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茹
隨著減稅降費政策的有序實施,減稅降費效應不斷釋放。國家稅務總局7月23日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其中減稅10387億元,累計1.15億人無需再繳納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
今年以來,減稅降費的“紅包”可謂一波接著一波,從1月1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再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輕企業(yè)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一系列減稅降費給企業(yè)和個人帶來了多重利好。
國家稅務總局減稅辦常務副主任、收入規(guī)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在7月23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10387億元的構成。
分政策看,新增減稅主要包括:增值稅改革減稅4369億元(其中調整增值稅稅率翹尾減稅1184億元,深化增值稅改革減稅3185億元),小微企業(yè)普惠性政策減稅1164億元,個人所得稅兩步改革疊加減稅3077億元,等等。
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這個數(shù)字究竟有多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輕企業(yè)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11709億元相當于這個總量的58.5%。
“這個占比已經超過減稅降費的政策預期,依照這個速度,完成今年的2萬億減稅降費目標不成問題?!敝袊缈圃贺斀洃?zhàn)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從減稅結構看,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減稅是整個減稅規(guī)模大頭,也說明企業(yè)和個人成為此次減稅的最大受益者。
今年4月1日增值稅稅率調整,制造業(yè)、銷售等行業(yè)的適用稅率從16%降至13%,讓企業(yè)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
“增值稅稅率從16%調整到13%,別看只降低了3個百分點,公司每年可以減少約50萬元的稅負?!北本┨爝h方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個人來說,減稅效應更為明顯。
國家稅務總局數(shù)據(jù)顯示,上半年,個人所得稅兩步稅改因素疊加累計新增減稅3077億元,人均累計減稅1340.5元,累計1.15億人無需再繳納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
個稅改革“紅包”增加了居民收入。國家統(tǒng)計局7月15日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跑贏上半年GDP增速。
作為組織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稅收既關系著每個納稅人的“紅包”,也關系著各級政府的“錢包”。近2萬億元減稅降費規(guī)模給財政收入帶來的壓力也顯而易見。
今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7846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全國稅收收入92424億元,同比增長0.9%;同時,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3538億元,同比增長10.7%。
財政部國庫集中支付中心主任劉金云評價:“總體看,上半年財政收入運行總體平穩(wěn),如果將減稅等因素還原回去,全國財政收入增幅與GDP現(xiàn)價增幅基本匹配,保持在合理區(qū)間。”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財政在減收。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財政局發(fā)布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170.9億元,同比下降2.5%。
北京上半年財政收入出現(xiàn)負增長的情況非常罕見。財政收入負增長的原因,據(jù)北京市財政局局長吳素芳介紹,今年以來,北京嚴格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并在地方權限內頂格減免房產稅、資源稅等“六稅兩費”,預計全年將為市場主體減輕1800億元稅費負擔,其中涉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0億元左右。
楊志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京津冀一體化大背景下,自2017年以來,北京一直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稅源也受到影響。”
此外,《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除了北京,還有一些省(市)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出現(xiàn)負增長,比如重慶-7.8%,貴州-5.4%等。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必然會存在支出壓力。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今年全國兩會舉行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將比較突出,平衡確實非常困難。我們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毛不拔”。
蔡自力表示,落實更大規(guī)模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yè)和人民過上好日子,但是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為支持企業(yè)減負,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一系列舉措:中央財政要開源節(jié)流,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長期沉淀資金一律收回。地方政府也要主動挖潛,大力優(yōu)化支出結構,多渠道盤活各類資金和資產。
開源節(jié)流成為普遍的做法。從中央層面看,財政轉移支付是開源的路徑之一。在7月16日財政部召開的2019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fā)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郝磊表示,在大規(guī)模減稅降費的政策背景之下,為確?;鶎迂斦椒€(wěn)運行,中央財政主要是加快對地方轉移支付下達進度,同時積極督促和指導地方加強收支預算管理,做好基層財政保障,確?!叭!辈怀鰡栴}。
除了“開源”,“節(jié)流”也很關鍵。今年以來,財政部門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一些地方還主動加大壓減力度。
上海市市長應勇表示,根據(jù)中央要求,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把年初已執(zhí)行的政府一般性支出壓減5%提高到10%以上。嚴格控制新增預算,一律不追加預算,一般不出臺增加當年支出的政策。硬化預算執(zhí)行約束,嚴格執(zhí)行經費開支標準和范圍,切實提高預算使用績效。
“開源節(jié)流很有必要,也會有一定效果,但這些都是短期的做法,不可能一直都這樣做,最根本的還要發(fā)展經濟,充分釋放市場活力,激發(fā)大家創(chuàng)造財富的熱情,讓大家真正做事?!睏钪居赂嬖V《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實施大規(guī)模減稅降費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只有經濟增長了,稅基自然就會擴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