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艷, 魏小娟, 王云溪
(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河南 新鄉(xiāng)453000)
克羅恩病是一種炎癥性腸病, 病變大多位于末段回腸和鄰近結腸, 呈階段性或跳躍式分布,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 腹瀉、 腹部包塊、 體質量下降、瘺管、 肛周病變、 腸梗阻等, 病情易反復發(fā)作, 重癥患者遷延不愈, 預后不良[1], 最常見于青年期,發(fā)病高峰年齡為18 ~35 歲, 中國總體發(fā)病率及患病率分別為0.848/10 萬人和2.29/10 萬人[2], 雖然仍屬少見病, 但近年來有上升趨勢[3]。
目前, 克羅恩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未完全明確,暫無有效預防措施和特效藥物, 臨床治療主要以控制急性癥狀、 誘導并維持臨床緩解、 延緩復發(fā)、 防治并發(fā)癥、 改善生活質量為目的, 氨基水楊酸制劑、 糖皮質激素、 免疫抑制劑、 抗TNF-α 單克隆抗體是常用藥物[4], 但存在部分患者療效差、 耐受性低等問題[5]。 中藥對克羅恩病治療具有一定效果與優(yōu)勢[6-7], 其中固腸止瀉丸具有調和肝脾、澀腸止痛的功效, 不僅能緩解臨床癥狀, 還可調節(jié)炎癥因子, 促進黏膜愈合[8-9], 故本研究觀察固腸止瀉丸聯(lián)合美沙拉嗪對輕度活動期克羅恩病患者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5 年9 月至2018 年6 月收治于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的80 例克羅恩病患者(稀便≥2 次/d), 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 例, 其中觀察組男性23 例, 女性17例; 年齡26~55 歲, 平均年齡(38.49±7.46) 歲;病程2 ~11 年, 平均病程(6.67±2.60) 年; 克羅恩病活動指數(shù) (CDAI) 評分 (177.45±20.11)分, 而對照組男性22 例, 女性18 例; 年齡23 ~57歲, 平均年齡(37.54±6.46) 歲; 病程3 ~15 年,平均病程(7.52±3.31) 年; CDAI 評分(177.30±19.93) 分。 2 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符合2018 年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全國炎癥性腸病學組修訂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4]中克羅恩病臨床診斷標準, 并采用Best 克羅恩病活動指數(shù)計算法[10], 評分為150~220 分。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1.2” 項下診斷標準;②年齡18 ~70 歲; ③自愿接受治療,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④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
1.4 排除標準 ①合并瘺管、 癌變、 腸梗阻或腸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 ②經(jīng)治后疾病復發(fā); ③合并嚴重心、 肝、 腎、 造血系統(tǒng)等疾??; ④對本研究藥物有過敏史。
2.1 給藥 2 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 如營養(yǎng)支持、糾正電解質紊亂、 調節(jié)腸道菌群、 腸道黏膜保護等。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德國Losan Pharma GmbH, 批號H20150124),0.5 g/次, 3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 加用固腸止瀉丸(由烏梅、 黃連、 干姜、 木香、 罌粟殼、 延胡索等組成, 西安阿房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批號Z61020378), 4 g/次, 3 次/d。 2 組均連續(xù)治療60 d。
2.2 指標檢測 ①臨床有效率; ②中醫(yī)證候療效;③CDAI 評分; ④紅細胞沉降率(ESR) 及C 反應蛋白(CRP)、 腫瘤壞死因子(TNF) -α 水平。 其中, ESR、 CRP 水平由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檢測, TNF-α 水平送往金域醫(yī)學檢驗中心用ELISA法檢測。
2.3 療效判定
2.3.1 臨床有效率 參照《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4], 分為臨床緩解(臨床癥狀消失, 內(nèi)鏡、 影像學檢查顯示潰瘍、 炎癥好轉, 或CDAI 評分<150 分); 有效(臨床癥狀好轉, CDAI評分下降≥70 分[11]); 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內(nèi)鏡、 影像學檢查顯示病變無改善或加重, 或CDAI 評分升高≥70 分[11])。
2.3.2 中醫(yī)證候療效 采用積分法觀察腹痛、 腹脹、 腹瀉、 膿血便、 里急后重、 噯氣、 惡心嘔吐、發(fā)熱等癥狀, 按其輕、 中、 重程度分別計為1、 2、3 分, 無癥狀則為0 分。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及《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13], 擬定療效評定標準為臨床緩解(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癥狀積分減少≥95%)、 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總積分減少≥70%)、 有效(臨床癥狀好轉, 總積分減少≥30%)、 無效(臨床癥狀或體征無明顯改善, 甚至加重, 總積分減少不足30%), 療效指數(shù)= [(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 /治療前積分] ×100%; 有效率= [(臨床緩解+顯效+有效) /總例數(shù)] ×100%。
2.4 隨訪 治療期間, 通過門診或住院復診、 電話隨訪患者情況。
2.5 不良反應 第4 周抽血查血常規(guī)、 肝腎功能等指標, 并對2 組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進行統(tǒng)計。
2.6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1.0 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n=40]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 n=40]
3.2 中醫(yī)證候療效 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2 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例(%), n=40]Tab.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 n=40]
3.3 CDAI 評分 治療后2 組CDAI 評分顯著降低(P<0.05), 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 見表3。
表3 2 組CDAI 評分比較 n=40)Tab.3 Comparison of CDA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40)
表3 2 組CDAI 評分比較 n=40)Tab.3 Comparison of CDA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4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images/BZ_95_236_991_1194_1040.png觀察組 177.45±20.11 85.70±14.39#*對照組 177.30±19.93 111.30±42.35#
3.4 ESR 及CRP、 TNF-α 水平 治療后, 2 組ESR 及CRP、 TNF-α 水平顯著降低, (P<0.05),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 見表4。
3.5 不良反應 2 組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無患者退出或中斷治療。
克羅恩病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的慢性非特異性、 肉芽腫性、 炎癥性腸病, 臨床表現(xiàn)呈多樣化, 癥狀遷延難愈, 復發(fā)率高[4], 臨床上常用克羅恩病活動指數(shù)(CDAI) 來評估其嚴重程度, 并進行療效評價[14]。 對于輕度活動期克羅恩病, 《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4]推薦美沙拉嗪治療, 尤其是結腸型、 回腸型、 回結腸型, 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療效欠佳, 治療一段時間后需按照中度活動期的處理方法給予激素治療, 故在輕度活動期盡量控制癥狀、 避免進展仍是治療需突破的關鍵之一。
表4 2 組ESR 及CRP、 TNF-α 水平比較(s, n=40)Tab.4 Comparison of ESR and CRP, TNF-α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40)
表4 2 組ESR 及CRP、 TNF-α 水平比較(s, n=40)Tab.4 Comparison of ESR and CRP, TNF-α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40)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images/BZ_95_236_1434_2244_1534.png觀察組 35.08±4.54 15.83±3.71#* 37.40±4.21 16.30±3.69#* 4.05±0.93 1.38±0.63#*對照組 35.18±4.35 25.15±4.17# 37.48±4.15 25.70±3.80# 4.03±0.89 2.08±0.86#
克羅恩病可歸屬于中醫(yī)“泄瀉” “腹痛” “腸癰” 等范疇, 治療大上多主張健脾和中、 疏肝理氣、 澀腸止痛[15], 臺灣一項調查顯示, 37% 炎癥性腸病患者曾尋求過中醫(yī)藥治療[16]; 相關研究也表明, 中醫(yī)藥可緩解炎癥性腸病患者急性期癥狀,并防止其復發(fā)[17]。 固腸止瀉丸由烏梅、 黃連、 干姜、 木香、 罌粟殼、 延胡索組成, 方中烏梅、 罌粟殼澀腸止瀉, 黃連燥濕止瀉, 干姜溫中和胃, 木香行氣止痛, 延胡索疏肝行氣, 全方共奏調和肝脾、澀腸止痛之功效, 被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13]推薦為肝郁脾虛證用藥。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固腸止瀉丸聯(lián)合美沙拉嗪時可提高臨床有效率及中醫(yī)證候療效、 改善CDAI 評分,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固腸止瀉丸抗炎、 鎮(zhèn)痛、 提高機體免疫力、 調節(jié)胃腸功能[9,18]相關。 吳光輝等[9]報道, 固腸止瀉丸可提高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降低機體內(nèi)炎癥因子水平, 促進腸道黏膜愈合, 但目前尚未有該制劑應用于克羅恩病的研究, 而本研究首次對其進行研究, 發(fā)現(xiàn)它能提高臨床療效, 改善臨床癥狀。
前期報道, 克羅恩病患者治療前ESR 及CRP、TNF-α 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群, 而且無論是無癥狀或處于緩解期的患者, 上述指標升高都提示病情可能復發(fā)[19-20]。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固腸止瀉丸聯(lián)合美沙拉嗪治療后ESR 及CRP、 TNF-α 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單用美沙拉嗪, 提示聯(lián)合用藥能更好地調控炎癥因子水平, 但由于樣本量及研究時間限制, 療效與療程的關系暫不明確, 有待于今后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作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 對于輕度活動期克羅恩病患者, 固腸止瀉丸聯(lián)合美沙拉嗪不僅可改善臨床癥狀, 還能減輕炎癥反應, 同時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