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玲 聶敏海 余麗 陳雨荷 劉旭倩
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牙周炎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牙齦易出血,牙周炎癥狀較重,牙齦指數(shù)(G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AI)、松動度(M)等均較未服用阿司匹林者呈現(xiàn)更嚴重的臨床表現(xiàn)。阿司匹林是臨床常用藥物,廣泛用于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以及結(jié)直腸癌一級預防[1]、高危妊娠女性先兆子癇預防[2]等。諸多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牙周炎關(guān)系密切。Du等[3]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富含血小板纖維蛋白的環(huán)境中,阿司匹林的緩慢釋放可促進牙周韌帶間充質(zhì)細胞的增殖和遷移。Ding等[4]通過臨床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患者,在不停藥的情況下,可正常開展牙周病的機械治療,能夠正常止血。Elkhouli[5]通過隨機雙盲法實驗,發(fā)現(xiàn)在出現(xiàn)2級分叉的牙周病變患者中,同時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者比單純植骨者牙周袋深度減低、臨床附著增加,表明植骨與阿司匹林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控制牙周炎癥。牙周病治療的目的即是獲得牙周支持組織的再生,人牙成纖維細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作為牙周膜和牙齦最主要的細胞,是牙周支持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誘導牙周組織再生的基礎細胞,進一步探討阿司匹林對HGFs的影響,將為牙周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1.1.1 牙齦組織來源 健康青少年牙齦組織取自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頜面外科門診,經(jīng)患者和/或監(jiān)護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切取少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時無炎癥牙齦,患者年齡18~24 歲。
1.1.2 主要試劑和藥品 阿司匹林(Sigma,美國),實驗前取18.0 mg阿司匹林粉末溶解于0.1 ml二甲基亞砜(Sigma),加入10 ml完全培養(yǎng)基,配置10 mol/L的阿司匹林培養(yǎng)液,0.22 μmol/L濾膜(Sigma)過濾除菌后4 ℃保存,待配成所需濃度。DMEN低糖培養(yǎng)液(HYCLONE,美國),含15%胎牛血清(HYCLONE)、2%青鏈霉素(HYCLONE)。MTT試劑盒(Sigma),CCK-8試劑盒(碧云天),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凱基)等。
1.1.3 主要儀器 2300型恒溫CO2培養(yǎng)箱、EPICS XL型流式細胞儀(Coulter公司 ,美國),KDC-1044低速離心機(安徽中科中佳),自動酶標光度儀(Biotect,美國),倒置顯微鏡(SHELLAB,美國)等。
1.2.1 HGFs的分離與培養(yǎng) 取18~24 歲健康青少年阻生智齒拔除時小部分牙齦組織,通過組織塊貼壁法進行原代培養(yǎng)。待細胞長至80%~90%時,常規(guī)胰酶消化傳代[6]。
1.2.2 HGFs的鑒定 免疫組化SP法鑒定細胞來源。滴定細胞爬片,10%甲醛固定,分別進行抗Vimentin抗體和抗CK抗體孵育,倒置顯微鏡觀察染色結(jié)果。
1.2.3 MTT法檢測增殖 分別取第2至第5代HGFs消化制備成1×105/ml的單細胞懸液,接種于96 孔板,每組設4 個復孔,酶標儀于24、48、72、96 h檢測相應A值,繪制細胞的增殖曲線。
1.2.4 CCK-8檢測阿司匹林促增殖濃度范圍 取處于對數(shù)生長期的第3代HGFs,胰酶消化制備成1×105/ml的單細胞懸液,接種于96 孔板,實驗分11 組,9 個實驗組(A-I),1 個空白對照組(J),1 個對照組(K),每組設6 個復孔。A-I組分別加入0.25、0.5、0.8、2、4、6、8、10、12 mol/L阿司匹林培養(yǎng)液各100 μl;J組不加細胞,不加阿司匹林,為空白對照組;K組加檢測細胞,為對照組。邊緣孔填充無菌PBS,5%CO2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4 h后換液。分別于24、48、72 h,各加入CCK-8液10 μl,酶標儀檢測A值,繪制不同濃度阿司匹林處理后在不同時間點的A值柱狀圖。
1.2.5 流式細胞儀檢測HGFs的凋亡 實驗分組同上,每組4 個復孔。處理48 h后PBS洗滌,不含EDTA的胰酶消化制備成5×105/ml的單細胞懸液,加入500 μl的Binding Buffer 懸浮細胞,加入5 μl的Annexin V-EGFP混勻后,再加入5 μl的Propidium lodide混勻,室溫、避光反應15 min左右,流式細胞儀檢測[7]。
使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多組均數(shù)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認為結(jié)果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本實驗收集12 例牙齦組織,均在6 d左右開始有細胞游出,以組織塊為中心成放射狀排列(圖 1A)。分別采集不同代次細胞倒置顯微鏡下圖像,觀察到細胞傳代后貼壁良好,生長速度快,形態(tài)穩(wěn)定,呈梭形或紡錘形,有多個較長突起,包漿豐滿,核呈圓形或卵圓形,有1~3 個核仁。細胞長至底壁80%左右,開始呈現(xiàn)漩渦狀、柵欄狀(圖 1B) 。
圖 1 HGFs原代培養(yǎng)(A)和傳代培養(yǎng)(B) (倒置顯微鏡, A: ×100; B: ×40)
Fig 1 The primary(A) and passage(B) culture of HGFs (Inverted microscope, A: ×100; B: ×40)
圖像近似“S”形,接種24~48 h生長較為緩慢,48~72 h生長最為迅速,72 h后細胞數(shù)量趨于穩(wěn)定,之后緩慢下降。細胞生長曲線呈“滯緩-對數(shù)生長-平臺”模式(圖 2)。
免疫組化結(jié)果顯示:細胞Vimentin蛋白染色陽性,胞漿均質(zhì)黃染(圖 3A)。CK蛋白染色陰性,胞漿不著色(圖 3B)。
圖 2 第2~5代細胞增殖曲線
不同濃度藥物組與對照組A值在24~96 h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在72 h,A值達到最大(圖 4)。低濃度組(0.25、0.5、0.8 mol/L)與對照組相比,A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中高濃度組(2、4、6、8、10、12 mol/L)與對照組相比,A值明顯減低(P<0.01)。低濃度組組內(nèi)、中濃度組組內(nèi)、高濃度組組內(nèi)A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阿司匹林濃度增加,細胞凋亡增多。各組內(nèi)單因素方差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 5)。
圖 3 波形絲蛋白(A)和角蛋白(B)在HGFs中的表達 (IHC, A: ×100; B: ×200)
Fig 3 Vimentin(A) and Keratin(B) expression of HGFs (IHC, A: ×100; B: ×200)
圖 4 不同濃度及時間阿司匹林對HGFs增殖的影響
Fig 4 The proliferation of HGFs trea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 of aspirin and for different period
圖 5 不同濃度阿司匹林作用下HGFs的凋亡情況
阿司匹林在最初因鎮(zhèn)痛、退熱作用被廣泛使用,后又發(fā)現(xiàn)其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消炎以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預防高危妊娠女性先兆子癇等作用。長期臨床觀察以及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阿司匹林不僅通過抗凝途徑對牙周病產(chǎn)生影響,還直接對牙周組織產(chǎn)生影響。Li等[8]研究表明,牙周病的炎性環(huán)境導致組蛋白乙酰轉(zhuǎn)移酶GCN5表達降低,從而降低牙周韌帶干細胞的成骨分化。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注射阿司匹林可上調(diào)GCN5、控制牙周炎癥、促進牙周韌帶干細胞成骨分化。而Rahman等[9]研究也發(fā)現(xiàn)阿司匹林可調(diào)節(jié)生長相關(guān)基因的表達以及促進牙周韌帶干細胞的成骨分化。也有對照研究表明[10],氯吡格雷可顯著降低炎性浸潤,促進膠原纖維數(shù)量增加,而對照組阿司匹林在牙周炎的使用中不能防止骨質(zhì)流失。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阿司匹林對牙周韌帶干細胞、成骨細胞的影響,而HGFs作為牙周組織最重要的細胞之一,目前國內(nèi)外少見有報道。HGFs是牙齦結(jié)締組織中的主要細胞,具有活躍的自我更新能力,不僅可以合成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同時也是結(jié)締組織基質(zhì)的重要組成成分,王坤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HGFs具有一定的潛在成骨能力,有望成為牙周組織工程的種子細胞;牙齦組織較牙周膜來源更為廣泛,取材時創(chuàng)傷較小,取材量更大,且體外培養(yǎng)牙齦成纖維細胞成功率高于牙周膜成纖維細胞;在牙周炎初期,炎癥首先波及牙齦組織,因此建立HGFs模型將有利于對牙周病發(fā)病機制的探討及牙周病防治。
本實驗以HGFs為切入點,進行HGFs培養(yǎng),免疫組化鑒定,MTT最佳代次選擇,通過不同濃度阿司匹林作用后檢測細胞增殖和凋亡,以探討阿司匹林對HGFs是否有影響。
本實驗采用經(jīng)典的組織塊貼壁法,操作簡便,成功率高。在培養(yǎng)過程中,可見有立方狀上皮細胞首先游出,但HGFs增殖能力明顯強于牙齦上皮細胞,且胰酶消化時,HGFs敏感性強,可首先被消化分離,通過多次傳代消化,HGFs可得到充分純化。免疫組化SP法顯示,細胞抗Vimentin染色陽性,抗CK染色陰性,證明細胞來源于中胚層[12],結(jié)合取材部位,可充分證明細胞是牙齦成纖維細胞。體外細胞實驗需要良好的細胞狀態(tài),本實驗設計MTT最佳代次選擇實驗,繪制細胞生長曲線,結(jié)合細胞形態(tài)學觀察,顯示第3代HGFs形態(tài)穩(wěn)定,狀態(tài)良好,增殖速度快,適用于實驗研究。
本實驗選用第3代HGFs,通過加入不同濃度阿司匹林,檢測細胞的增殖情況。阿司匹林濃度范圍的確定則基于文獻以及前期的預實驗。CCK-8結(jié)果顯示:低濃度阿司匹林(≤0.8 mol/L)對HGFs有促進增殖作用,中高濃度(≥2 mol/L)阿司匹林則明顯抑制細胞增殖,且濃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顯??紤]原因為:阿司匹林作為一種酸性藥物,PH過低可影響細胞活性,隨著藥物濃度的增加,PH可明顯降低,故對細胞活性影響較大。而在較低濃度,培養(yǎng)基PH變化不大,故對細胞活性影響不大,未能掩蓋阿司匹林本身對細胞的促增殖作用。因此本實驗可進一步改進:調(diào)節(jié)加藥后培養(yǎng)液PH以減少培養(yǎng)液酸堿性對細胞活性的影響;縮小藥物濃度間隔以找到最佳促增殖濃度以及最低抑制濃度。在凋亡試驗中,實驗分組同增殖實驗。檢測結(jié)果仍表明在組內(nèi)無統(tǒng)計學差異,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故實驗結(jié)果圖分別選用了空白組、0.5 mol/L組、4 mol/L組、10 mol/L組。因?qū)嶒灧纸M并未做到更小量化,且未對培養(yǎng)液進行PH調(diào)節(jié),故最低促凋亡濃度需要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