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梓添
高血壓危象是一種急診常見病, 多因突然停用降壓藥、嗜鉻細胞瘤發(fā)作、寒冷、疲勞、緊張等導致小動脈強烈痙攣,血壓急劇升高, 極易導致腎、腦、心等臟器受累, 對其臟器血流變化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該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 極易導致患者死亡[1-3]。鑒于此, 本文選定本院急診接診的80例老年高血壓危象患者進行研究,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診接診的80例老年高血壓危象患者, 依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0例。研究組中女18例, 男22例;年齡48~75歲, 平均年齡(61.58±5.14)歲;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 (6.15±1.29)年 ;體重 42~80 kg, 平均體重 (61.52±6.16)kg。對照組中女19例, 男21例;年齡49~74歲, 平均年齡(61.76±5.04)歲;病程4~9年, 平均病程(6.27±1.21)年;體重43~79 kg, 平均體重(61.47±5.85)kg。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 平均體重(kg)男女對照組 40 21 19 61.76±5.04 6.27±1.21 61.47±5.85研究組 40 22a 18 61.58±5.14a 6.15±1.29a 61.52±6.16a χ2/t 0.050 0.158 0.429 0.037 P>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急診搶救, 包括擴血管藥物治療、快速降壓、吸氧、了解病史、病情觀察等常規(guī)急診搶救措施。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改進急診搶救, 具體措施如下:①全面評估:患者入院后及時轉(zhuǎn)入監(jiān)護室, 體位以半臥位為主, 進行面罩吸氧, 確保呼吸道通暢, 血壓每隔5 min測量1次, 建立靜脈通道, 密切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血壓等生命體征。詳細詢問患者日常的降壓情況、血壓升高影響因素、疾病史等, 根據(jù)具體情況盡快安排患者進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體格檢查以及血液生化檢查等, 對其靶器官受損程度進行全面評估[4-6]。②個性化降壓方案:對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患者, 設定的降壓目標為<150/90 mm Hg, 予以硝酸甘油靜脈滴注, 同時口服卡托普利或硝酸甘油。對于合并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糖尿病腎病的患者:設定的降壓目標為<140/90 mm Hg, 適當調(diào)整藥物劑量, 確保1 h內(nèi)患者血壓可降低20%~25%, 血壓降至140/90 mm Hg時, 予以藥物口服維持, 血壓在24~48 h內(nèi)降至正常水平[7]。治療期間, 如果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癥狀, 應及時進行氣管插管, 確保呼吸道通暢。對于顱內(nèi)壓升高的患者, 則予以250 ml的20%甘露醇, 靜脈滴注。對于出現(xiàn)癲癇的患者, 則予以苯巴比妥鈉、地西泮(商品名:安定), 靜脈滴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血壓(SBP及DBP)水平變化情況。搶救效果判定標準:①SBP降低幅度≥40 mm Hg, DBP降低幅度≥20 mm Hg為顯效。②SBP降低幅度>15 mm Hg且<40 mmHg, DBP降低幅度>7.5 mm Hg且<20 mm Hg為有效。③SBP、DBP水平變化不明顯, 甚至加重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8,9]。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搶救效果對比 研究組搶救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血壓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研究組SBP、DB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搶救效果對比[n(%)]
表3 兩組血壓水平變化情況對比(±s, mm Hg)
表3 兩組血壓水平變化情況對比(±s, mm Hg)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SBP DBP研究組 40 142.25±11.05a 110.05±6.25a對照組 40 168.25±15.61 129.62±10.31 t 8.5980 10.2660 P 0.0000 0.0000
高血壓危象具有病情兇險、病情發(fā)展快、起病急驟等特點, 極易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10]。臨床特征以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視力障礙、精神異常、劇烈頭痛等為主, 及時、有效的治療對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極為重要[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搶救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SBP、DB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改進急診搶救在高血壓危象治療中的有效性較高。分析其原因如下:①改進急診搶救優(yōu)化了急診搶救流程, 入室之后及時、全面地評估患者病情, 重視吸氧在高血壓危象搶救中的重要性, 根據(jù)患者具體合并癥等基礎情況, 進行針對性治療, 靜脈滴注降壓藥物, 由于高血壓危象患者病情猛、急等, 口服降壓效果一般, 不利于控制病情。②改進急診搶救的降壓目標是首先將患者血壓控制至穩(wěn)定狀態(tài), 而后逐漸平穩(wěn)降低血壓水平, 體現(xiàn)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個性化的特點, 極大地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避免血壓劇增損傷機體靶器官,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死亡率[13-15]。
綜上所述, 高血壓危象患者采用改進急診搶救, 可顯著提高搶救成功率, 調(diào)節(jié)、降低患者血壓, 極大地改善了患者預后, 值得臨床信賴并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