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南翔
2月14日 晴
毫不隱瞞地說,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我語文成績很差,尤其是作文水平。不說寫整篇作文,就是遣詞造句也常常出現(xiàn)錯字或病句,為此,我沒少挨老師的批評,父母也大傷腦筋。
難道我真的很笨嗎,怎么學不好語文呢?而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chǔ),是知識傳承的橋梁,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工具,總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所以,我一定要想辦法學好語文,提高作文水平。于是,從四年級上學期開始,我就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每天,除了認真聽講語文課之外,課余時間也認真復(fù)習,不留一個疑難題,該背的我一定認真背,不要求背的我也爭取背會,不但要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加以理解,而且給詞語造句,這樣既積累了詞匯,又訓(xùn)練了語句。每天做好作業(yè)后,爭取寫一篇日記。
有一天夜里,做好作業(yè)后,我就開始背當天上的《三顧茅廬》課文,背一遍、二遍、三遍,還是沒有背會,這時我眼皮打仗了,“快去睡覺吧?!毖燮じ嬖V我??墒?,我的大腦又阻止我:“不能睡,你一定要拿出實際行動來兌現(xiàn)學習計劃,一定做到言行一致,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我的大腦還用“頭懸梁錐刺股”這個古人苦學勵志的故事來提醒我,鼓勵我,我不禁精神一震,立馬喝口茶,提提神,又接著背起來,直到背得滾瓜爛熟才上床睡覺。
還有一次,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最好的同學來我家邀請我去公園看雜技,說,不僅有猴子,表演還有鴕鳥和老虎,是東北來的馬戲團,節(jié)目特別精彩。說真的,那一刻我很心動,很想去看,可是,我正在寫《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課文的讀后感。這篇課文講的是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的故事,他歷盡千辛萬苦寫了104卷428萬多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那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感動著我,激勵著我。我腦子里馬上涌出很多的感受和體會想寫出來,于是,我對同學抱歉地笑笑,婉言拒絕了。
“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份辛苦一分才?!?,數(shù)學家華羅庚這句名言說得真好,通過不斷的努力,刻苦學習,我的語文成績在一步步提升,我的作文水平也在一點點提高。特別是五年級下學期,我寫的一篇作文《我們班的小諸葛》不但在報紙上發(fā)表了,而且在全國小學生征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現(xiàn)在我讀初一了,我的語文成績,一直排在班上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