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理人雜志》8月20日文章,原題:西方奢侈品牌在中國失敗2018年底,杜嘉班納的一則中國女模特笨拙地用筷子吃意大利面和比薩餅的廣告引起中國人的憤怒。當該品牌創(chuàng)始人最終做出半心半意的道歉時,為時已晚。但許多西方公司都沒有從中吸取任何教訓。上周范思哲、紀梵希和蔻馳又犯了錯。顯然,他們對目前香港政治局勢的敏感性不高。
如果你想在中國長期取得成功,有三件事是必不可少:
公司必須提升員工的文化敏感性。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文化敏感性極為重要——尤其是在中國。目前,中國占全球奢侈品市場40%的份額。中國人對他們過去20年取得的成就非常自豪。如果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認真對待,就會做出明確的反應。因此,西方公司必須在總部和中國區(qū)選擇合適的人員。中國團隊需要更多的自主權,并能發(fā)現和阻止引發(fā)中國消費者反感的產品。
最大的焦點必須放在品牌上。許多品牌在中國的形象不佳,且對中國市場的定義不明確,缺乏實質內容。中國買家首先關注品牌,然后才關注產品。但杜嘉班納、范思哲等品牌,卻在短短數小時內就破壞了品牌的價值。
學會更好地了解中國消費者。許多西方經理人對中國消費者真正想要的東西知之甚少,從未真正花時間在中國,甚至盲目向中國人推銷不受歡迎的概念。以我知道的一位德國CEO為例,他發(fā)現中國人不在1月1日慶祝新年,感到不理解。而在農歷春節(jié)前,他還試圖飛往中國進行市場考察,并希望中國經理取消慶祝活動與他見面,結果可想而知?!?/p>
(作者達尼爾·朗格,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