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勸導(dǎo)》是我國譯介出版的第五部簡·奧斯汀的長篇小說。1984年2月,孫致禮先生首次將其翻譯成中文,此后又有蔡一先、裘因、丁克南、張雪丹等人的譯本面世,但這部小說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仍遠遠低于《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奧斯汀的作品。文章結(jié)合國內(nèi)外學(xué)界對這部小說的評論,探討其20世紀初至今在中國的譯介出版和接受情況,以期為國內(nèi)學(xué)界的相關(guān)研究提供借鑒。
【關(guān) ?鍵 ?詞】簡·奧斯汀;《勸導(dǎo)》;出版;譯介;接受
【作者單位】孫爍,中國石油大學(xué)(華東)。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17CX04059B)。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3.029
《勸導(dǎo)》是簡·奧斯汀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說。這部作品雖然仍以英國鄉(xiāng)紳家庭男女的婚姻和生活為主題,但它的風(fēng)格與作者其他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小說中的幽默俏皮話少了,故事充滿了沉郁和憂傷,情節(jié)也變得更加起伏跌宕。學(xué)界普遍認為《勸導(dǎo)》代表了奧斯汀思想和感情的成熟。
一、《勸導(dǎo)》在英國的出版和接受
1815年8月,40歲的奧斯汀開始創(chuàng)作《勸導(dǎo)》,1816年初,她生了重病,但仍然堅持寫作,于當年7月完成這部小說。1817年12月奧斯汀去世后,《勸導(dǎo)》與《諾桑覺寺》一起出版?!秳駥?dǎo)》的書稿最初以女主人公的家族之名“埃利奧特”命名,后來的英文書名“Persuasion”有可能是奧斯汀逝世后,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取的?!皠駥?dǎo)”一詞在體現(xiàn)小說的主題思想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匹配了奧斯汀早期兩部知名小說《傲慢與偏見》和《理智與情感》的書名,暗示了它們在主題上的相似性——在《勸導(dǎo)》中,奧斯汀繼續(xù)探索女性面對理性與感性、激情與謹慎時的艱難抉擇。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這部小說對浪漫主義的關(guān)注,女主人公安妮·埃利奧特對情感生活有更大的取舍空間,她雖然不像奧斯汀筆下的其他女主人公那樣活潑開朗,但是在她沉穩(wěn)的性格之中卻蘊含著追求愛情和幸福的浪漫、熾熱情懷?!秳駥?dǎo)》自出版以來,文學(xué)評論界對小說中展現(xiàn)的復(fù)雜情感褒貶不一。例如,《英國評論家》在1818年批判該作品鼓勵年輕人“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判斷結(jié)婚”[1]。而另一本保守派期刊《紳士雜志》則在同年宣稱“《諾桑覺寺》在情節(jié)和道德傾向上要遠勝于《勸導(dǎo)》”[2]。值得注意的是,19世紀初,注重人物內(nèi)心情感刻畫的感傷主義小說在英國普遍受到保守派評論家的攻擊,因此他們不認可《勸導(dǎo)》的情感強度也就不足為奇了。也有一些人與保守派評論家持不同觀點,比如19世紀英國著名的評論家理查德·懷特利稱贊《勸導(dǎo)》為“最優(yōu)雅的記錄日常生活的小說”[3],他是最早把奧斯汀和莎士比亞相提并論的文學(xué)評論家之一。和奧斯汀的其他小說一樣,《勸導(dǎo)》是一部以女性為中心的作品,27歲的安妮是奧斯汀小說中年齡最大的女主人公,她看起來安靜、拘謹,然而與奧斯汀其他女主人公相比,她有更成熟的智慧和洞察力,因此被許多英國評論家視為奧斯汀小說中最令人欽佩的女性。
19世紀中期以后,隨著奧斯汀在英國文學(xué)史上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文學(xué)領(lǐng)域?qū)Α秳駥?dǎo)》的關(guān)注程度也不斷提高。然而,在不少英國批評家眼中,這部小說是一部不完整的處于漸衰期的作品。奧斯汀前期的作品大多充滿詼諧、幽默的喜劇場景,而《勸導(dǎo)》中描述了更多關(guān)于變化、離別的人物悲傷經(jīng)歷。由于基調(diào)憂郁,這部小說常常被評論家將其與作者患病的經(jīng)歷和情感挫折聯(lián)系在一起。然而事實是,奧斯汀在創(chuàng)作《勸導(dǎo)》時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病情的嚴重,她在1816年12月寫給侄子的一封信中仍稱自己“除了身體有點兒虛弱之外,一切都很好”[4]??偟膩碚f,《勸導(dǎo)》寫作風(fēng)格的變化代表著奧斯汀在藝術(shù)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二、《勸導(dǎo)》在中國的譯介和出版
中國對奧斯汀及其作品最早的介紹見于1917年魏易所著的《泰西名小說家略傳》,書中提到“迦因奧士丁者,英國名小說家之一”[5]。魏易介紹了《勸導(dǎo)》的英文版Persuasion,并指出它和《諾桑覺寺》都于1818年出版。其后,鄭振鐸于1927年在他編著的《文學(xué)大綱》中把奧斯汀六部主要作品的書名首次翻譯成漢語,《勸導(dǎo)》的中文書名被譯為“勸服”。鄭振鐸評論奧斯汀的小說“沒有英雄的熱情,也沒有驚人的奇遇”,但稱贊她的人物描寫“簡樸而秀美”[6]。同年,歐陽蘭在由北京大學(xué)出版部發(fā)行的《英國文學(xué)史》中介紹奧斯汀的小說共有六部,其中最著名的是《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三部,但未提及《勸導(dǎo)》。金東雷在1937年出版的《英國文學(xué)史綱》中也沒有介紹《勸導(dǎo)》一書。由此可見,民國時期翻譯家及學(xué)者對這部小說知之甚少,導(dǎo)致這一作品遲遲未能和中國讀者見面。20世紀上半葉,《傲慢與偏見》和《艾瑪》的中文譯本已經(jīng)在我國出版,但《勸導(dǎo)》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被譯成中文。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內(nèi)學(xué)界對奧斯汀小說的研究力度不斷增強,《勸導(dǎo)》也開始受到關(guān)注。1982年,侯維瑞發(fā)表了Explication of Text:A Passage form Jane Austens Persuasion一文,通過“范文詳析”的方法分析了《勸導(dǎo)》中沃爾特爵士的描寫段落,展示了奧斯汀對充滿諷刺和戲劇精神人物角色的巧妙刻畫[7]。1983年,王賓在《奧斯丁小說浪漫主義初探》中反駁批評家普遍認為奧斯汀小說代表保守的反浪漫主義傾向的觀點。他稱安妮為“浪漫主義女主人公”,指出她溫柔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感與《理智與情感》中代表情感派的瑪麗安最為相似,認為《勸導(dǎo)》寄托了奧斯汀的“忠貞之情”[8]。
1984年2月,《勸導(dǎo)》被著名翻譯家孫致禮先生首次翻譯成中文后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名定為《勸導(dǎo)》?!皠駥?dǎo)”雖和“勸服”有相近的詞義,在漢語中相當于“勸說”,但“導(dǎo)”這個字一般指來自長輩或老師的建議和指導(dǎo)。孫致禮先生選擇“勸導(dǎo)”作為書名,可能與中國的文化背景有關(guān)。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庭中的長者是應(yīng)該受到尊重的,年輕人在決定大事時有必要征求、聽取長者的建議和指導(dǎo),這是一種道德義務(wù)。在原文小說中,拉塞爾夫人不贊同溫特沃斯和安妮的婚事,安妮出于謹慎接受了教母的勸說,這很容易讓讀者理解為安妮贊同當時關(guān)于婚姻應(yīng)當講究門當戶對的主流觀念。然而,“勸導(dǎo)”一詞向中國讀者表明,安妮聽從教母的勸說是出于一種道德義務(wù),而非她性格軟弱的體現(xiàn)。孫致禮先生的譯名不僅體現(xiàn)了安妮強烈的道德責(zé)任感,也體現(xiàn)了這一時期年輕女性受到的社會束縛,使安妮成為更容易被中國讀者理解和解讀的女主人公。同年5月,蔡一先譯本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名也為“勸導(dǎo)”。
盡管《傲慢與偏見》被視為奧斯汀最受歡迎的小說,但《勸導(dǎo)》在表現(xiàn)主要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生活方面更為成熟獨到。孫致禮先生在《勸導(dǎo)》譯序中稱贊奧斯汀的寫作筆法細膩精致,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小說中反映的社會變化,“小說對腐朽沒落的貴族階級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9]。孫致禮先生為我國的奧斯汀譯介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理智與情感》中譯本于198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隨后譯林出版社分別于1986年、1990年、2001年出版了他翻譯的《諾桑覺寺》《傲慢與偏見》《愛瑪》。而孫致禮先生翻譯的《勸導(dǎo)》在過去的30年間多次被譯林出版社、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先后再版,成為這部小說廣為流傳的中譯本。
1991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裘因的《勸導(dǎo)》中譯本,并于次年撰文指出該小說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奧斯汀以往的作品有明顯區(qū)別,是奧斯汀作品風(fēng)格從理性主義向浪漫主義的轉(zhuǎn)變。裘因還指出奧斯汀在后期創(chuàng)作時,她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勸導(dǎo)》這部小說體現(xiàn)了“封建地主的統(tǒng)治必將被取代”[10]。隨后,丁克南的譯本于1997年由南海出版社出版,項星耀的譯本于2008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張雪丹的譯本于2009年由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李丹的譯本于2013年由北京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2017年,裘因的譯本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再版。這些中譯本的出版發(fā)行為《勸導(dǎo)》在中國的接受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
近年來,英文原版的小說越來越受到國內(nèi)讀者的歡迎。如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了英文原版的《勸導(dǎo)》,并附有中文導(dǎo)讀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小說的主題和情節(jié)。2011年,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出版了未刪減的英文原版《勸導(dǎo)》,從屬于“世界文學(xué)名著”系列。同年,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了中英雙語版《勸導(dǎo)》,這個版本非常適合英語初級和中級學(xué)習(xí)者閱讀。2017年,北京明天遠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了英文原版的《勸導(dǎo)》,稱其為“西方經(jīng)典文學(xué)名著”。
三、《勸導(dǎo)》在中國的傳播和接受研究
隨著《勸導(dǎo)》的中譯本在我國相繼出版,國內(nèi)學(xué)界對該小說的關(guān)注度不斷提高。不少評論家注意到奧斯汀在這部作品中表現(xiàn)的浪漫主義情懷,比如張帆探討了《勸導(dǎo)》中自然景色的描寫,贊揚了作者“借寫景渲染感情氣氛的高超藝術(shù)手法”[11]。需要注意的是,國內(nèi)評論界對該小說褒貶不一,爭議較大,比如俞楊批評了《勸導(dǎo)》價值觀的局限性,并分析奧斯汀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社會背景”[12]是局限性產(chǎn)生的根源。
近年來,奧斯汀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但《勸導(dǎo)》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遠不及《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等作品,普通讀者對《勸導(dǎo)》的認知度較低。譯本的版次是說明作品受歡迎程度的重要指標,在中國,《傲慢與偏見》的譯本有近40余種,《理智與情感》和《愛瑪》的譯本有20余種,而《勸導(dǎo)》的中譯本迄今為止不足10種。
《勸導(dǎo)》在中國遭冷遇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安妮與奧斯汀前期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差異較大。《傲慢與偏見》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無疑是最受我國讀者喜愛的奧斯汀小說女性形象,她年輕俏麗、活潑開朗、自信獨立,敢于蔑視權(quán)貴和財富,堅守自己的人格尊嚴,這種鮮明的性格可謂深入人心。而《勸導(dǎo)》中的安妮在故事的開篇已經(jīng)27歲,早已失去了青春俏麗,她性格拘謹安靜,從不公開批評或反對社會習(xí)俗。評論家托尼·坦納認為,安妮是最孤獨的奧斯汀女主人公,并提出小說籠罩著懷舊的傷感氛圍,比如“這段情感無比重要,卻無法挽回,只能追憶”[13]。與自信開朗的伊麗莎白不同,安妮經(jīng)過多年的等待和煎熬成為一個沉默隱忍的女子,但她溫和的個性并沒有贏得廣大讀者的贊賞。
奧斯汀最受中國讀者欣賞的是她詼諧幽默的諷刺藝術(shù)和喜劇精神,而《勸導(dǎo)》這部小說,正如英國著名女作家和文學(xué)批評家弗吉尼亞·伍爾芙所言,“冒險進入了一個新的情感文學(xué)領(lǐng)域,沒有了日常生活的樂趣”[14]。因此,國內(nèi)學(xué)界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奧斯汀的早期作品上,而對喜劇情節(jié)和俏皮對話較少的《勸導(dǎo)》不夠重視。
總的來說,奧斯汀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說《勸導(dǎo)》成為她寫作風(fēng)格由理性主義向浪漫主義過度的標志,在寫作這部小說的過程中,她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勸導(dǎo)》是映射這種變化的作品,因此,這部小說是值得閱讀和研究的奧斯汀作品之一。20世紀初期,奧斯汀的小說開始被譯介到我國,而《勸導(dǎo)》直到80年代中期才有中譯本出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風(fēng)格和主題與奧斯汀其他作品差異較大?!秳駥?dǎo)》在我國的傳播和接受與我國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息息相關(guān),本文通過梳理《勸導(dǎo)》在我國的譯介出版和接受情況,為這部小說在我國的相關(guān)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Notice of Northanger Abbeyand Persuasion[J]. British Critic,1818(9):293-301.
[2]Notice of Northanger Abbeyand Persuasion[J]. Gentleman's Magazine,1818(124):52-53.
[3]Whately,Richard. Review of Northanger Abbeyand Persuasion[J]. Quarterly Review,1821(24):352-376.
[4]Chapman,R. W. . JaneAusten's Letters to Her Sister Cassandra and Other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2.
[5]魏易. 泰西名小說家略傳[M]. 北京:通俗教育研究會,1917.
[6]鄭振鐸. 文學(xué)大綱[M]. 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7.
[7]侯維瑞. Explication of Text:A Passage from JaneAusten's
PERSUASION[J].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82(2):16-20.
[8]王賓. 奧斯丁小說浪漫主義初探[J]. 外國文學(xué)研究,1983(4):60-67.
[9][英]簡·奧斯汀. 勸導(dǎo)[M]. 孫致禮,譯.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10]裘因. 從《勸導(dǎo)》看簡·奧斯丁創(chuàng)作思想的發(fā)展[J]. 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2(1):50-54.
[11]張帆. 《勸導(dǎo)》:簡. 奧斯丁小說中的另類[J]. 河海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2).
[12]俞楊. 從《勸導(dǎo)》看簡·奧斯丁價值觀的局限性[J]. 文教資料,2006(15):52-53.
[13]Tanner,Tony. Jane Austen[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14]Woolf,Virginia. A Room of One's Ownand Three Guinea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