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耀
勾手投籃具有出手點高、準備時間短、易于變化的特點,是內(nèi)線進攻過程中的有效得分手段之一。然而,由于擅長勾手的球員較少,且勾手投籃較為依賴所謂的“手感”,所以勾手投籃還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訓練體系。雖然有部分球員下意識地學習,但因初學命中率低、實際比賽中不敢出手等原因,使得勾手運用率極低。近年來,勾手投籃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隊員所采用,但是相比于國外還遠遠不夠。這說明勾手投籃的優(yōu)勢還沒有被廣大教練及運動員所發(fā)現(xiàn)。本文旨在結合相關理論及實踐運用,對勾手投籃的特點和訓練方式進行探討,為勾手投籃提供有效的訓練方法。
勾手投籃的優(yōu)越性
不易被封蓋,命中率較高 采用勾手這一進攻方式的球員,多為以中鋒、前鋒為主的鋒線球員,身材較高,臂展較長。而勾手投籃方式大部分為頭部后上方出手,且為單手投籃,在出手點遠離防守隊員防守范圍的同時,另一只手可做出有效護球動作,將防守隊員擋住。當進攻隊員采用右手勾手,右手應高舉在頭部右后上方,身體左側朝向防守隊員,左臂護在自己與防守隊員之間,將防守隊員防在自己投籃圓柱體區(qū)域以外,此時防守隊員難以做出有效防守。
靈活性較強 勾手為單手投籃方式,較雙手投籃有較高靈活性。當進攻隊員做出勾手投籃動作時,發(fā)現(xiàn)隊友處于防守隊員身后空位,同時防守隊員被自己非持球手架開,此時勾手可變?yōu)閺姆朗仃爢T上方直接傳球。而雙手投籃出手前變化空間較小,臨時改變進攻方式極有可能被防守隊員成功蓋帽或搶斷而造成失誤。
攻擊點多,易攻難防 勾手投籃出手位置多,分為高、低、前、后勾手,而且單手出手這一特點,可有效結合轉身、跨步、背身單打、投籃假動作等環(huán)節(jié),為對手帶來很大防守壓力。這是一種十分有效且具有較大威脅性的進攻方式。
勾手投籃的動作要點
以持球隊員背對防守者右手投籃為例。以左腳為軸右腳蹬地,膝蓋抬起,向左轉身,形成身體的左側對著防守者的姿態(tài),右手持球由下而上擺至頭側,手臂伸直,最后通過手指柔和地將球投出。左臂自然抬起,屈肘,肘尖對向防守者,小臂隨球自然向斜上方伸展,以占據(jù)空間和保護球。雙眼目視籃筐直到進攻動作完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出手時,應當以柔和的壓腕及指撥動作將球投出,切忌單純用手腕或者手掌的力量將球推出。
勾手投籃的訓練方式
罰球線內(nèi)一步原地勾手 受訓球員站在距罰球線約一步的位置,即合理沖撞區(qū)弧頂?shù)搅P球線所做垂線的中點位置側身站立,交替進行左右手勾手投籃,盡量投空心球。右手勾手投籃時,以左腳為發(fā)力腳使身體向上,右腳騰空,身體略向左轉身,左手勾手相反。投籃結束球員落地后即沖搶籃板,以培養(yǎng)球員拼搶籃板的意識及身體協(xié)調(diào)性。15個至20個一組,一次做若干組。
結合轉身動作的勾手 依然站在罰球線內(nèi)一步,背對籃筐,陪練者站在45度三分線上對受訓球員傳球,受訓球員接到球后立即原地轉身勾手投籃。右手勾手投籃時身體以左腳為軸,右腳發(fā)力向左轉身。轉身同時兩臂抬起做護球動作,投籃時左臂自然前伸護球,右臂自下而上做出完整勾手投籃動作。投籃完成后依舊做沖搶籃板動作。15個至20個一組,一次做若干組。
結合轉身跨步動作的勾手 受訓球員背向籃筐,站于3秒?yún)^(qū)左右兩側邊線距罰球線約50cm處外一步的點上,由陪練者傳球,受訓球員接到球后運球同時向內(nèi)側跨步,做頂開防守人動作或者投籃假動作后轉身勾手。從接到球到完成勾手投籃動作之間運球數(shù)應保持在3次之內(nèi)。在實際比賽中若中鋒在該位置運球超過3次則很容易觸發(fā)進攻3秒違例或者被對手后衛(wèi)斷球。該訓練方式旨在訓練球員對轉身跨步及做假動作欺騙防守球員的意識。投籃完成后依舊做沖搶籃板動作。15至20個一組,一次若干組。
在有防守情況下的勾手 此訓練需要有2名陪練:陪練1手持軟墊作為防守隊員位于受訓球員身后。陪練2位于三分線上45度位置給受訓球員傳球。受訓球員在訓練所處位置運用卡位、轉身、往返跑、假動作等方式接球,接到球后靈活運用速度、幅度、時間差等因素及以上介紹的幾種勾手方式擺脫防守隊員的干擾與封蓋。在防守過程中,陪練1應持軟墊緊靠受訓球員腰部及軀干,意為干擾受訓球員重心。在訓練過程中,可適當增加微前推以模擬實戰(zhàn)中的身體對抗。在整個訓練過程中,防守隊員的防守強度應從弱到強,由消極防守逐漸轉化為積極防守,最后在安全范圍內(nèi)轉為接近實戰(zhàn)的進攻防守。同時,受訓球員應在模擬實戰(zhàn)對抗的過程中,加強自己運用動作的熟練度。此外,還應注意應左右手同時訓練,做完左側訓練動作后應繼續(xù)右側訓練動作。切忌出現(xiàn)右撇子球員只訓練右側勾手、左撇子球員只訓練左側勾手的情況出現(xiàn)。
結束語
由于各種因素及客觀條件的約束,現(xiàn)階段我國籃球運動員對勾手投籃的運用還在摸索與發(fā)展之中,與美職籃(NBA)等歐美球員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們應該正視差距,不盲目追求視覺效果“難、新、高”的華麗動作,也不能循規(guī)蹈矩,只運用傳統(tǒng)戰(zhàn)術及訓練方式。我們應當正確認識自身,選擇最為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和進攻防守手段;同時也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訓練中提高自己,在比賽中磨練自己。這樣,我們與其他強隊球員的差距才能越來越小。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