時。據唐虞世南《北堂書鈔》“安陵徙倡”條下注云:“《漢書》云:孝惠帝葬安陵,徙關東倡優(yōu)人五千名,以為陵戶?!?按,漢惠帝崩于公元前188年,葬于安陵以后,從關東遷徙五千名倡優(yōu)以為安陵之“陵戶”,不過,虞世南是隋唐之際的人物,其中“陵戶”一詞是否為漢代稱呼,或有待進一步考訂,如張澤咸引《魏書·元順傳》中文獻資料,認為“‘陵戶名稱至遲在北朝已經出現(xiàn)。”2不過,張先生此說只是將“陵戶”名稱出現(xiàn)的時間下限定在北朝,并非否定其出現(xiàn)于漢代的可能,因此筆者個人認為,虞世南所用“陵戶”一詞,應該就是沿用漢人的叫法。無論是稱為“守?!币埠?,還是徑稱“陵戶”也罷,西漢一朝“陵戶”的存在乃是不爭的事實,而就文獻記載的情況來看,史料稱之為“守?!闭?,遠遠多于稱為“陵戶”,大概就是因為“陵戶”之主要任務就是守護陵冢。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漢代已經明確使用“陵戶”一詞,與之內涵相同的“守?!薄皥@邑”等詞卻仍然繼續(xù)使用,而就文獻所反映的情況來看,“守冢”“園邑”等詞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陵戶”。

        史料表明,西漢不僅為前代先王置“守冢”以繼祀,后來又進一步擴大置戶奉祀之范圍,宗室親王、皇親國戚、公卿貴胄死后,朝廷亦每為其置“守?!闭摺H缁茨贤鮿㈤L以罪廢,死后,漢文帝“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戶”。3這是宗室親王死后,朝廷為之置“守?!奔戳陸?。前揭漢文帝為其外祖薄氏所置“園邑”三百家,“長丞已下吏奉守?!保瑒t是朝廷為皇親國戚置“守?!敝?。又如漢宣帝時,追念張賀恩德,欲封其冢為恩德侯,置守冢二百家,賀弟安世“深辭賀封,又求損守冢戶數,稍減至三十戶。上曰:‘吾自為掖庭令,非為將軍也。安世乃止,不敢復言。遂下詔曰:‘其為故掖庭令張賀置守冢三十家?!?是朝廷為功臣貴胄設置“守冢”。

        由于置“守冢”奉祀先祖,為朝廷賜予的極大恩德,能夠獲此待遇者,除當朝帝王外,大概只有往圣先王、宗室親王或有特殊功勛者,至于一般大臣貴胄則并不一定有此資格。以西漢而言,通常情況下,大臣賜葬,只有冊、贈,而無“守冢戶”。有史料顯示,西漢為大臣置“園邑”“守冢”,可能始于權臣霍光。據清人周壽昌在“其為故掖廷令張賀置守冢三十家”條下案語云:

        壽昌案:漢大臣賜葬,冊贈皆備,至賜置守冢,則自霍光置園邑三百家外,唯張賀。賀本置守冢三百家,安世求損守冢戶數,故止三十家。

        從中可知,西漢時期賜大臣置“守?!保艄?、張賀以外,別無它例,其中張賀之所以獲此殊榮,乃是因為他對漢宣帝曾有撫養(yǎng)、教育之莫大恩情;6霍光則是位極人臣,大權獨攬,具有其他輔政大臣所無以企及的至高權力。這也就是說,西漢時期能夠獲得置“園邑”“守冢”之待遇者,原本可能僅限于前代帝王、宗室帝胤以及皇親國戚。至于大臣賜葬,一般情況下,則只有冊、贈,而無“守冢戶”,張賀、霍光死后獲此待遇,則屬于特殊情況。

        為往圣先王置“園邑”“守?!钡淖龇?,在漢元帝時期曾一度中斷,據諸史載,永光四年(前40)冬十月乙丑,“罷祖宗廟在郡國者,諸陵分屬三輔……又罷先后父母奉邑。(注:應劭曰:先后為其父母置邑守冢,以奉祭祀,既已久遠,又不合典制,故罷之)”7然而,由于賜贈“守冢”具有極大榮譽性,功臣勛貴、皇親國戚對此自然不愿放棄,從而為“守?!敝贫鹊幕謴蛯嵭刑峁┝苏瓮寥?,并最終導致漢元帝廢黜為“先王”置守冢的政策不可能一直實行下去。

        四、魏晉以降守冢戶:唐代陵戶的前身

        魏晉南北朝時期,園邑制沒落,但為古代帝王、先賢陵冢設置“守冢戶”以事守護、灑掃,仍然是政府管理的一項工作,且逐步成為定制。這些守護、灑掃性工作的守冢戶實為唐代陵戶的前身。

        曹魏建國以后,魏文帝曹丕下詔,允許山陽公(即漢獻帝劉協(xié))在其封國仍行漢制,同時又下令為漢武帝、昭帝、宣帝、明帝設置“守?!备魅偌?,史言:“魏文帝《為漢帝置守冢詔》曰:‘朕承符運,受終革命。其敬事山陽公,如舜之宗堯。有始有卒,傳之無窮,前群司奏處正朔,欲使一皆從魏制,意所不安。其令山陽公于其國中,正朔、服色、祭祀、禮樂自如漢。又為武、昭、宣、明帝置守冢各三百家。”1這是曹魏以國家名義為前代帝王設置“陵戶”。又如,西晉惠帝元康年間(291—299),吳縣縣令謝詢曾上表朝廷,請求為孫吳皇室設置“守?!?,其文有曰:“伏見吳平之初,明詔追錄先賢,欲封其墓,愚謂二君并宜應書……二君私奴,多在墓側,今為平民。乞差五人,蠲其徭役,使四時修護頹毀,掃除塋壟,永以為常。”2其中所說“二君”,據注引“銑曰”,知為孫堅、孫策。張悛代吳令謝詢所書奏表,之所以向西晉朝廷申請為孫吳皇室設置陵戶,當是因為給“先王”置冢戶守護、灑掃已然定制化。

        宋武帝劉裕出于籠絡人心等政治目的,對于先王前哲之墳塋守護、灑掃工作,尤多關注。早在東晉末年專政后,劉裕就曾于晉安帝義熙十二年(416)十月主持“修復晉五陵,置守衛(wèi)”。3此事在隨后以晉安帝名義下達的詔書中被當作劉裕的一個重大功勛加以歌頌,略云:“曩者永嘉不綱,諸夏幅裂,終古帝居,淪胥戎虜,永言園陵,率土同慕。公明發(fā)遐慨,撫機電征,親董侯伯,稜威致討。旗 首涂,則八表響震;偏師先路,則多壘云徹。舊都載清,五陵復禮,百城屈膝,千落影從。自篇籍所載,生民以來,勛德懋功,未有若此之盛者也……”4同年十月,劉裕進封宋公,之后不久,他又主持修復漢代諸陵,下令:“長陵可復十家。其余十陵可各復三家。并即近陵居人,長給灑掃?!?又,劉宋皇室自認漢高祖劉邦弟楚元王劉交之后裔,故劉裕晉末封宋公以后,曾下令修葺楚元王墓,并下令“蠲復近墓五家,長給灑掃”。6及至劉裕稱帝建國,仍然堅持為晉朝帝后、藩王及前賢往哲之墳塋“并宜灑掃”,并于永初元年下詔,同時要求有司制訂“格”式,“具條以聞”。7凡此種種所為,一方面表明劉裕在為先王前賢置戶守冢的問題上確實給予了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也表明此事已經成為某種制度,因此劉裕才會不斷要求有司制訂“條”“格”加以規(guī)范。宋孝武帝劉駿也曾下詔為古代帝王設置冢戶,詔云:“先代帝王,因時創(chuàng)業(yè),君人建國,禮尊南面。而歷運推移,年代久遠,丘壟殘毀,樵牧相趨,塋兆堙蕪,封樹莫辨。自古以來,帝王陵墓,可隨近十戶蠲其役,以供守視。”8宋孝武帝這道詔書的涉及面極為廣泛,但凡前朝帝王陵墓,皆為設“守冢戶”十戶。

        上述魏晉南朝各政權為前代帝王置陵戶以守冢墓的做法,皆系仿諸漢高祖為先王置戶守冢,如前揭西晉時張悛代吳令謝詢所上奏表,請求西晉朝廷為孫吳皇室置戶守冢,就是援引漢高祖成例以為根據。9而且,上述各朝給予守冢陵戶的優(yōu)待措施,也與當初漢高祖的做法如出一轍,凡被選充先王守冢陵戶者,政府一律給予“復除”的優(yōu)待,即守冢戶除擔任守視冢墓的工作之外,其他雜徭一概免除。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為古代帝王先賢陵冢設置“守冢戶”以事守護、灑掃,已經成為政府管理的一項常規(guī)性、制度性的工作。

        除為先王設置陵戶已成定制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多數政權也曾為宗室親貴、功臣勛戚設置“守?!薄H绮茇Ъ次和跷?,曾加封曹仁:“追賜仁父熾謚曰陳穆侯,置守冢十家?!?是曹魏政權為褒獎宗室重臣,而為其父祖置“守冢”。孫吳亦曾為大臣置“守冢”,如呂蒙死后,孫權以其子呂霸“襲爵,與守冢三百家,復田五十頃”。2東晉時大臣獲得置“守?!闭哳H多,似乎已經成為褒獎功臣勛貴的一項經常性政策,如陸玩、何充等人,皆是如此,史載陸玩死后,“謚曰康,給兵千人,守冢七十家。太元中,功臣普被減削,司空何充等止得六家,以玩有佐命之勛,先陪陵而葬,由是特置興平伯官屬以衛(wèi)墓”。3南朝劉宋孝武帝劉駿平滅“二兇”劉劭、劉濬以后,“追贈潘淑妃為長寧國夫人,另置守?!?。4大明八年(464)十一月,孝武帝“使使祭晉大司馬桓溫、毛璩等墓,置守冢三十戶”。5是劉宋皇帝為后妃、前朝大臣祭墓,并給置“守?!薄?/p>

        十六國北朝亦然。如后趙石勒在位時,南方邊境居民多叛歸祖逖,從而造成南邊不穩(wěn),為結好祖逖,石勒因此下令:“其下幽州,修祖氏墳墓,為置守冢二家。冀逖如趙他感恩,輟其寇暴?!?是后趙政權為解決邊患問題,而為敵對者的祖輩置“守?!薄1蔽禾涞厶游迥辏?39)出兵攻北涼沮渠氏,沮渠牧健投降,北魏為其父沮渠蒙遜“置守冢三十家,授牧犍征西大將軍,王如故”。7是北魏為投降的敵國國君之父輩設置“守冢”。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感念乳母保太后常氏恩德,追封其父常澄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遼西獻王,“遣兼太常盧度世持節(jié)改葬獻王于遼西,樹碑立廟,置守冢百家”。8北魏孝明帝元翊年幼,母靈太后胡氏臨朝,加封其父胡國珍官位,同時“追崇國珍妻皇甫氏為京兆郡君,置守冢十戶”。9北魏還有一條明確記載為“陵戶”的史料,北魏末年“河陰之變”發(fā)生時,宗室元順欲出走避禍,卻被“陵戶”鮮于康奴所害。10此“陵戶”鮮于康奴當為新都洛陽附近某皇家陵寢的守冢墓戶。

        及至隋唐,陵戶制度更趨完備。以言隋朝,隋文帝亦曾為其外祖父呂氏立廟、置“守?!薄J份d:“高祖外家呂氏,其族蓋微,平齊之后,求訪不知所在。至開皇初,濟南郡上言,有男子呂永吉,自稱有姑字苦桃,為楊忠妻??彬炛蔷俗?,始追贈外祖雙周為上柱國、太尉、八州諸軍事、青州刺史,封齊郡公,謚曰敬,外祖母姚氏為齊敬公夫人。詔并改葬,于齊州立廟,置守冢十家。以永吉襲爵,留在京師?!?1隋末,竇建德攻占河北,定都洺州,“遣使往灌津,祠竇青之墓,置守冢二十家”。12以唐代而言,文獻所載之“陵戶”史料不僅更加豐富,且在詞語用法上也更加多樣化,諸如守戶、陵戶、墓戶、給戶、冢戶、園邑戶等,均見諸唐代相關典籍文獻,以史料過多,不煩一一列舉。

        總之,中日學者對于中國古代陵戶問題的研究主要聚集于唐代,而于唐以前則不免有所欠缺。實際上,陵戶存在于中國古史可謂源遠而流長,至遲可以追溯至先秦,更無論漢魏南北朝了,只不過到了唐代尤為顯著而已。中國古代陵、冢、墓意涵相通,盡管由于階級社會關系的緣故而有等級的差異,但陵戶、冢戶、墓戶之內涵仍頗為接近甚至相通,故古代文獻或將它們統(tǒng)稱為守護或園邑,從先秦時期的“甸人”,到漢代的“守?!被颉皥@邑”,再到唐代的“陵戶”,其發(fā)展可謂一脈相承,他們的主要工作職責則為守護、灑掃各類陵墓寢園,而且全部納入政府管理的范疇,漢唐陵戶制度的演變過程大致如此。因此,厘清漢唐時期陵戶這一發(fā)展演變的軌跡,對于我們更為準確地理解唐代及其后的中國陵戶制度具有重要的奠基意義。

        猜你喜歡
        漢唐
        20.98萬元起售,比亞迪漢唐雙旗艦冠軍版正式上市
        車主之友(2023年2期)2023-12-28 20:47:22
        漢唐時期樂浪公、樂浪王爵號的除授與變遷
        上海漢唐傳動系統(tǒng)有限公司
        紡織機械(2020年1期)2020-05-20 13:29:02
        漢唐書商研究述評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5:13
        從“歸納”到“解釋”:漢唐考古研究的趨勢
        東南文化(2016年4期)2016-08-22 09:35:22
        宋代儒學對漢唐儒學的突破
        漢唐美術中馬的造型差異
        雁棲湖,漢唐風
        陳美娥與漢唐樂府的南音藝術
        漢唐刺繡圖案構圖研究
        絲綢(2014年8期)2014-02-28 14:55:37
        亚洲视频99|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青楼妓女禁脔道具调教sm|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如何看色黄视频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久久久人妻丰满熟妇av蜜臀| 东北女人啪啪对白|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一个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播放| 白白色日韩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又a又黄又潮娇喘视频 |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在线电影视频| 国产精品23p| 99精品又硬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日韩熟女系列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白人极品|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男女动态视频99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黑人玩弄人妻中文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网站| 亚洲高清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不卡| 国产女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 毛片在线播放a| 亚洲乱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三区| 免费拍拍拍网站|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99麻豆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爽| 日韩av无码社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