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亮亮 楊杰佳
(解放軍第904醫(yī)院<常州院區(qū)>特診科 江蘇 常州 213000)
糖尿病是臨床中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在老年人群體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同時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病后容易誘發(fā)相關并發(fā)癥,對于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均產生嚴重影響。由于患者需要終身堅持服藥治療,在長期治療過程中患者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將會進一步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和預后改善。因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一方面需采取規(guī)范化的治療,另一方面還需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特別是需加強老年人患者的心理護理,以改善其負性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1]。本次研究將分析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個性化護理,對于其心理狀態(tài)和主觀幸福感的具體影響。
抽取院內2018年1—12月診治的84例糖尿病老年病人為回顧分析對象,利用數(shù)字表法來分組,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包括患者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范圍60~91歲,年齡均值(70.4±0.3)歲;病程1~9年,病程均值(4.2±0.3)年。對照組:包括患者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范圍60~90歲,年齡均值(70.3±0.5)歲;病程1~10年,病程均值(4.3±0.4)年。兩組研究對象上述線性資料組間比較均衡度高(P>0.05)。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配合常規(guī)護理,主要措施有給予患者生活起居護理、飲食指導以及運動指導等;而觀察組則在該基礎上配合個性化心理護理,主要措施如下:(1)首先需要與老年患者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建立暢通的護患溝通橋梁。通過交談了解其內心想法和感受,盡快掌握老年患者性格特點,并結合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估結果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2)通過交流了解其對于自身疾病的錯誤認知,詳細向患者講解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于疾病康復所產生的影響,并闡述樂觀情緒與病情康復之間的關系。在患者出現(xiàn)消極情緒時給予心理疏導,在出現(xiàn)樂觀情緒時則進行表揚,同時鼓勵患者對生活中感到快樂及幸福的小事進行記錄在睡前回顧,對感到快樂事情的發(fā)生原因進行總結進而提升患者幸福感;(3)引導患者回憶在生活中或治療期間由醫(yī)護人員給予的幫助,并通過電話或短信等方式表達感謝。同時可運用轉移注意力等方法引導患者多參予興趣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滿足感及自豪感;(4)通過播放節(jié)奏舒緩音樂并引導患者靜坐放松,同時保持深呼吸,促進其維持松弛狀態(tài)提高老年患者的身心舒適度。
參照SCL-90心理狀態(tài)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的健康程度進行評估,此量表包含九個不同維度,分值與患者心理狀態(tài)健康程度呈負相關;應用GWB主觀幸福感測評量表對患者的主觀幸福感進行評估,該量表中共計六個不同維度,分值與幸福感呈正相關。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指標的變化情況。
研究中涉及數(shù)據(jù)均利用SPSS17.0分析,均數(shù)的±標準差以()描述,行t檢驗,采用率則以%描述,行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之前SCL-90和GWB量表評分并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GWB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而SCL-90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健康狀態(tài)和主觀幸福感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心理健康狀態(tài)和主觀幸福感評分對比(,分)
組別 n SCL-90量表 GWB量表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2 172.64±19.62102.42±8.17 35.24±3.17 52.35±4.91對照組 42 171.95±20.06162.37±13.68 36.16±4.02 42.08±5.62 t - 0.628 8.241 0.371 7.982 P - 0.103 0.000 0.062 0.000
兩組患者護理之前各項血糖指標對比并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現(xiàn)階段臨床中對于糖尿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患者在長時間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特別是焦慮和抑郁情緒比較典型,將會對患者疾病進展以及治療效果產生影響。通過護理干預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及負性情緒,是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提升預后效果的有效手段[2-3]。本次研究中,對于觀察組采取了個性化心理護理,結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具體心理特點,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案,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其疏導負性情緒。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之后心理狀態(tài)和主觀幸福感均好于對照組,并且血糖指標的控制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這提示,通過采取個性化的心理護理,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提升其幸福感,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其血糖指標控制效果,這對于促進患者康復以及提升治療效果等均具有重要意義[4]。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
組別 n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HbAlc(%)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2 7.89±0.82 6.51±0.41 10.44±1.08 8.72±0.36 6.24±0.53 5.51±0.31對照組 42 7.76±0.91 7.03±0.64 10.39±1.12 9.41±1.01 6.21±0.54 6.10±0.46 t-1.026 4.392 0.615 6.024 0.173 5.164 P-0.057 0.000 0.074 0.000 0.502 0.000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個性化心理護理,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和主觀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