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平麗
“我們需要證明世界經濟能夠為全世界人民服務,需要讓聯合國的所有伙伴都能夠實現公平、公正、共同的繁榮,‘一帶一路提供了這種可能。”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源于對這一“世紀之問”的觀察和思考,中國于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6年來,“一帶一路”建設進展超乎想象,合作領域不斷拓寬,“朋友圈”越來越大?!耙粠б宦贰庇嘘P合作理念和主張寫入了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重要國際機制的成果文件。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作為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進一步凝聚各方共識和合力,推動“一帶一路”合作高質量發(fā)展,為中國和世界共同發(fā)展帶來更多機遇。
哈薩克斯坦緣何成為歐亞大陸交通樞紐
從2014年開始,哈薩克斯坦從傳統(tǒng)內陸國轉型為亞歐大陸運輸樞紐。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fā)表演講,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同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時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自此,“一帶一路”倡議走進全球視野。
2014年,哈薩克斯坦提出“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是全世界最早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國家之一。
對接的重點是實現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一中亞一西亞經濟走廊建設同哈薩克斯坦打造國際物流大通道戰(zhàn)略對接;國際產能合作同哈薩克斯坦加快工業(yè)化進程對接;中國陸海聯運優(yōu)勢同哈薩克斯坦東向海運需求對接:“數字絲綢之路”倡議同“數字哈薩克斯坦”戰(zhàn)略對接。
“一帶一路”倡議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的深入對接,極大改善了哈薩克斯坦基礎設施水平,讓哈薩克斯坦在東西方貿易鏈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推動了本國的經濟發(fā)展和工業(yè)化進程。2018年,哈薩克斯坦GDP增長4.1%,超過預期,人均名義GDP接近1萬美元。
“要致富,先修路”是中國的發(fā)展經驗之一,也切合發(fā)展中國家的關切和需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五大合作重點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設施聯通也具有基礎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中歐班列、蒙內鐵路、中老鐵路、中泰鐵路、瓜達爾港、比雷埃夫斯港、亞吉鐵路等一批“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沿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明顯提升,帶動了貿易、投資和經濟的增長。
“鋼鐵駝隊”創(chuàng)造新發(fā)展機會
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其從中國多個城市始發(fā),截至今年3月底累計開行超過14000列,到達15個國家的50個城市,被喻為貫通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
“渝新歐”班列是開通最早、貨運總量最大的中歐班列,由中國的重慶至德國的杜伊斯堡,全長11179公里。中歐班列的開通,給日益萎縮的德國鐵路貨運網注入一劑“強心針”,讓這個發(fā)達國家的老工業(yè)城市杜伊斯堡重新煥發(fā)生機。
從重慶出發(fā),還有通往東南亞的鐵海聯運大通道,與中歐班列一起,讓“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了無縫銜接,進一步便捷了通道沿線區(qū)域的經貿往來,也助推重慶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一帶一路”為經濟全球化開拓了新空間。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西方國家在社會制度和經濟結構等方面都暴露出問題,自顧不暇。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回歸,一些國家采取逆全球化的做法,提倡“本國優(yōu)先”、不斷“退群”,不再提供公共產品和合作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中國為國際社會貢獻的公共產品,受到廣泛歡迎。
今年3月22日,中國與意大利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意大利成為G7中首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3月27日,中國又與盧森堡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
陳鳳英說,“一帶一路”倡議讓不少發(fā)達國家認識到,有大量基礎設施需求的發(fā)展中國家不光是發(fā)展的洼地,更是發(fā)展的機會。尤其是2015年6月中國提出“第三方市場合作”概念,將中國的優(yōu)勢產能、發(fā)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需求有效對接,契合各方需求,也給各方帶來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共商、共建、共享”促進共同發(fā)展
自2018年11月“松子包機直飛中國”項目啟動以來,更多的中國消費者不出國門就可以品嘗到正宗的阿富汗松子。
項目啟動僅四個月,就有超過1000噸松子出口到中國,這為戰(zhàn)亂中的阿富汗經濟注入了新活力。而2017年全年,阿富汗僅有400噸松子出口中國。
中阿兩國2016年5月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來,貨物貿易額保持了年均11億美元的水平,中國對阿累計投資額近5億美元。中國每年還向阿富汗提供超過150個獎學金名額和1000個左右培訓機會。
“一帶一路”互利共贏的理念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和響應,成為開創(chuàng)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新局的中國方案。2017年9月11日,第7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與全球經濟治理”決議,首次將“共商共建共享”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納入聯合國文件。
2017年9月,中國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簽署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諒解備忘錄,合作幫助沿線發(fā)展中國家提高自己的發(fā)展能力,以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我們需要證明世界經濟能夠為全世界人民服務,需要讓聯合國的所有伙伴都能夠實現公平、公正、共同的繁榮,‘一帶一路提供了這種可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高度評價“一帶一路”。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永亮認為,世界多極化深入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趨勢?!耙粠б宦贰眻猿帧肮采坦步ü蚕怼?,以合作促發(fā)展、以發(fā)展促安全,創(chuàng)新國際合作模式和全球治理模式,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
有著“野生動物天堂”美譽的肯尼亞是世界上最重視環(huán)境保護的國家之一。
在蒙內鐵路建設施工過程中,中國企業(yè)與當地動物保護部門合作,設置了大型野生動物通道14條、橋梁79座、涵洞式動物通道100多處,保障包括長頸鹿在內的所有類型野生動物自由通過。
中國企業(yè)在蒙內鐵路建設過程中還充分體現對肯尼亞文化和自然特色的尊重。沿線車站有的被設計成斑馬狀,有的外形酷似乞力馬扎羅山,有的則是非洲最早民居的模樣。
肯尼亞總統(tǒng)肯雅塔2015年視察項目工地時表示,“肯尼亞的米軌鐵路是在英國人的皮鞭之下修建的。蒙內鐵路則是友好的中國人民和肯尼亞人民用合作的汗水修建的?!?/p>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張茂榮指出,中國認為文明存在差異,卻無優(yōu)劣之分;文明各有特色,卻無高低之別。中國不先入為主,不企圖征服和改造其他文明,而是通過彼此尊重、求同存異、交流互鑒,避免“文明沖突”,實現“文明和諧”,使不同文明并行不悖、多元共存,形成促進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合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說,“一帶一路”倡議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提倡以對話解決矛盾沖突,促進了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增進了國家之間的友誼與和諧。
6年來,“一帶一路”開展了廣泛的人文交流與合作,從文化藝術、教育、衛(wèi)生、體育延伸到環(huán)保、科技、旅游、媒體合作,與經濟、民生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耙粠б宦贰睆娬{建設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絲綢之路,給沿線國家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促進了民心相通,為“一帶一路”奠定了人文基礎和民意基礎,形成可持續(xù)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