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瑜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出現(xiàn)或被診斷的糖尿病, 妊娠前無糖代謝異常。根據(jù)我國2017年妊娠期糖尿病診斷行業(yè)標準(WS331-2011), 降低了妊娠期糖尿病診斷門檻,一項糖耐量異常即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使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率明顯上升[1]。妊娠期糖尿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 其影響可分為近期和遠期兩個方面, 近期影響包括妊娠期高血壓、流產(chǎn)、早產(chǎn)、巨大兒、感染等, 遠期影響包括母體、新生兒糖尿病等。中醫(yī)認為, 體質是個體生命過程中趨于穩(wěn)定的特殊狀態(tài), 是各種疾病發(fā)生的基礎, 貫穿于整個疾病過程中。為了了解妊娠期糖尿病與中醫(yī)體質的規(guī)律及特點, 為妊娠期糖尿病的預防和體質調(diào)理提供依據(jù), 本文旨在分析中醫(yī)體質辨識與妊娠期糖尿病的關系,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接受治療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 均為單胎孕婦,孕周<28 周, 孕婦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疾病患者;②孕前使用過糖、脂代謝藥物治療的患者;③合并甲狀腺疾病、高血壓等疾病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參考《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2009年)。另選取同期120例正常孕婦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針對兩組孕前中醫(yī)體質進行調(diào)查, 收回有效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①基線資料:姓名、職業(yè)、 文化程度、妊娠年齡、妊娠次數(shù)、體質量指數(shù)、飲食偏嗜、高血壓等;②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值;③指導孕婦填寫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收回有效問卷240份, 有效率為100%。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孕前體質量情況、飲食偏嗜(包括清淡、甜食、肥膩、生冷、辛辣)以及不同中醫(yī)體質類型(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情況。根據(jù)孕婦體質量指數(shù)劃分為肥胖 (≥28.0 kg/m2)、超重 (24.0~27.9 kg/m2)、體重正常 (18.5~23.9 kg/m2)、體重過低 (<18.5 kg/m2)類型[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前體質量指數(shù)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體重過低19例(15.83%), 體重正常62例(51.67%), 超重30例(25.00%),肥胖9例(7.50%);對照組孕婦體重過低9例(7.50%), 體重正常98例(81.67%), 超重11例(9.17%), 肥胖2例(1.67%)。觀察組患者體質量指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孕前飲食偏嗜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飲食清淡52例(43.33%), 甜食15例(12.50%), 肥膩19例(15.83%), 生冷16例(13.33%), 辛辣18例(15.00%);對照組孕婦飲食清淡77例(64.17%), 甜食6例(5.00%), 肥膩3例(2.50%), 生冷8例(6.67%), 辛辣26例(21.67%)。觀察組患者偏嗜甜食、肥膩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 偏嗜清淡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偏嗜生冷、辛辣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孕前體質量指數(shù)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孕前飲食偏嗜情況比較[n(%)]
2.3 兩組孕前不同中醫(yī)體質類型比較 兩組中醫(yī)體質均以平和質為主, 但觀察組平和質比例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氣虛質、陽虛質、瘀血質、氣郁質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孕前不同中醫(yī)體質類型比較[n(%)]
體質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狀態(tài)、形態(tài)結構等多方面固有特質, 既包括先天稟賦, 也包括后天形成。中醫(yī)認為, 機體發(fā)病不僅與遭遇病邪侵襲有關, 更重要的是機體體質?!端貑枴ご谭ㄕ摗分杏涊d“正氣存內(nèi), 邪不可干”, 《素問·評熱病論》也做出了相關表述, 例如“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等,認為機體發(fā)病與正氣不足有關, 而正氣不足屬于體質偏頗,體質強弱與能否抵御病邪侵襲密切相關。目前, 臨床上普遍認為不同體質人群對疾病的易感性不同, 其轉歸、預后也存在差異。因此, 了解中醫(yī)體質對疾病的傾向性, 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3-6]。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理機制復雜, 與多種因素有關, 為減少其對母嬰的不良影響, 應做好預防工作。研究發(fā)現(xiàn)[3],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人群常見的偏頗體質包括陰虛質、痰濕質,而正常孕婦則主要為陽虛質、氣虛質。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體重過低19例(15.83%),體重正常62例(51.67%), 超重30例(25.00%), 肥胖9例(7.50%),對照組孕婦體重過低9例(7.50%), 體重正常98例(81.67%),超重11例(9.17%), 肥胖2例(1.67%)。觀察組患者的體質量指數(shù)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中醫(yī)體質均以平和質為主, 但觀察組平和質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氣虛質、陽虛質、瘀血質、氣郁質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以往的相關研究結果基本相符。同時, 觀察組患者飲食清淡52例(43.33%), 甜食15例(12.50%), 肥膩19例(15.83%), 生冷16例(13.33%), 辛辣18例(15.00%);對照組孕婦飲食清淡77例(64.17%), 甜食6例(5.00%), 肥膩3例(2.50%), 生冷8例(6.67%), 辛辣26例(21.67%)。觀察組患者偏嗜甜食、肥膩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 偏嗜清淡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偏嗜生冷、辛辣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往研究報道顯示[7], 偏嗜肥膩患者形成痰濕體質風險約是飲食清淡患者的6.688 倍, 而偏嗜甜食患者約是其9.854 倍。有研究顯示[8],隨著體質量增加, 痰濕體質比例也隨之上升。針對這種情況,可從調(diào)整飲食偏嗜、減輕體質量、科學藥食干預等方面入手,幫助孕婦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順利度過妊娠期[9,10]。
綜上所述, 妊娠期糖尿病易感偏頗體質為痰濕質, 可通過適當減重、調(diào)整飲食等方式進行調(diào)節(jié), 以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