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琪 鐘世祿
摘 要:科技產品在市場中的占比逐漸增長,設計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受眾群體,設計出符合消費者心理需求的產品。本文從情感化設計的基礎概念入手,通過分析情感化設計的三個層面及實例,研究情感化設計。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概念;案例
設計師不是藝術家,設計時必須考慮其他人的感受,理解目標人群的品位,并且以合適的設計美學迎合他們的喜好。如果僅僅進行表面和外觀的裝飾,就會忽略設計美學中感覺情感的意義與價值。設計師設計的難點在于要規(guī)避自己的喜好,以客戶的角度和邏輯進行思考和設計。合理有效地利用設計美學,可以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形成一種情感上的連接。
1 三個層面的設計
人類擁有結構復雜的大腦,本能、行為和反思這三個不同的水平反映了腦的生物起源,從簡單到復雜。這三個不同的維度,在任何實際中都是互相交織的,要注意把握,將其與認知和情感相結合。[1]事實上,如果一個產品能使人感到快樂,那么人們在使用這個產品的時候效率會更高。產品親和力越高,人們在交流時就會越喜歡它,進而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1.1 本能水平的情感化設計
本能水平的設計關注的是外形的視覺效果,通俗文化的情感就是基于這個層面。微博超話里的“童年時代的玩具”就具有本能層的感情。[2]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孩子,都不會忘了裝有發(fā)條的綠色青蛙、翻花繩、抓石子、玻璃球、跳棋等。決定本能層情感化設計的影響因素包括形式美法則和力的圖示。
1.2 行為水平的情感化設計
決定行為層情感化設計的影響因素:產品語義到認知語義、情感語義、象征語義再到行為層的識別性、行為層和反思層的親人性。
把眼光放到現代,星巴克、COSTA的咖啡店隨處可見,街道兩旁的便利店也有滾燙的咖啡可以買。筆者身邊就發(fā)生過這樣的例子,有一次筆者陪一個朋友去便利店買咖啡,她買好了后把咖啡放到桌子上,緊接著開始和裝著咖啡奶蓋的小盒子抗爭。其實這個小塑料盒是經過設計的,當你把眼光轉向小盒子的背面你就會發(fā)現,小盒子突出的地方中部有一條凹槽,當你用力一撇時,凹槽斷裂,上面的塑料層就可以被輕易打開。[3]
在孩子的眼中,刷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此有設計師設計了一種牙膏的交互式包裝,其不僅僅外觀可愛,更是可互動的。管上的插圖由水溶性的油墨打印,孩子們可以將其在水里溶解,賦予其全新的動態(tài)形象。[4]如果將牙膏包裝設計成這樣,孩子們一定會很享受刷牙的過程。
1.3 反思水平的情感化設計
人們體會自我實現和探索超越的樂趣,有個人實現的價值和社會文化意義。工業(yè)設計的教化意義正體現在反思層上,設計師必須肩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一方面,有Marc Newson這樣快速移植與復制自身獨特風格的網絡時代的“快”設計方式,如他自己所說:“我總是用相同的方法設計不同的東西,面對不同的項目,沉迷于材料、進程和技術?!?/p>
另一方面,也有設計師愿意慢下來,為碳緩節(jié)奏和享受生活做出“慢”設計??煽诳蓸饭緸榱斯膭钊藗冎匦吕脧U物,在2014年發(fā)起了一項活動,免費為人們提供功能不同的瓶蓋,只需將其擰到可樂瓶子上,就可以把舊可樂瓶子變成水槍等工具,變廢為寶,使可口可樂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反思層設計不僅要求企業(yè)和設計師有優(yōu)秀的設計功底,更是在本能層通俗文化的基礎上的人生經歷和思考。
2 智能家電中的情感化設計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智能化家居已經不再是新鮮的事物。智能家居在給人們帶來不少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痛點,不少家庭發(fā)現智能家電有的時候并不是那么靈敏,尤其是聲控方面。如何解讀人類的情感及習慣,做到不使人因為機器系統聽不懂指令而感到反感或不快,是一個難題。這不僅僅是技術方面的難題。在人和高科技的互動中,情感化設計的意義就在于,把新的復雜的高科技產品設計得簡單、親切、平易近人。[5]在智能家居中融入情感化設計將在未來擁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3 結語
設計始終是服務于人類的,因此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需要注入恰當的情感化設計要素,為用戶個性化、人性化的需求服務。
參考文獻:
[1] 陶鑫,毛澤南,徐偉,陳昌華,唐先良.仿古涂飾工藝對改性楊木漆膜表面粗糙度的影響[J].林產工業(yè),2019,46(6):33-36.
[2] 閆小星,王琳,錢星雨.微膠囊改性對水性漆膜光澤、韌性及色度影響[J].林產工業(yè),2019,46(03):31-35.
[3] 劉祎,吳智慧,徐偉.生命周期評價在家具行業(yè)的應用[J].世界林業(yè)研究,2019,32(2):56-60.
[4] 閆小星,蔡云婷,吳燕,熊國兵.滑石粉對木質材料表面水性UV涂層的影響[J].中國科技論文,2016,11(16):1907-1911.
[5] 閆小星,趙靜,吳燕,徐偉. CaCO_3與滑石粉協同改性對水性UV固化木器涂料性能的影響[J].林產工業(yè),2015,42(12):17-20.
作者簡介:王安琪(1999—),女,本科在讀,主要從事家具設計與制造方面的研究。
通訊作者:鐘世祿(197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輔助設計及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