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紅 張小瑜 楊亞男 朱惠莉 周?。ㄍㄓ嵶髡撸?/p>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zhàn)區(qū)空軍醫(yī)院心內(nèi)科 四川 成都 610021)
急診PCI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發(fā)病后的主要治療手段,但部分患者在急診PCI后出現(xiàn)無復流情況,預后較差,為促進患者冠脈復流,臨床主張在急診PCI前應用替羅非班[1-2]。替羅非班的給藥途徑主要為靜脈注射、冠狀動脈內(nèi)注射,臨床上關于不同給藥途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存在爭議,針對這一問題,本研究展開討論。
選擇我院就診且行急診PCI治療的76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17年1月—2018年8月)進行回顧性研究,本研究分組方法為隨機數(shù)字表法,經(jīng)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38例,其中,對照組的年齡為55~81歲,平均(67.65±10.37)歲,有男21例、女17例;觀察組的年齡為54~82歲,平均(67.93±10.41)歲,有男20例、女18例。組間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且研究對象均對研究知情同意。
所有患者均行急診PCI治療,PCI術(shù)前,對照組經(jīng)靜脈注射應用替羅非班,觀察組經(jīng)冠狀動脈應用替羅非班,注射劑量均為10μg/kg,注射3min后,兩組均給予替羅非班靜脈滴注,滴注速率為0.15μg/(kg·min),持續(xù)靜脈滴注36h。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TIMI血流分級,其中,TIMI血流分級分為0級(冠脈遠端無血流灌注)、1級(冠脈遠端有少許血流灌注,無法充盈)、2級(冠脈遠端有血流灌注,經(jīng)至少3個心動周期可達到充盈狀態(tài))、3級(冠脈遠端有血流灌注,在3個心動周期內(nèi)即可達到充盈狀態(tài))。
評價標準:(1)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2)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緩解;(3)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未緩解,甚至加重??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應用SPSS19.0軟件,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分別行χ2、t檢驗,P<0.05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觀察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d)
表2 兩組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復正常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d)
組別 n 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復正常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8 3.09±1.14 9.52±1.79對照組 38 4.58±1.62 11.74±2.23 t - 4.637 4.786 P - 0.000 0.000
兩組治療后的TIMI血流3級例數(shù)均較治療前增多(P<0.05),而治療后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TIMI血流分級的比較(例)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屬于冠心病中病情較嚴重的一個類型,其發(fā)作通常較突然,病情發(fā)展迅速,臨床上需對患者開展急診PCI治療,以免其心肌梗死面積繼續(xù)擴大[3]。急診PCI包括經(jīng)皮冠狀動脈球囊血管成形術(shù)、冠脈支架植入術(shù)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冠脈血流灌注,但部分患者術(shù)后由于血小板聚集性強,易形成血栓,出現(xiàn)無復流情況,對其預后較為不利。
現(xiàn)階段,臨床上針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shù)后無復流情況,主張采用替羅非班治療。替羅非班是一種具有高度選擇性的抗血小板藥物,可作用于血小板Ⅱb受體、Ⅲa受體,與血小板Ⅱb/Ⅲa受體有效結(jié)合,抑制血小板活性,減少血小板聚集,有利于減少血栓形成,解除冠脈阻塞狀態(tài),促使患者冠脈復流[4]。
綜上所述,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PCI圍手術(shù)期冠狀動脈內(nèi)應用替羅非班,其效果要優(yōu)于靜脈注射替羅非班,其安全性良好,且冠狀動脈內(nèi)給藥可加快患者心肌酶恢復,使其早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