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敏,王會娟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廣州 增城 511370)
隨著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手機、網絡等現代的生活方式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如肥胖兒、少兒糖尿病、近視眼等在小學生群體中逐漸增多,一方面影響了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影響了他們的自信,另一方面對我國青少年體育的提升影響頗大。2007年國務院下發(f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2010年發(fā)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都明確規(guī)定了“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2011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 為了實施國家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全國各地積極推廣“一校一品(多品)”體育課程改革,挖掘體育特色項目讓體育特色項目成為學校的一個品牌,號召各學校重視體育課程建設,一方面增強青少年體質和增加小學生的體育興趣,另一方面為學校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品牌力量。
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以廣州市增城區(qū)小學體育特色項目建設為研究對象。其中,選取廣州市增城區(qū)石灘鎮(zhèn)中心小學、增城區(qū)實驗小學、新康小學的、香江小學、富鵬小學、育才學校等6所小學的18名教師和3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并對相關責任人和教師進行了訪談。教師發(fā)放問卷18份,回收問卷18份,有效問卷18份,有效回收率100%;學生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問卷292份,有效回收率97.3%。問卷采用重復發(fā)放的方式進行了信度檢驗,并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9人對問卷進行了效度檢驗。最后運用Excel對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
調查顯示,增城區(qū)的小學基本都在實行體育特色項目的教學,推廣本?!耙恍R黄贰钡捏w育特色項目。有16.7%的學校是大課間進行體育特色課程,有50.0%的學校是大課間和體育課都有進行體育特色課程的教學,有33.3%的學校只有在體育課進行相關特色體育項目的嘗試?;敬笳n間的教學是針對全校學生,而課堂的教學只有部分班級嘗試體育特色項目的教學,并且效果非常好。所選取的調查對象中,沒有在課余時間開展特色體育項目教學的,除非是比賽的需要。
學校體育特色活動實施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發(fā)展階段要求以及學校師生、家長共同認可的體育價值化追求,制定長遠規(guī)劃、確定具體目標。 結合小學學生的身體特點與音樂、游戲等相結合,吸引了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有效了提高了體育課的效率與效果。另外,這些學校開設現行體育特色課程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場地情況、教師資源、提高體育效率、增強體育多樣性和提高學生興趣、政策引導及比賽需求等原因。在訪談中得知,增城區(qū)很多同類小學也基本出于同類原因開設體育特色課程。
2.2.1 小學體育特色課程師資情況和授課模式情況 通過對增城區(qū)小學特色體育項目授課模式進行調查顯示,66.7%的學校是采用在特色體育項目教學中游戲和音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22.2%的學校是采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還有的一些學校是2種方法的結合,部分項目或者部分班級采用在體育項目教學中加入游戲和音樂元素。另外,對師資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55.5%的教師認為依靠招聘和現有教師的培訓能基本滿足特色項目教師的需求;44.4%的教師認為教師資源不足,要依靠外聘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調研中發(fā)現,增城區(qū)的小學體育特色項目的推廣,教師力量和場地設施略顯不足,資金投入和領導重視不夠,甚至還有一些學校在應試教育的“漩渦”徘徊。
2.2.2 增城區(qū)小學體育特色項目教材、建設管理制度及考核情況分 調查顯示,很多小學都會根據當地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特點和學校自身因素,選擇一兩個體育項目作為本校的體育特色項目去發(fā)展。但是經過對特色項目教材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55.5%的學校只有少數項目有教材,33.3%的學校基本沒有教材,11.1%的學校大部分有教材,大部分特色體育項目并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另外,在調查中發(fā)現,部分學校大部分體育特色項目評比體系不統(tǒng)一、不專業(yè)、不科學,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影響了特色體育項目的大規(guī)模推廣。
表1 調查單位的體育特色項目情況
表2 調查單位開設現體育特色項目的原因調查
2.2.3 影響增城區(qū)小學體育特色項目開展的因素 經過對影響小學特色項目開展的因素數據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影響增城區(qū)小學體育特色項目開展的因素依次是學生興趣、學校財政能力、場地情況、師資情況、時間因素等。經訪談得知,大多數學校進行體育特色項目的開展首先考慮的就是學生的興趣,因為學生的興趣是使特色課程開展的更好的主體部分,并且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作為終極的目標和準繩。師資力量和場地情況以及時間因素都是特色項目能否正常開展所必須考慮的因素,當然還有學校的財政力量甚至還有學生的家庭情況,一方面特色項目的開展所需要的器材、師資、場地以及比賽費用,都需要量力而行;另一方面,開設學校和家庭難以承受的項目,也違背了開設特色體育項目的初衷。
2.3.1 增城區(qū)小學生對于體育特色課程反饋情況 調查顯示,有86.3%的學生認為特色體育項目特別有趣,喜歡參與這些活動;有12.3%的學生覺得特色體育項目一般;有0.7%的學生不喜歡特色體育項目。調查中還發(fā)現,很多學校為了節(jié)省開支,特色體育項目的開展是在現有場地設施和師資情況以及本地傳統(tǒng)體育特色基礎上進行的;有些學校響應“一校一品”建設,一個學校只開設一項特色體育項目,忽略了大部分學生的興趣導向,所以使得特色體育項目的開展事倍功半。
2.3.2 小學生現有特色課程水平情況 調查發(fā)現,有59.6%的學生覺得自己處于游戲培養(yǎng)興趣的階段;有30.8%的學生選擇了處于提高技術水平階段;有部分學生處于競技階段,有9.6%的學生特色體育項目的學習前期的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中期對部分學生進行技術水平提高的訓練,后期會有小部分學生去參加一些體育賽事,為學校和個人取得榮譽。
3.1.1 師資力量不足,場地器材短缺,教學手段滯后 增城區(qū)的小學普遍存在著專業(yè)教師不足、教師教學手段滯后于創(chuàng)新型項目的推廣的問題,有些項目還依靠外聘教師來教學,甚至有些學校還存在著教授特色項目相關老師并沒有接受相關的專業(yè)訓練或者培訓的問題。
3.1.2 課程安排不當,領導重視不夠,推廣困難較多 特色項目的運動時段基本是在大課間或者正常授課時段,小學生不同年級課業(yè)壓力不一樣,由于師資力量的短缺和場地的不足,特別是高年級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很多高年級學生無法按要求完成相應的特色項目,因此也無法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實際推廣困難重重。
3.1.3 資金投入存問題,項目單一難調眾口,學生興趣難調動 資金短缺的問題是目前很多學校特別是特色體育項目推廣做得比較好的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缺乏專項運行資金,在鼓勵政策實施和器材設施購買及教研比賽等方面資金短缺,項目進展困難。
3.1.4 教材嚴重缺乏,評比系統(tǒng)不專業(yè),缺乏賽事引導 廣東省大部分的地區(qū)特色項目推廣中普遍存在著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沒有專業(yè)的評比系統(tǒng)的問題,從而使得課程教學難以規(guī)范化,考試考核系統(tǒng)難以專業(yè)化,學生學習難以積極化。另外,政府在“一校一品(多品)”建設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并沒有形成一定的賽事引導和鼓勵獎勵機制,以鼓勵學校教師和學生加強特色體育項目的學習和推廣。
3.2.1 引入高水平師資力量,建設一流場地設施,推廣一流品牌項目 名師出高徒,體育品牌項目的推廣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師資源和一流的場地設施。學校應該針對本校的體育特色項目,培養(yǎng)或者引進高水平的所需要的優(yōu)質師資,保障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突出“一校一品(多品)”特色,結合實際情況建設符合學校發(fā)展的一流體育特色品牌。
3.2.2 發(fā)揮學校社團和大課間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對特色體育項目的興趣 根據學校的體育特色,成立體育社團,吸引不同愛好的學生參與到社團的學習中來,另外,辦學理念的引領下,通過大課間等一系列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帶動學校的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全面進步,從而有利于學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與發(fā)展。
3.2.3 加強學校體育品牌文化的建設,要保證訓練時間以提高學生特色項目技術水平 學校為推動“一校一品(多品)”文化建設,每個學校都在加強體育特色項目建設,利用本校優(yōu)勢或者本地區(qū)體育優(yōu)勢尋找自己的體育特色項目,去推動本校的體育品牌。
3.2.4 政府應以賽事為引導,出面編寫相關科目教材,制定專業(yè)化評價體系 教育主管部門應組織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或者表演機會,從資金和人力方面進行扶持,出面編寫相關科目教材,組織制定專業(yè)的評價體系,并且組織宣傳推廣。這樣有利于特色體育項目的規(guī)范化和規(guī)?;l(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