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依依
圖1:共享e 樹系統(tǒng)架構圖
共享e 樹系統(tǒng)是一套集數據聚合、二維碼生成、數據管理、數據共享為一體的樹種資源共享平臺。系統(tǒng)利用"互聯(lián)網+"跨界融合性、協(xié)同創(chuàng)新性和萬物互聯(lián)性,建設樹種信息資源管理系統(tǒng),利用二維碼技術將樹種信息資源共享傳播,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產生重要影響。共享e 樹系統(tǒng)數據庫建設包括樹種二維碼標識庫、樹種知識庫、樹種庫、樹種圖片庫,樹種二維碼標識庫包括樹種的唯一編號、種名等信息;樹種知識庫包括樹種旅游、樹種文化、樹種故事等信息;樹種庫包括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等樹種的信息;主要樹種圖片庫包括根、莖、葉等圖片數據。共享e 樹系統(tǒng)的建設,包括后臺管理系統(tǒng)和前端展示系統(tǒng),后臺管理系統(tǒng)具有用戶管理、樹種管理、圖片管理、專題數據管理、數據字典管理等,前端展示系統(tǒng)包括數據檢索、數據表單、數據詳情、共享數據服務接口等。開放樹種數據服務接口,實現樹種信息資源的共享。接口形式包括樹種詳情接口、條件查詢接口、樹種圖片接口、樹種文化接口、樹種主要價值接口、古樹名木接口、樹種名片接口等方式共享。
共享e 樹系統(tǒng)架構圖如圖1所示。系統(tǒng)采用瀏覽器/服務器(B/S)體系結構。系統(tǒng)結構分為基礎設施、數據庫、應用支撐、應用層四部分組成,應用層即通過瀏覽器訪問的樹種識別系統(tǒng)界面,支撐層負責數據的訪問和操作邏輯,是數據層與應用層的中間接口,數據層提供樹種信息數據的數據源。數據服務端提供二維碼解析服務,主要樹種知識庫服務、主要樹種圖片服務等數據服務。
共享e 樹系統(tǒng)整體功能設計分為應用層功能、數據服務層功能和后臺數據管理層功能,應用層為用戶提供可視化查詢界面,數據服務層為應用層提供數據支撐,后臺管理層維護數據層數據。系統(tǒng)整體功能結構圖如圖2所示。共享e 樹系統(tǒng)數據服務接口包括樹種詳情接口、單條件查詢接口、多條件查詢接口、樹種圖片接口、樹種文化接口、樹種主要價值接口、古樹名木接口、樹種名片接口。其中,條件查詢接口提供分頁查詢機制,用戶可通過接口獲取指定頁數和每頁條數的查詢數據。接口返回數據格式參照服務數據結構設計中提供的實例。
樹種詳情服務接口獲取樹種的詳細信息,每次使用服務返回一條json 數據。單條件查詢接口提供輸入一個查詢條件檢索符合條件的樹種數據,例如:檢索“科=‘銀杏科’”的數據信息,同時可規(guī)定每次返回多少條數據和返回第幾頁的數據。多條件查詢接口和但條件查詢接口一樣可查詢分頁數據,多條件查詢接口支持多條件“and”關系和“or”關系的數據服務檢索。樹種圖片接口可根據樹種的樹種編號查詢樹種對應的圖片,圖片按照根、莖、葉、整體等規(guī)制進行分類。樹種主要價值接口提供獲取當前樹種主要價值的數據服務,可按照不同價值類型分別獲取對應的價值描述。古樹名木接口提供獲取當前樹種的古樹名木的數據服務,數據以列表的形式返回。樹種名片接口可通過樹種編號獲取樹種二維碼圖片的圖片地址。
圖2:共享e 樹系統(tǒng)數據庫結構圖
共享e 樹系統(tǒng)樹種名片就是樹種對應的二維碼圖片,二維碼中存放樹種的樹種編號、樹種名稱、樹種拉丁名、樹種所屬種屬、樹種特征的信息,可用二維碼掃描工具掃描出二維碼,結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現。生成二維碼名片時,需要服務器投入時間和計算,為減小在線時服務器的壓力,系統(tǒng)采用預先生成樹種名片的圖片的方式,以空間換時間,減少用戶請求響應時間,提高用戶體驗。系統(tǒng)提供二維碼內容批量編輯功能,有效減少編輯工作壓力,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同時降低出錯概率。只須修改一處,即可同步更新引用該模塊的所有樹種二維碼。
樹種的詳情設計通過文字、圖片等多重手段,全面的介紹樹種信息,包括樹種的基本信息、樹種的二維碼名片、樹種的主要價值、樹種文化、古樹名木、樹種圖片等信息。樹種搜索功能提供單條件搜索、多條件搜索和專題搜索,其中專題搜索包括主要價值、樹種文化、古樹名木等橫向專題的數據檢索服務。
共享e 樹系統(tǒng)后臺管理系統(tǒng)功能包括用戶管理、樹種管理、圖片管理、專題數據管理、數據字典管理。樹種管理功能包括添加新樹種、修改已有樹種信息、刪除已有樹種,可修改樹種中每個字段的內容。圖片管理功能是樹種管理功能的一部分,通過此功能可添加、刪除樹種的圖片,可按照樹種圖片的種類(根、莖、葉等)進行管理。專題數據管理包括樹種文化、樹種主要價值、樹種古樹名木數據的管理。數據字典管理是對數據字典表的維護,可添加字典、修改字典、刪除字典。
共享e 樹系統(tǒng)系統(tǒng)數據庫包括主要樹種二維碼標識庫、主要樹種知識庫、樹種庫、主要樹種圖片庫,共享e 樹系統(tǒng)系統(tǒng)數據庫結構圖如圖2所示。主要樹種二維碼標識庫包括主要樹種的唯一編號、種名等信息;主要樹種知識庫包括樹種旅游、樹種文化、樹種故事等信息;樹種庫包括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等樹種的信息;主要樹種圖片庫包括根、莖、葉等圖片數據。
共享e 樹系統(tǒng)樹種二維碼中存儲信息收到二維碼容量和解析難度限制,不適合存儲大量數據信息,因此,對共享e 樹系統(tǒng)樹種二維碼存儲數據結構的設計以精簡和可擴展為原則,樹種二維碼存儲數據包含樹種編號、樹種名稱、樹種拉丁名、樹種所屬種屬、樹種特征。其中編號字段代表樹種的唯一編號,可通過該字段的值和云端數據服務接口獲取該樹種的詳細信息。共享e 樹系統(tǒng)樹種二維碼字段信息說明表如表1所示。
通過掃描樹種二維碼,解析樹種二維碼結果將以文本數據的形式呈現,掃描樹種二維碼獲得樹種數據實例如下:
編號:110201
種名:銀杏
拉丁名:Ginkgo biloba L.
種屬:銀杏科、銀杏屬
特征:喜光,深根,果實可藥用,活化石
根據中國林業(yè)網中主要樹種、最美樹種名木、中國樹木博覽園等權威網站和收集的部分樹種信息,設計共享e 樹系統(tǒng)樹種表包含字段編號、樹種編號、學名、別名、拉丁名、門、綱、目、科、屬、種、關鍵詞、分布區(qū)域、保護級別、形態(tài)特征、主要變種、生長習性、產地生境、繁殖方式、栽培技術、病蟲防治、造林技術、海拔高度、主要價值(食用、經濟、園林、生態(tài)、景觀、藥用、科研)、樹種文化(文章、詩詞、歷史傳說)、古樹名木,共享e 樹系統(tǒng)樹種表結構設計如表2所示。
通過中國林業(yè)網中主要樹種、最美古樹名木、中國樹木博覽園、網絡共享樹種資源、實地采集等多種方式收集主要樹種的文本、圖像等數據資源。文本資源可包括主要樹種的基本屬性(樹種、樹齡、位置、健康狀況等)、文化屬性(旅游、詩篇、歷史、故事等)、科研屬性(科屬種、分布、生活習性等);圖像資源可包括樹種圖像(根、莖、葉、周圍環(huán)境)、旅游圖像(旅游熱點、特色景點等)等。對收集的數據資源進行整理和結構化處理,通過知識分類、屬性分類等方式對文本數據和圖片數據進行整理和結構化,形成計算機容易處理的數據資源。
表1:共享e 樹系統(tǒng)樹種二維碼字段信息說明表
表2:共享e 樹系統(tǒng)樹種表結構設計
圖3:共享e 樹系統(tǒng)數據收集基本流程圖
圖4:共享e 樹系統(tǒng)首頁
共享e 樹系統(tǒng)的數據收集流程分為數據收集、數據合并、數據去重、數據結構化、數據存儲幾個流程,共享e 樹系統(tǒng)數據收集基本流程圖如圖3所示。通過數據收集的數據具有松散、重復率高、無統(tǒng)一結構等問題,通過計算機程序加人工的方式對同一樹種多來源的數據進行合并,計算機程序將不同結構的數據進行合并,人工處理程序不易處理的細碎資源的合并。
數據的去重包括數據結構的去重和數據內容的去重,例如在收集的樹種數據中存在相同的結構模塊,需要刪除其中一個結構模塊,對于意思相近的數據結構模塊,需要通過人工判別處理是否去重,例如樹種名稱與樹種名是同一個含義的字段,通過程序不易把該字段所有的命名枚舉出來,因此,此階段需要人工參與更精確的處理模塊相似性問題的數據。數據結構化是將通過合并、去重的數據按照統(tǒng)一的樹種結構進行處理,并將結構化的數據存儲在磁盤中,為數據庫建庫做準備工作。共享e 樹系統(tǒng)首頁如圖4所示。共享e 樹系統(tǒng)移動端展示頁面如圖5所示。用戶可通過手機掃一掃功能掃描樹種二維碼查看樹種詳細信息。
圖5:共享e 樹系統(tǒng)移動端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