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學(xué)院副教授 范志紅
經(jīng)常有人說,開始吃雜糧之后,總感覺肚子里的氣多了;還有人說,吃雜糧后肚子脹,甚至胃也脹……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不適合吃雜糧呢 ?
這里的情況很復(fù)雜,咱們分幾類來慢慢說。
第一類情況:原來很少腸道排氣(放屁),現(xiàn)在明顯有增加,排氣的味道不明顯,其他沒有什么不舒服,但略有尷尬。
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我們只知道全谷雜糧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運動,其實它們還有一定比例的抗性淀粉,即不能在小腸中被徹底消化吸收的淀粉。有的雜糧品種還含有少量低聚糖和葡聚糖。進入大腸之后,這些成分被微生物發(fā)酵,產(chǎn)生氫氣、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對腸道產(chǎn)生輕微刺激,隨著腸道的運動,氣體排出體外。
老人們常說,腸道要通氣。有一定的抗性淀粉和低聚糖進入腸道,有利于腸道中益生菌的增殖繁榮,還能產(chǎn)生一些短鏈脂肪酸,有益降低血脂,幫助抑制有害菌,對預(yù)防慢性疾病和腸癌都是有好處的。過一段時間之后,隨著腸道菌群的調(diào)整,消化系統(tǒng)的逐漸適應(yīng),腸道產(chǎn)氣的數(shù)量會減少到正常范圍。
第二類情況:不僅排氣增加,而且肚子脹。
這說明這類人的消化能力跟不上,本來在小腸里能被消化吸收的淀粉沒有被消化,導(dǎo)致進入大腸的淀粉太多。很可能您的腸道菌群也不正常,不能幫您有效處理這些沒消化的食物。
第三類情況:都說吃雜糧能防便秘,使便便的數(shù)量增加,但原本能正常排便,吃了雜糧之后,反而不能天天按時排便了。
這說明這類人的腸道還不適應(yīng)雜糧,或攝入食物的熱量有明顯減少,身體力量下降了。因為雜糧飽腹感更強,而且消化吸收率也比白米白面食物要低。一些人本來食量就很小,換成雜糧之后,很容易出現(xiàn)熱量攝入下降的情況,影響到了腸道的運動能力。
第四類情況:吃了雜糧后,胃里脹得很不舒服,吃不下其他東西,身體反而更乏力。
這類情況就比較麻煩了,說明胃腸功能非常差,對雜糧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吃了雜糧后不但沒有增加營養(yǎng),反而因為吃不下其他食物而導(dǎo)致營養(yǎng)素缺乏。所以,如果胃腸功能確實很弱,不建議直接采用這些雜糧食譜。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胃腸功能不好的人,就只能一輩子吃白米白面呢?
并不是!只要注意方式方法,胃腸功能弱的人也能輕松吃雜糧,得到它的營養(yǎng)好處。
對消化能力比較弱的人來說,吃全谷雜糧時可以采用以下7個大招。
大部分人缺乏烹調(diào)全谷雜糧的經(jīng)驗,以為直接放在電飯鍋里就行了。殊不知,電飯鍋的普通煮飯或煮粥功能是為精白米而設(shè)計的,不是為各種雜糧設(shè)計的。除了小米之外,多數(shù)雜糧種皮緊密,吸水速度很慢,直接和大米一起放入電飯鍋里當然不行。
如果煮不軟,那些硬邦邦的糧食粒,可不是每個人的胃腸都能扛得住的。
簡單的方法是:先把雜糧洗凈,加水1.5倍,在冰箱里浸泡一夜之后再煮飯。在它們吸飽了水之后,煮起來就比較容易了。煮的時候,建議用電飯鍋或電壓力鍋的雜糧飯功能。
煮到軟爛狀態(tài)時,雜糧會放出濃濃香氣,吃起來口感也很豐富、很愉快,絕大多數(shù)人可以接受,長出磨牙之后的幼兒也很喜歡。
把雜糧提前一夜泡上,操作并不麻煩。但還有一個更加簡單的方法,就是買個有預(yù)約功能的電飯鍋或電壓力鍋,把食材統(tǒng)統(tǒng)加進去,預(yù)約8小時,然后該睡覺睡覺,該上班上班,到了飯點兒直接打開吃就行了!
不必因為雜糧的營養(yǎng)好,血糖指數(shù)低,就立刻追求純雜糧的主食。膳食指南中推薦每天吃50~150克的全谷雜豆,只占一天主食干重的20%~50%。所以,比較合理的方法是雜糧和白米搭配吃。畢竟我們的胃腸多年習(xí)慣于精白米面了,要給它一個適應(yīng)的過程。
比如說,先加10%~20%的雜糧,等身體適應(yīng)了,沒什么不舒服了,加到30%,然后再加到40%、50%……對沒有糖尿病的人來說,50%的比例就可以了,不必百分之百。
除了循序漸進添加之外,加什么品種也很重要。
對大部分消化能力弱的人來說,不妨先放糙米、小米、燕麥片,別上來就加豆子。
小米顆粒小、吸水快,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熟。如果能提前泡30分鐘再煮,就更能達到柔軟的口感。正因如此,在白米白面時代到來之前,它是中國北方人三千年來最受歡迎的主食。
糙米(包括淡褐色、淡綠色、紅色、黑色、紫紅色等顏色的糙米)就是碾磨之前的大米,除了不容易吸水、有一點咀嚼感之外,和精白大米的口味基本上一樣。
如果對糙米都接受不了,可以先試試留胚米或胚芽米。它們是介于糙米和白米之間的產(chǎn)品,把外面的種皮磨掉了,但又保留了比白米多的營養(yǎng)成分。也可以試試蒸谷米,它是稻谷帶殼蒸過再碾磨的米,能保留更多的營養(yǎng)成分,血糖指數(shù)也比精白米低。這兩類稻米產(chǎn)品都比較容易吸水,可以和白米一起下鍋煮飯,如果能提前泡30分鐘,就更為柔軟。
還有一個推薦的食材,就是生燕麥片。去超市雜糧區(qū)找一下壓扁的生燕麥片,不是袋裝的即食燕麥片哦。因為已經(jīng)壓扁,種子結(jié)構(gòu)被打破,吸水速度比較快,所以把它們和大米放在一起直接煮飯就行了。煮完之后,燕麥片會脹起來,有點Q彈的口感。
煮雜糧飯,要比煮白米飯要多加點水,因為不少雜糧很吃水,比如燕麥。稍微多放一點,可以讓淀粉更容易糊化變軟,口感就會柔軟一些。
通常煮大米飯的時候,1斤大米會吸進去1.3~1.5倍的水。雜糧飯要煮軟的話,需要1.5~2.0倍的水。如果水放得少了,雜糧飯就會比較硬。
當然,從煮的時間來說,也適合略長一點。如果把提前浸泡好的雜糧做成蒸飯,需要至少45分鐘,還可以再延長點,反正用電蒸鍋是可以定時的。飯煮好之后別急著開蓋子,再燜一會兒,口感會更好。
雜糧飯剛出鍋的時候,還是柔軟可口的。但不少雜糧中所含的直鏈淀粉比較多,冷了之后就會發(fā)生“老化回生”的過程,變得越來越硬,不好消化,吃了容易產(chǎn)氣脹肚。所以,消化不太好的人,一定要趁熱吃雜糧飯,胃腸才會舒服。但是,一次煮多了雜糧飯,真的吃不完,或者嫌每次煮飯?zhí)闊胍淮味嘀簏c吃幾頓,該怎么辦呢?是不是會變硬呢?
方法很簡單:把它分在幾個保鮮袋里,放冷凍室凍起來,就不會變硬啦!吃之前拿出來,不用化凍,直接放在蒸鍋里蒸10分鐘就好了,柔軟如初。
在煮雜糧飯的時候,加一點糯米、棗肉、葡萄干等配料,能讓雜糧飯更美味。
糯米可以把松散的雜糧黏在一起,而且增加柔軟的口感;棗肉和葡萄干可以提供自然的香甜味道,讓雜糧飯吃起來更生動更甜美。
對于糖尿病患者以外的人來說,水果干中少量的糖并不會造成血糖的大幅度波動,還能引入水果中的鉀、鎂、果膠等有益成分呢。
實在不行,還有豆?jié){機、破壁機這類神器幫忙呢。選擇米糊功能,然后把雜糧和水加進去,1倍雜糧加20倍水,就可以變成雜糧米糊了。用它替代白米粥,既美味,又營養(yǎng),特別適合咀嚼能力差,或者只能吃流食半流食的人來補充營養(yǎng)。都成糊糊狀態(tài)了,您難道還覺得吃起來很“粗”很傷胃么……
消化弱并不是完全拒絕雜糧的理由。這7個大招,總有一款適合您……只要吃得合理,過一段時間,您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胃腸越來越強健,精神頭也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