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勇,婁 巖,劉樹軍,黃 革
(1.吉林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長春130021;2.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 a.腎病內(nèi)科;b.放射線科)
乙二醇(EG)是液壓制動器機油及汽車防凍劑的主要原料,EG中毒對器官組織的損害機制尚不是很明確[1],且報道較少,EG中毒致急性腎損傷臨床及病理方面的報道更是鮮見。
1.1 研究對象2006年10月-2015年11月間我院收住院的EG中毒致急性腎損傷患者3例,回顧文獻12例,共計15例,其中,男,13例,女,2例,男∶女=6.5∶1,年齡區(qū)間35-65歲,平均年齡(51.8±10.86)歲。15例患者中其中有3例行腎穿刺活檢病理檢查。
1.2 急性腎損傷診斷標準參照文獻[2],SCr 48 h內(nèi)較基線升高 ≥ 0.3 mg/dl (≥ 26.5 μmol/L);或SCr 7天內(nèi)升高到基線 ≥ 1.5倍或尿量≤0.5 ml/kg/h 持續(xù) 6 h。
1.3 方法查閱病歷及文獻,收集并整理15例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癥狀、臨床改變、受累器官、動脈血氣分析及實驗室檢查等。
1.4 腎臟組織病理學檢查腎穿刺穿出腎組織一般分三部分,①免疫熒光檢查:分別做IgA、IgM、C3、C4、C1q、Fib和IgG直接免疫熒光染色;②光鏡檢查:分別做蘇木精-伊紅染色、過碘酸-雪夫氏染色、六胺銀染色和馬松三色染色;③電鏡檢查:根據(jù)臨床需要必要時可以做電鏡檢查。
2.1 EG中毒致急性腎損傷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xiàn)、動脈血氣分析及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15例患者均為誤服EG,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頭暈頭痛,臨床改變主要為急性腎損傷和代謝性酸中毒,受累臟器主要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腎臟,實驗室檢查主要表現(xiàn)為血清肌酐升高(100%),詳見表1。
表1 15例乙二醇中毒致急性腎損傷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xiàn)、動脈血氣分析及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
注:PH為血液酸堿度,PaCO2為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HCO3-為碳酸氫根,AB為實際碳酸氫根,SB為標準碳酸氫根,PaO2為動脈血氧分壓,CO2CP為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BB為全血緩沖堿,BE為剩余堿,AG為陰離子間隙=[Na+]-([Cl-]+[HCO3-]),COM為草酸鈣一水化合物
2.2 EG中毒致急性腎損傷患者腎穿刺活檢病理15例患者中,3例行腎穿刺活檢,免疫熒光檢查均陰性,蘇木精-伊紅(HE)染色偏振光顯微鏡(TEM)下均顯示有草酸鈣一水化合物(COM)結(jié)晶沉積于近端小管,病理診斷均為:草酸鹽沉積所致的急性腎小管壞死(ATN)。
EG[C2H4(OH)2]別名甘醇,俗稱甜醇,為汽車防凍液的主要成分,其無色無臭、黏稠而略有甜味的液體[3]。EG本身毒性低,但其代謝產(chǎn)物毒性強,成人口服致死量約為80-100 ml[4]。EG水溶性強,誤服吸收后迅速分布于血液及組織液中,約80%被轉(zhuǎn)化為乙醇醛,被轉(zhuǎn)運至肝臟,再在肝臟乙醇脫氫酶作用下轉(zhuǎn)化為乙醇酸鹽或酯,經(jīng)乙醇酸氧化酶氧化為乙醛酸,其主要代謝物為草酸,草酸與Ca2+結(jié)合形成草酸鈣,由腎臟排泄出去[1]。其余約20%的EG則經(jīng)腎臟隨尿液排出[5]。EG中毒致急性腎損傷可以表現(xiàn)出3個階段:乙醇酸鹽或酯堆積,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及代謝性酸中毒[5];乙醛酸鹽和草酸鹽堆積,心肺功能受到抑制,引起代謝性酸中毒惡化;草酸鈣一水化合物(COM)大量沉積,可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5]。
本研究中,15例患者均因誤服EG而致,且誤服量均等于或超過100 ml,其中,男性占86.67%。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乏力(100%)、頭暈頭痛(93.33%)、惡心嘔吐(86.67%)、二便失禁(73.33%);臨床改變主要為急性腎損傷(100%)和代謝性酸中毒(100%);受累臟器主要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100%)和腎臟(100%),其次是呼吸系統(tǒng)(73.33%);動脈血氣分析:(pH<7.35,PaCO2<35 mmHg)、(HCO3-↓,AB=SB<正常值)、CO2CP<22 mmol/L、BB↓、BE為負值、AG↑均提示代謝性酸中毒,PaO2<60 mmHg提示呼吸衰竭;實驗室檢查主要表現(xiàn)為血清肌酐升高(100%)。
腎臟作為EG中毒的主要受損器官,COM沉積及代謝性酸中毒等原因可導致急性腎損傷[6]。本研究15例患者中,其中有3例行腎穿刺活檢。3例腎穿刺活檢病理普通光鏡可見:腎小球體積大小正常,未見硬化、粘連及新月體形成。腎小球內(nèi)皮細胞無明顯增生,毛細血管襻開放尚好。腎小管上皮細胞彌漫性變性,多灶狀小管刷狀緣消失,管腔擴大,可見裸基底膜及小管再生。腎間質(zhì)明顯水腫,小灶狀炎細胞浸潤。病理診斷為急性腎小管壞死;3例腎穿刺活檢病理HE染色偏振光學顯微鏡下均可見腎小管內(nèi)有紫色結(jié)晶沉積。最終病理診斷更正為草酸鹽沉積所致的急性腎小管壞死(A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