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楊章勝
摘要 ? ?2018年龍山縣以引進的嘉玉618、金農(nóng)932等12個玉米品種為材料開展了玉米新品種篩選試驗。結(jié)果表明,12個參試品種生育期差異在6 d左右,均能在8月26日左右成熟;品種間產(chǎn)量差異較大,參試品種產(chǎn)量在7 976.5~9 727.0 kg/hm2之間,平均產(chǎn)量8 880.0 kg/hm2,有11個品種均較對照蠡玉6號增產(chǎn),增產(chǎn)幅度為4.24%~21.97%。其中,北玉1521較對照蠡玉6號增產(chǎn)21.97%,居參試品種第1位;可豐1號較對照蠡玉6號增產(chǎn)19.81%,居參試品種第2位;恒禾2號、禾盛玉718、金農(nóng)932、騰龍168和TL272較對照蠡玉6號均增產(chǎn)10%以上??梢?,北玉1521、可豐1號是龍山縣玉米品種首選;騰龍168穗位較高、易發(fā)生倒伏,建議終止試驗;其余品種具有較大的增產(chǎn)潛力,可進一步多點試驗示范。
關(guān)鍵詞 ? ?玉米;新品種;產(chǎn)量;性狀;湖南龍山
中圖分類號 ? ?S513.0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052-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wù))標識碼(OSID)
龍山縣地處云貴高原之東,武陵山脈腹地,面積3 131 km2。龍山縣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5.8 ℃,年均降水量1 400 mm,全年無霜期270~280 d,年日照時數(shù)924~1 246 h。玉米是龍山縣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07萬hm2。
為篩選適合龍山縣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玉米新品種,提高玉米種植的經(jīng)濟效益[1-3],2018年龍山縣以嘉玉618、金農(nóng)932等12個玉米品種為材料開展了玉米新品種篩選試驗?,F(xiàn)將試驗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8年在龍山縣茨巖塘鎮(zhèn)苞谷村4組玉米新品種展示基地進行。試驗基地海拔828 m。土壤為砂質(zhì)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勢平坦,陽光充沛,交通便利,排水方便,展示效果輻射效應(yīng)好。前茬為水稻冬閑,面積2 667 m2。
1.2 ? ?供試品種
參試品種共12個,分別為嘉玉618、金農(nóng)932、騰龍168、金億418、金億1157、恒禾2號、北玉1521、可豐1號、可豐2號、TL272、禾盛玉718、蠡玉6號。
1.3 ? ?試驗設(shè)計
試驗共設(shè)12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蠡玉6號作對照(CK)。品種間不設(shè)重復(fù),隨機排列[4-6],小區(qū)面積200 m2。四周設(shè)保護行,保護行種植與相鄰小區(qū)相同品種。采用等行距拉繩挖穴點播,直播規(guī)格為行距120 cm、株距23 cm,每小區(qū)定植720株。
1.4 ? ?試驗實施
播種前趁天氣晴好及時翻耕碎土,開好圍溝和腰溝,以備播種。重施底肥,施45%復(fù)合肥(15-15-15)750 kg/hm2作底肥,挖穴深施并及時覆土,防止肥料養(yǎng)分揮發(fā)和燒種。
播種前將種子翻曬,于4月18日播種,一次性播完。5月3日進行第1次中耕培土并間苗與定苗,追施尿素225 kg/hm2及時提苗;五葉一心期施尿素75 kg/hm2,培育壯苗,并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6月17日大喇叭口期追施45%復(fù)合肥(15-15-15)450 kg/hm2作攻苞肥,并進行第3次中耕培土壅蔸。
5月3日玉米出苗時,用“地蠶一次凈”1 500 mL/hm2兌水450 kg/hm2噴霧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6月17日在大喇叭口期用呋喃丹22.5 kg/hm2拌細土點心(撒入“喇叭口”)防治玉米螟。各品種于8月27—30日90%籽粒成熟時收獲,單收單嗮,分區(qū)計產(chǎn)。
2 ? ?結(jié)果與分析
2.1 ? ?生育期
各品種生育期見表1。各品種成熟期在8月24—29日,生育期在115~120 d之間,平均生育期118.4 d。其中,生育期最短的是TL272號,為115 d;恒禾2號和金龍932生育期次之,為116 d;騰龍168、可豐2號生育期最長,為120 d,較對照蠡玉6號(CK)長3 d;禾盛玉718、可豐1號、金億418與對照蠡玉6號(CK)生育期相當,為117 d。從灌漿期(抽雄—成熟)來看,TL272最短(48 d),恒禾2號(51 d)次之,然后是禾盛玉718及可豐1號(52 d),可豐2號和騰龍168最長(56 d),其他品種灌漿期在54 d左右。
2.2 ? ?農(nóng)藝性狀
各品種間株高差異較大,在212.2~299.2 cm之間,平均254.6 cm。其中,恒禾2號最高,為299.2 cm;金億1157最矮,為212.2 cm;金億418、蠡玉6號、嘉玉618、禾盛玉718、金農(nóng)932株高較矮,在220~250 cm之間;騰龍168、可豐1號、TL272株高在260~270 cm之間;可豐2號、北玉1521株高較高,分別為273.6、287.4 cm(表2)。
各品種間穗位高差異明顯,在85.8~120.6 cm之間,平均102.6 m。騰龍168號最高,為120.6 cm;金億1157最低,為85.8 cm。金農(nóng)932、可豐1號、可豐2號、TL272、禾盛玉718穗位高在100~110 cm之間;北玉1521、恒禾2號穗位高分別為113.2、116.4 cm;蠡玉6號、金億418、嘉玉618穗位高在90 cm左右。
據(jù)觀察,騰龍168株型緊湊,恒禾2號、TL272和金農(nóng)932株型平展,嘉玉618、金億418、金億1157、北玉1521、可豐1號、可豐2號、禾盛玉718和蠡玉6號(CK)株型半緊湊。
2.3 ? ?抗性表現(xiàn)
各品種大(?。┤~斑病發(fā)生較輕,紋枯病發(fā)生輕,玉米螟發(fā)生較重。
2.4 ? ?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性狀
品種間產(chǎn)量差異較大,各參試品種產(chǎn)量在7 976.5~9 729.0 kg/hm2之間,平均產(chǎn)量8 880 kg/hm2,11個品種均較對照蠡玉6號增產(chǎn),增產(chǎn)幅度為4.24%~21.97%。其中,增產(chǎn)幅度大于20%的品種為北玉1521(21.97%),增產(chǎn)幅度大于10%的品種有可豐1號(19.81%)、恒禾2號(17.99%)、禾盛玉718(15.05%)、金農(nóng)932(13.75%)、騰龍168(12.46%)、TL272(10.81%)(表2)。
品種間穗長差異不明顯,在20.3~23.2 cm之間,平均22.05 cm,金億1157最長(23.2 cm),較對照蠡玉6號(CK,21.8 cm)長1.4 cm;可豐2號最短(20.3 cm),較對照蠡玉6號(CK)短1.5 cm;其余品種在21.3~22.9 cm之間。
品種間穗行數(shù)、穗粒數(shù)差異明顯,穗行數(shù)在13.2~20.4行之間,平均16.53行,禾盛玉718最多,為20.4行,較對照蠡玉6號(CK)多7.2行;蠡玉6號最少,為13.2行;其余品種在14.4~20.0行之間。穗粒數(shù)為42.6~53.2粒,平均45.88粒,金億1157最多,為53.2粒,較對照蠡玉6號(CK)多10.0粒;金億418最少,為42.6粒,較對照蠡玉6號(CK)少0.6粒;其余品種在43.2~48.6粒之間。
3 ? ?結(jié)論與討論
試驗結(jié)果表明,12個參試品種生育期差異在6 d左右,能在8月26日左右成熟,最遲的也能在8月29日成熟。12個參試品種中,其他11個品種產(chǎn)量均高于對照蠡玉6號,其中北玉1521產(chǎn)量為9 729.0 kg/hm2,較對照蠡玉6號增產(chǎn)21.97%,居參試品種的第1位;可豐1號產(chǎn)量9 556.5 kg/hm2,較對照蠡玉6號增產(chǎn)19.81%,居參試品種的第2位。從本試驗結(jié)果來看,北玉1521、可豐1號是龍山縣玉米品種的首選;騰龍168穗位較高,易發(fā)生倒伏,建議終止試驗;其余品種具有較大的增產(chǎn)潛力,可進一步多點試驗示范。
4 ? ?參考文獻
[1] 包改麗,李波,李學姝,等.2017年宣威市鮮食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9(6):15-18.
[2] 郗小倩,楊志斌.2018年東華北中熟區(qū)6個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9,25(5):37-38.
[3] 魯金華,董云武,施德林,等.玉溪市2017年玉米新品種(系)比較試驗[J].云南農(nóng)業(yè)科技,2019(1):44-47.
[4] 況永娣.云南文山2017年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J].中國農(nóng)技推廣,2018,34(12):33-34.
[5] 吳清紅,翟長敏,王家榮.山地氣候條件下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種業(yè)導刊,2018(11):19-21.
[6] 黎昌欣,卓名旭,鄒康平,等.慈利縣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8(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