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亭
【摘要】目的:觀察較少范圍切除部分甲床甲母質治療嵌甲甲溝炎的臨床效果。方法:手術刀刃面朝上,推切甲板至甲根部,(注:切除之甲板寬度約2mm即可清理殘留甲床至骨面,直至甲根之甲基質,修整創(chuàng)面呈楔形,縫合創(chuàng)面時,應壓緊甲板縫合針自下向上出針,勿使甲板與甲床分離,以保持甲板正常生長。結果:所有患者傷口均I期愈合,并實現(xiàn)了甲溝I期成形。術后隨訪1例患者一年后復發(fā),再次手術恢復。其他全部治愈。結論:該手術方式較其他術式創(chuàng)傷少,恢復時間短、治愈率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嵌甲癥,肉芽組織增生,新改良嵌甲癥手術,推切甲板
嵌甲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生在趾內、外側緣,而以拇趾內側緣為多見?;颊叱R约诇喜砍掷m(xù)性疼痛,并伴發(fā)感染等癥狀。嚴重困擾患者工作、學習和生活。本人選出2015~2017年經(jīng)門診應用新改良嵌甲癥手術處理該類患者近60余例,隨訪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62例(65趾),均為男性,年齡14~50歲,平均28歲;單側發(fā)病59例,雙側發(fā)病3例,發(fā)病部位均為趾內緣,其中左側23例,右側39例。臨床表現(xiàn):62趾均有趾甲溝部疼痛,均伴發(fā)肉芽組織增生、反復感染發(fā)作史。拔甲史18趾。所有患者手術前行患趾的X線檢查,無骨髓炎發(fā)生。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礙或有出血傾向者。
1.2手術方法
常規(guī)消毒,趾根神經(jīng)阻滯麻醉,上止血帶,自趾背橫紋至甲根行縱切口,自趾背橫紋經(jīng)病側甲襞至足趾末端包括病變組織做弧形切口。切除局部炎性肉芽組織,顯露包埋之甲板,術者左手拇食指捏住甲板,手術刀刃面朝上,推切甲板至甲根部,(注:切除之甲板寬度約2 mm即可)清理殘留甲床至骨面,直至甲根之甲基質,修整創(chuàng)面呈楔形,縫合創(chuàng)面時,應壓緊甲板縫合針自下向上出針,勿使甲板與甲床分離,這樣能保持甲板正常生長。趾橫紋至甲根處縫合不可過緊,否則導致張力性水泡。松解止血帶后包扎。若同趾雙側甲溝均已破壞,將較輕一側行皮膚局部整縮術,即在嵌甲的較輕一側皮膚處作梭形切口,切除梭形皮膚及皮下組織,直接縫合切口,讓該側皮瓣形成一向下牽拉作用。如做同型手術,之后長出的甲板容易漂浮,失去趾甲的保護功能。整個手術過程中應將病變肉芽組織徹底清理干凈,確保原創(chuàng)口順利愈合。
1.3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guī)換藥,油紗覆蓋甲床創(chuàng)面,若傷口滲出不多者每隔2~3天換藥1次,12天后拆除縫線,拆線時應注意將線自甲下抽出,以避免趾甲與甲床分離。
1.4觀察指標
62例(65趾)1年后復查:6l例完全愈合1例復發(fā),經(jīng)檢查系甲床清理不徹底所致,再次手術后愈合。
2.1嵌甲癥的病因病理
嵌甲癥多見于初、高中男生,(注:本單位地處校區(qū))可能與活動量大,加上鞋襪的擠壓足趾適應性生長使足拇趾呈方型或錘型導致甲唇翹起,包埋趾甲所致。趾甲邊緣嵌插入軟組織中,使局部軟組織出現(xiàn)水腫,壓迫壞死并繼發(fā)感染,這種刺激反復發(fā)生,使局部肉芽組織增生,正常的甲溝被破壞,感染后的甲溝經(jīng)久不愈。
2.2嵌甲癥治療方法的選擇
以往曾施行拔甲術治療,這種手術簡單快捷,短期療效也較為滿意。但該術式治療的患者復發(fā)率高,金文虎等報道其復發(fā)率可達73%,患者不得不多次接受拔甲手術治療。
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是目前較為認可的一種術式,因其一次性治愈率高、換藥次數(shù)少等優(yōu)點而被患者所接受。但是《實用骨科學》介紹的手術方法清除病甲1/3~1/4似顯過多,本人認為趾甲不必切除過多,以趾甲的1/6或趾甲弧面下2 mm已足夠,切甲時應刀刃朝上向近側端推切至甲根部。這樣做的好處是,甲床切除范圍少、愈合快。
綜上所述,對嵌甲癥患者采用新改良型甲床、甲母質部分切除術治療,患者治愈率高,術后復發(fā)率低,對于已發(fā)生嵌甲癥伴甲溝反復感染肉芽組織增生的患者,手術治療已成為解決患者痛苦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