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妮,楊 青(通訊作者)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超聲診斷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患者女,64歲,因體檢發(fā)現(xiàn)乳腺包塊來我院就診。體格檢查:雙乳無發(fā)熱、紅腫、疼痛、乳頭溢液等癥狀。左乳1點鐘方位觸及一質韌腫塊,大小1.0cm×0.5cm,表面光滑,邊界尚清,活動度尚可,無壓痛。查血清腫瘤相關物質(TAM)、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9-9、CA125、CA242)等多腫瘤標志物均為陰性。
超聲檢查:左乳1點鐘方位探及低回聲結節(jié)(圖1),大小約7.1mm×9.8mm,距皮9.2mm,距乳頭26mm,界尚清,形態(tài)欠規(guī)則,內回聲欠均勻,CDFI:內可見少量血流信號。左側腋窩未見異常腫大淋巴結影像。超聲提示:左乳實性結節(jié)(BI-RADS:3類)。鉬靶檢查(圖2):左乳增生、致密,呈結節(jié)狀、片狀改變,左側乳頭、皮膚未見明顯異常。鉬靶提示:左側乳腺增生。
圖1
圖2
行左乳腫塊微創(chuàng)旋切術,術中快速冰凍病理結果示:左側乳腺纖維腺瘤,伴腺病,局灶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導管腔內見粉染分泌物。術后免疫組化結果示:左乳分泌型癌。
乳腺分泌型癌(secre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SCB)因首次報道時患者為幼年女性,故又稱幼年性乳腺癌,是一種非常罕見的低度惡性乳腺癌,占所有浸潤性乳腺癌的百分比小于0.15%,其發(fā)病年齡為3~87歲,無特異性。2012年《WHO乳腺腫瘤組織分類》將其歸類為罕見類型和變異型腫瘤,并定義為“一種罕見的、低級別、染色體易位相關性浸潤癌,具有實性、微囊性或管狀結構,可產(chǎn)生細胞內和細胞外分泌物”。其臨床表現(xiàn)多無特異性,通常表現(xiàn)為緩慢生長的無痛性包塊,邊界較清晰,活動度良好,與乳腺纖維腺瘤類似,易誤診為良性腫瘤。腫塊的肉眼觀察與其他類型乳腺癌無明顯區(qū)別,其確診依靠病理檢查,主要病理特點[1]是在腫瘤細胞胞質和腺腔樣結構中出現(xiàn)糖原染色(PAS)物質,腫瘤細胞可分成微囊狀、小管狀和實性片狀三種結構,其細胞形態(tài)可分為胞質含嗜酸性顆粒的分泌細胞(A型)和胞質呈透明空泡樣的分泌細胞(B型)。SCB的預后較一般乳腺癌好,但其治療方法尚無統(tǒng)一意見。
關于乳腺分泌型癌的超聲表現(xiàn)的報道較少,根據(jù)文獻報道[2-5]SCB主要超聲表現(xiàn)為:①腫塊形態(tài)多不規(guī)則,或呈類圓形;②病灶邊界不清,有時可見微小分葉,但無明顯毛刺樣邊緣;③腫塊呈實性,內部表現(xiàn)為低回聲或等回聲,無囊性回聲,可伴有微小鈣化;④腫塊后方回聲增強或無明顯變化;⑤CDFI檢查腫塊內部可見中等或較豐富血流信號;⑥腫塊較大時(最大直徑≥2cm),可出現(xiàn)腋窩淋巴結的腫大;⑦其發(fā)病部位可位于乳腺的各個象限,但以乳頭和乳暈區(qū)多見;⑧少數(shù)病例可表現(xiàn)為囊樣擴張的導管內見實性占位,同時可伴有乳頭的血性溢液。SCB的超聲表現(xiàn)總體而言無明顯特異性,與乳腺的良性腫瘤及其他類型的惡性腫瘤的超聲表現(xiàn)較難鑒別。有報道[5]提出超聲彈性成像可以客觀的評價乳腺腫塊的硬度,評4分及以上提示惡性可能性大,因此有助于SCB與其他良性腫瘤的鑒別。本例乳腺分泌型癌腫塊形態(tài)欠規(guī)則;邊界尚清晰,邊緣可見微小分葉;內部回聲欠均勻,呈低回聲,內未見明顯鈣化影;腫塊后方無回聲增強及減弱;CDFI示內部血流信號不豐富;腋窩淋巴結無異常腫大,其超聲表現(xiàn)與相關文獻報道基本相符,但腫塊內部血流信號較少,這可能與腫塊體積較小,發(fā)現(xiàn)較早,腫塊內部的新生毛細血管較少有關,其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本例SCB的超聲表現(xiàn)與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表現(xiàn)更相似,而與常見乳腺惡性腫瘤的超聲表現(xiàn)不一致,如微小鈣化,邊界不清晰,邊緣呈毛刺樣、蟹足樣改變,內部血流信號豐富等,因此造成了誤診。同時本例腫塊未進行超聲彈性成像檢查,未評價腫塊的硬度,在這一點上無法與良性腫塊進行鑒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診斷的困難,造成誤診。綜上,超聲檢查對SCB的診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無明顯的特異性,因此,在進行超聲檢查時應仔細甄別,同時可對腫塊進行彈性成像檢查,有助于提高診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