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北三環(huán)中國文聯(lián)宿舍,曾經(jīng)居住過一位老人,他叫呂厚民,曾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他還有一個身份,則是中南海專職攝影師。
2014年秋,也就是呂老離世前一年的一天,我來到同鄉(xiāng)呂老家,對他進行了我職業(yè)生涯中的一次永遠不會忘記的特別采訪。
記得落座之后,呂老遞過來一張名片。
這張名片,讓我大為驚奇,上面赫然印著毛澤東手書“呂厚民同志/毛澤東/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七日”。
這注定是一張舉世無雙的“偉大的名片”!
翻閱著一張張記錄歷史景深中偉大而又平凡瞬間的照片,呂老當時娓娓道來,講述了一張張照片背后的故事。
1928年9月,呂厚民出生在松花江畔的黑龍江省依蘭縣。還是在中學讀書的時候,學校里一位中國教員,經(jīng)常擺弄一架日本產(chǎn)折疊式的照相機。那個神秘的“黑匣子”,撩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可是他連摸一下都不成。于是,他暗下決心,等以后有錢了,第一件事,就買一架照相機。東北解放了,他到縣師范培訓班經(jīng)過培訓后,到農(nóng)村當上了一名小學教員。1948年,東北電影制片廠(長春電影制片廠前身)到依蘭縣招考工作人員,他被錄取了,分配到照相科,從事膠片的沖洗、放大和整理資料工作。由于工作認真負責,他進步很快,第二年就入了黨,并被調(diào)到了新成立的北京電影制片廠照相科工作。然而,讓他更意想不到的是,1950年1月,他被調(diào)到了中南海,任攝影師。
雖然時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可是呂老還清楚記得,報到那天,他帶著簡單的行李,興致勃勃地來到了中南海警衛(wèi)局報到。熱情接待他的,是時任中央警衛(wèi)局副局長的汪東興。汪東興告訴他,他被安排在警衛(wèi)局第四科,專門給毛主席和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拍照,這是個十分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希望他努力工作,不要辜負組織的期望和重托。
于是,他開始了前后長達12年的不平凡的人生歷程。
呂厚民透過鏡頭攝取下的一個個畫面,已成為記錄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極為珍貴的史料,這是呂厚民的特殊貢獻,人們和歷史將永遠感謝這位老人。每當人們談起此事,老人便如數(shù)家珍,講述他永遠也不會淡忘的當時拍攝每一張圖片的情景。
在呂老所拍攝的數(shù)以千計的攝影作品中,有一張是呂老最為喜愛的,那就是《毛主席和周總理在一起》。
照片上,毛主席和周總理上身微微靠近,微笑著在看毛主席手中的一份文件,不僅表情親切自然,生活氣息濃厚,而且兩位親密戰(zhàn)友長期形成的和諧與默契,通過畫面中的動作和神態(tài),自然地流露和表現(xiàn)出來,成為一張經(jīng)典之作。這張照片,是呂厚民在眾多抓拍的照片中最為滿意的一張。照片發(fā)表后,在國內(nèi)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制成了大幅掛畫,進入了千千萬萬家庭,不僅在呂厚民的心中,而且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許多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雖然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可是呂老在談到這幅照片的拍攝過程時,不僅記憶猶新,而且情緒還有些昂奮。
那是在1953年9月12日由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二十四次會議上。
在這次會議上,他除了拍一些常規(guī)的會議照片外,還時刻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抓拍珍貴的瞬間。那天,是會議的最后一天,他的神經(jīng)繃得更緊了,所以,更加注意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的一舉一動,直到下午散會時,也沒有絲毫放松。而這張經(jīng)典之作,也就產(chǎn)生在這“一直沒有絲毫放松”之中。
那是在大會主席宣布散會之后,臺上臺下的人都陸續(xù)開始離開座位退場。這時,他看到周總理也站了起來,可是卻沒有向退場門的方向走去,而是手里拿著一份文件,朝正在看文件的毛主席轉過身來。見此情景,呂厚民的直覺立即告訴自己:機會來了!于是,他立即急步走近主席臺。這時,毛主席已經(jīng)感覺到了,便立即站了起來。周總理首先給毛主席看自己手中的那份文件,說了幾句什么。從面部表情看,心里很高興。毛主席看了看周總理手中的文件,也很高興,就把自己桌子上的文件拿了起來,翻了兩頁給周總理看,并交談著什么。就在這時,呂厚民按動了快門。
當時的照相設備和技術,是沒法跟現(xiàn)在相比的。雖然呂厚民使用的也算是很先進的美國產(chǎn)的斯比格萊費克斯新聞鏡箱,但用鎢絲燈泡,拍一張須換一個燈泡,就是我們常在電影中看到的燈光一閃“砰”的一冒煙的那種。暗盒里的膠片也是一次只能裝兩片,拍完了得立即拉開暗箱再裝膠片。呂厚民還想再拍幾張,可是當他急忙換上膠片再次舉起相機的時候,毛主席和周總理已經(jīng)離開了。
攝影藝術是一種“瞬間的藝術”,生活中許多精彩場面僅僅發(fā)生在一瞬間。能否敏銳而又及時地捕捉到這稍縱即逝的一瞬間,衡量著一個攝影家的政治敏感性和藝術修養(yǎng),同時,也決定著一個攝影家藝術作品的成敗。
顯然,呂厚民敏銳而又及時地捕捉到了這一“歷史的瞬間”,他獲得了不可復制的成功。
在呂厚民為毛主席拍過的照片中,有一幅這樣的作品:毛主席凝神遠方,身后風起云涌,景色蔚為壯觀,朵朵白云在天上翻滾游動,如詩如畫。蒼茫天地間,一位歷史偉人側身坐在石凳上,陷入沉沉的思索之中……
這幅照片,當時無論在政界還是在評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被稱為是“天賜之作”:把當時的時代與大自然背景,以及當時毛主席的心境,絕妙地融合到了一起,是一幅絕對不可多得的寓意深刻的歷史畫卷。
這幅照片,就是他非常滿意的,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的《毛澤東在廬山》。
呂老介紹說,當時正是1961年的夏天,國際背景是帝國主義反華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而國內(nèi),也處于三年困難時期,毛主席的心情不是很好。毛主席上廬山后,連續(xù)幾天時間不曾合眼,也連續(xù)幾天不見走出房門,呂厚民和秘書、警衛(wèi)員等在他身邊工作的同志,都有些為他擔心,心情也比較沉重。
一個晴朗的上午,毛主席終于停止了辦公,走出了已幾天沒有離開過的屋子,登上了含鄱口。見毛主席出來了,大家心情也頓時開朗起來,緊跟毛主席上了含鄱口。到了含鄱口,開始時,毛主席右手卡腰不說話,站在一個石凳邊望著遠方。大約半個小時后,便坐在了石凳上,同英語翻譯林克談話。過了一會兒,為了讓毛主席休息,林克走了。林克走后,毛主席仍然坐著沒有動,望著遠方的天空,眉宇不展,表情凝重,在沉重地思考著什么。這時,呂厚民發(fā)現(xiàn)毛主席身后的遠處背景非常奇妙:天空湛藍湛藍,白云時卷時舒,漫天飛渡;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的山巒,顯得愈加挺拔堅韌;山下的鄱陽湖上,云蒸霞蔚,紫氣升騰。他突然意識到,時代的背景、大自然的背景、毛主席的心境,此刻完全融合在一起了,真是難得的寓意深刻的歷史畫面。他立即取出一只深黃濾色鏡片裝在鏡頭上,使天空灰暗一些,白云更白一些,毛主席的整個輪廓更加鮮明。
這一瞬間,在呂厚民的鏡頭中凝固成歷史的永恒,成為了他的一幅經(jīng)典傳世之作。
在毛主席同群眾在一起的照片中,《毛主席和小商販》是呂老記憶特別深刻的一張。
那是1953年春天,剛剛建國不久,“鎮(zhèn)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運動正在推進中,毛主席特別忙碌??墒牵痔貏e想要親自到基層聽一聽看一看,于是,于農(nóng)歷正月十五前,在公安部長羅瑞卿和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的陪同下,來到了武漢市。
毛主席在武漢安頓下來之后,便找地方負責人了解情況。毛主席解放前到過武昌、漢口,就是沒有到過漢陽,他很想去看看。
第二天,毛主席坐上了輪船,在羅瑞卿、楊尚昆的陪同下,首先巡視了漢江兩岸。上岸后,毛主席乘興登上黃鶴樓憑欄四望,俯瞰江城景色。這時,幾個小學生突然發(fā)現(xiàn)人群中有他們熟悉的身影,但又不敢相信毛主席真的來到了他們的身邊,便偷偷地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微笑著不作正面回答,卻反問道:“你們看呢?”孩子們相互看了一眼,再看看毛主席,還是不敢相信。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勇敢地擠到了毛主席跟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毛主席看了后,突然大聲告訴同伴們:“就是毛主席,就是毛主席,毛主席下巴上有顆痦子!”于是,孩子們不由得又蹦又跳大叫起來:“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笑著向孩子們揮手點頭打招呼。
對這次毛主席來武漢視察的保衛(wèi)工作,中央警衛(wèi)局非常重視,由警衛(wèi)處長帶領身懷絕技的警衛(wèi)人員負責警衛(wèi)工作??墒?,他們?nèi)f萬沒有想到,剛剛來到黃鶴樓,毛主席就被幾個小學生認了出來。霎時間,“毛主席來了”這一消息便飛遍了武昌的大街小巷。成千上萬的工人、學生和市民將黃鶴樓圍得水泄不通,十分混亂。中央警衛(wèi)局一個處長的鞋子都被擠丟了,可人群還在如潮水一樣的涌過來。眼看秩序就要失控,毛澤東的警衛(wèi)人員趕緊擠到前面,反復大聲喊道:“同志們,請大家讓出一條道,讓毛主席過去!讓毛主席過去!”最后,嗓子都喊嘶啞了,成千上萬的人群中,才艱難地閃出一條縫來。警衛(wèi)處長光著一只腳,帶著警衛(wèi)人員為毛主席開路。
人們拼命鼓掌歡呼跳躍,目送毛主席上船離開碼頭。船到了九江,原本毛主席要下船的,可是當?shù)厝罕娨训弥讼?,岸邊已是人山人海,根本就下不了船。想要群眾離開,是絕對不可能的了。公安部長羅瑞卿心生一計,先下了船,坐進了車里走了。群眾以為車里坐的是毛主席,就跟著車走了。等岸上的人少了,毛主席才下船。那時正是下午,路上的行人不是很多。走到半路,毛主席又要下車走走看看。羅瑞卿和楊尚昆都不同意。毛主席說:“你們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大可不必嘛?!边€是下了車。
在去蛇山的路上,天空飄起了雪花。半路上,毛主席看到一個挑著擔子賣豆腐的小商販,就停了下來,同小商販親切地攀談起來。那個氈帽上、棉衣上落著一層雪花、扎著圍裙的小商販,連賣豆腐的切刀都沒有放下,一副樂呵呵的樣子。還有兩個滿臉笑容的小女孩,癡癡地望著毛主席。毛主席問小商販生意怎么樣,一天能掙多少錢,家住在什么地方,家里幾口人,有幾個孩子,都上學了沒有。小商販都高興地一一作了回答,呂厚民不失時機地抓拍到了這一極為難得的場景。
呂厚民為毛主席拍照,按照組織上的交代和要求,拍攝的題材和內(nèi)容很單一,無非是日復一日的拍攝會議、會見、訪問、視察等公務,只要技術上不出差錯,按部就班,循環(huán)往復,能保證記錄下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的活動過程,也就算完成任務了。但是,呂厚民心中總有一種不滿足于此的想法,總覺得僅僅完成這些是不夠的,還應當在保證完成常規(guī)工作任務的基礎上,有些新的變化,尋找新的“瞬間”。于是,他常常對著一堆堆照片冥思苦想,怎樣才能在題材上開闊思路,拓寬視角,有所變化,將鏡頭深入到領袖們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在記錄領袖們工作和生活的同時,再通過一個個“瞬間”,展現(xiàn)出領袖們偉大而又平凡的另一面。他想,作為毛主席身邊的攝影師,也有義務和責任,多拍一些毛主席各個方面的照片,特別是想為毛主席拍一些工作照,把他在中南海每天為國為民操勞的情景傳達給中南海之外的世界,讓人們對領袖有一些更全面的了解。
呂厚民時刻沒有忘記這一點,一直在捕捉機會。然而,這對于呂厚民說來,也似乎是一件不能輕而易舉就可辦到的事。
1961年夏季的一天,呂厚民見毛主席接見一位友好國家的首腦后,心情很好,實在忍不住的他,便大膽地試著把自己在心里憋了很久的想法對毛主席講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毛主席聽了哈哈一笑,非常痛快地說道:“好啊,我接受你的意見,哪天擺一回姿勢給你。”
過了不長時間,毛主席到杭州視察工作。有一天下午,毛主席在杭州飯店會見完金日成出來之后,看見了呂厚民,就對他逗笑說:“厚民同志,好久不見了,握握手吧?!闭f著,就伸出手來。毛主席說完,大家就都笑了起來。見大伙都笑,毛主席摸不著頭腦,便問:“你們笑什么呀?”警衛(wèi)員對他說:“主席,這幾天您不是經(jīng)常見到呂厚民嗎?”“是嗎?”毛主席自己也笑了,大家又跟著毛主席笑了,而且特別開心,特別放松。這時,毛主席突然間像是想起了什么,又笑著問呂厚民:“你不是要拍我辦公的照片嗎?”呂厚民急忙回答:“是呀,是呀!”毛主席問:“那什么時候拍呀?”呂厚民一聽,更是高興得不得了,趕緊說:“現(xiàn)在行不行?”毛主席說:“不行、不行,我還要去見客人哪。”呂厚民一看表,時間還早著呢,便說:“主席,時間還來得及、來得及。”毛主席轉而笑著說:“好,這次就依你!”
呂厚民急忙回房間拿來閃光燈的時候,毛澤東已經(jīng)在辦公室里坐了下來,正拿毛筆寫一首唐詩,呂厚民一連拍了好幾張。
毛澤東寫完唐詩,呂厚民以為他就要走了,沒有想到他又拿起一份人民日報,看起了一版刊登的社論《古巴必勝 美帝必敗》。看了一會兒,聽呂厚民嘩啦嘩啦搖膠片的聲音,便抬起頭來,問:“完了?”“拍好了,謝謝主席?!眳魏衩窕卮稹C飨玖似饋?,幽默地說:“完成任務了,我該去見客人嘍?!?/p>
這是呂厚民為毛主席拍攝的第一張由毛主席“擺出來”的實際生活的照片。有了這一次讓毛主席當“模特”的經(jīng)歷后,呂厚民就更大膽地為實施自己的設想,策劃、設計和導演出不少傳世作品。
1961年,中央政治局在廬山召開會議。呂厚民已給毛主席拍了不少在會議上、廬山上和別人談話或者散步的照片,可他總覺得還不夠,也不過癮,就總想著給毛主席多抓拍幾張照片,可苦于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機會。開會期間,每天毛主席去會議室參加會議時,都要路過一個大廳。他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主意。于是,他找其他工作人員商量一番后,決定在大廳的墻壁上掛上一幅世界地圖。因為他知道,毛主席平常喜歡看世界地圖,如果在那兒掛上一張世界地圖,毛主席走到那里,肯定會停下來看一看,這樣他就可以趁機拍上幾張照片了。
于是,他和幾位工作人員找來一張世界地圖,悄悄地掛在了大廳的墻上。果然,第二天一早,毛主席路過大廳時,一眼看見了世界地圖,便停下了腳步,全神貫注地看了起來。這時,呂厚民的鏡頭早已經(jīng)調(diào)好,一聲“喀嚓”,一幅《毛澤東看世界地圖》的“工作照”,便誕生了。
毛主席的興趣廣泛,除了喜歡讀書外,還喜歡游泳和散步??墒牵?962年的第一期《體育》雜志上,卻赫然印著一張《毛澤東主席在上海打乒乓球》的照片:毛主席面帶微笑,雙腿交叉站在乒乓球臺前,右手橫握球拍,一派從容、鎮(zhèn)定、自信的大將風度。當時,看到這張照片的中國乒乓球運動員、教練員莊則棟、容國團、丘鐘惠、廖文挺、傅其芳等,激動得不得了,奔走相告。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居然還有精力打乒乓球,關心體育事業(yè)。
其實,他們哪里知道,這張只是毛主席的“藝術真實”而非生活真實的照片,是呂厚民“精心策劃”出的又一張經(jīng)典之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呂厚民看到一張毛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那還是在延安時拍的。他得知毛主席在延安時也曾喜愛打乒乓球,就產(chǎn)生了再給毛主席拍一張打乒乓球照片的想法??墒牵瑓s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但心里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1962年的一天,他隨毛主席去上海,住在上海西郊。到那之后,呂厚民發(fā)現(xiàn)在他們住的地方,有一個不大的健身房,房里放著一張乒乓球臺。于是,他便在心里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要是能給毛主席拍張打乒乓球的照片,該有多好??!于是,他找到毛主席的保健醫(yī)生和衛(wèi)士,談了自己的想法。毛主席的保健醫(yī)生和衛(wèi)士非常贊成,因為他們也因毛主席常常一工作起來就不注意休息而毫無辦法干著急。經(jīng)過商量,他們決定等毛主席出來散步的時候,讓他不走原來的門,而是從另一條路回來,走通往有乒乓球臺的那個門。等毛主席看到乒乓球臺后,再請毛主席打乒乓球。
毛主席在上海駐地一連工作了好幾天不休息。這天,衛(wèi)士好不容易才說服主席休息一會兒出去散散步。主席散步回來后,按照他們的策劃,毛主席沒有走原來的門,而是從另一條小路回來,走通往健身房有乒乓球臺的那個門。毛主席從那個門進去之后,路過乒乓球臺旁邊時,保健醫(yī)生對毛主席說:“主席,請你打一會乒乓球好嗎?”主席一聽,停下了腳步,看了看,說:“打乒乓球?”
毛主席這天心情很好,聽了保健醫(yī)生的話后,便爽快地說道:“好哇?!闭f完,幾步走了過去,便從球臺上握起了球拍。這時,保健醫(yī)生已經(jīng)在球臺的另一邊做好了準備,看主席已做好了準備,便把球發(fā)了過去。主席接到了球,“啪”的一個回扣,把球打了回去,動作非常有力。
于是,一張經(jīng)過呂厚民策劃、記錄一個領袖不為公眾所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真實、生動的狀態(tài),被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了。就是因為呂厚民拍攝的這張《毛澤東打乒乓球》,以至于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又留下了“毛主席愛打乒乓球”的印象。
這張照片在報上發(fā)表后,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事隔不久,毛主席又在北京會見了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和教練員丘鐘惠、莊則棟、容國團等。毛主席微笑著親切地握著中國乒乓球隊女隊員丘鐘惠的手,其他隊員興奮地圍攏在毛主席的身邊,呂厚民又不失時機地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一瞬間。
這兩張毛主席與乒乓球有關的照片,為當時的我國體育界帶來了巨大的鼓舞,曾成為一時頻傳的體育佳話。
這,也算是作為一名攝影師的呂厚民,對我國體育事業(yè)作出的一個特殊貢獻吧。
在政治舞臺上,毛澤東是主席,是領袖,叱咤風云,而他同時也是父親,是長輩,對于他身邊20多歲的工作人員,拋開政治因素和上下級關系不談,對他們也像一個長輩,大家也是一直把他當成長輩來看,當成父親來看。大家在他身邊,都很隨意,也就不覺得他是領袖和主席了。呂老還講述了一個他和一個女大學生談婦科病和如何交男朋友的故事。
當年北京實驗中學有一個叫王桂芹的高三學生,是毛主席女兒李敏的同學。1957年8月,她利用暑假回鄉(xiāng)住了半個月的時間,寫下了日記,記述農(nóng)村走合作化道路后所發(fā)生的變化。李敏看了這篇日記,覺得寫得很好。一次,毛主席同李敏談到她的學習情況時,李敏提到了王桂芹寫的日記。毛主席對那篇日記很感興趣,便讓李敏向王桂芹借來看一看。毛主席看了日記后,很高興,并在日記上作了批示:“每年暑假回鄉(xiāng)一次,極為有益。此文寫得很好?!?958年第四期《中國青年》以“假期回鄉(xiāng)日記”為題,發(fā)表了這篇日記和毛主席的批示。一夜間,王桂芹便成了“名人”。毛主席雖然日理萬機,但是還沒有忘記這個高三的女學生。他讓李敏告訴王桂芹,要注意謙虛謹慎,不要驕傲,好好學習。在毛主席的鼓勵下,王桂芹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
1959年8月,李敏結婚,毛主席同意女兒請王桂芹來參加婚禮,他也想見一見這個女學生??墒牵浅_z憾的是,那天王桂芹因故遲到,毛澤東因有國務活動很快就離開了,因而沒有見到王桂芹。第二天,毛主席又特意讓李敏把王桂芹和她的姐姐王慧芝請到家里來。那天,王桂芹和姐姐來到毛主席的家里后,開始時非常拘謹,不敢說話。李敏指著王桂芹對毛主席說:“她就是寫日記的那個桂芹。”毛主席微笑著非常關切地問王桂芹:“身體怎么樣???”王桂芹回答:“我身體很好,謝謝主席關心?!泵飨又中χf:“你應該找個醫(yī)生?!蓖豕鹎勐犃笋R上回答說:“我常去醫(yī)院找醫(yī)生?!泵飨宦?,便咯咯地笑了起來,其他人也跟著笑了起來。王桂芹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是自己說錯了什么?這時,李敏趕緊解釋說:“爸爸的意思是說你應該找個醫(yī)生男朋友?!蓖豕鹎垡宦?,臉一下子紅了,可是緊張的心理卻放松了下來。原來,毛主席從王桂芹的日記中了解到王桂芹的身體不太好,有婦科疾病,讓她找個醫(yī)生對象方便治病。王桂芹明白怎么回事之后,不好意思地笑了。毛主席說,女孩子的婦科病,結婚就好了。他說他的一個警衛(wèi)員的愛人結婚前有婦科病,吃了好多藥也沒治好。結婚生孩子后,病就沒有了。接著,毛主席又問王慧芝:“你有朋友嗎?”王慧芝回答:“沒有。”毛主席接著問:“怎么不交呀?”王慧芝回答:“不會交?!泵飨又钢蠲?,說:“不會交,你問嬌嬌,她是過來人?!闭f完,自己也笑了起來。事后,毛澤東還是沒有忘記這個普通女學生的病,專門讓工作人員找北京大醫(yī)院的醫(yī)生多次給王桂芹看病。而且,還通過女兒李敏,多次過問王桂芹的身體情況。
一個億萬人民的領袖,一個泱泱大國的主席,一個叱咤風云的偉人,和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大學生談婦科病,引導姑娘如何交男朋友,這與中國人民幾十年來在報紙上看到的、在廣播里聽到的毛主席,該有多么大的反差,該是何等的陌生!而這種反差這種陌生,是多么令人難以置信!
呂厚民的一些珍貴的照片,還會真切地展現(xiàn)出毛主席另一種真實的七情六欲。
毛主席工作十分繁忙,平時很少和孩子們見面,有時竟一連兩三個月見不到一次。因此,一旦見到了孩子,他都非常高興,有時寧可放下手頭的工作,也要陪同孩子們出去散步或玩耍。
一個星期天,在學校住校的兩個女兒和侄子毛遠新都從學?;氐郊抑?。毛主席見了,心里很高興,便放下工作,走出了書房,一手拉著李敏,一手拉著毛遠新,出去散步。毛主席平時走路很快,步子也大??稍诤秃⒆由⒉降臅r候,緩緩地邁著步子,和孩子聊學校的學習、生活,有說有笑,臉上充滿了慈祥的父愛,跟鄰家的大叔領著孩子出來玩耍一樣,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溫馨祥和,讓人感到毛主席原來也是很富有人情味。
在體現(xiàn)毛主席親情方面的照片中,呂厚民最為滿意的,是一張《毛澤東和兩個女兒、侄子在北戴河浴場》。
那是1954年的夏季,毛主席帶著孩子們?nèi)ケ贝骱颖苁?。那天,毛主席在海里游完泳之后,光著脊背穿著短褲在沙地上坐了下來,一只腳還插在沙子里。大女兒穿著泳衣叉腰站在爸爸前面,毛主席扭過頭來跟同樣光著脊背坐在自己右邊的侄子毛遠新在聊著什么,怡然自得地享受著天倫之樂。
這張照片拿去發(fā)表時,曾有人提出,是否需要征求一下毛主席的意見,畢竟毛主席是國家主席,光著脊背是否不雅觀,會影響毛主席的形象?呂厚民說,他拍照的時候,毛主席是知道的,但他沒有阻止。毛主席一向是很大氣的,在跟隨他十幾年的時間里,毛主席從來沒有阻止過自己拍照,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光膀子,也沒有覺得不雅觀。呂厚民還在其他場合給毛主席拍過穿泳裝的照片,可毛主席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照片不要拿出去發(fā)表,影響他的形象什么的。
照片發(fā)表之后,有人這樣評論說,毛主席把他的光膀子大大方方地袒露給中國人乃至全世界,而且和孩子們在一起,聊得那樣開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chuàng)舉,一種少有的氣魄!在全世界的領袖人物中,敢于光著膀子面對世界的人,只有毛澤東一人!
在毛主席的“生活照”中,有一張呂厚民拍攝的唯一的“全家?!保鹤谏嘲l(fā)上的毛主席心情平靜,認真聽著大家的談話。坐在毛主席左側的兒媳劉思齊姐妹和楊茂之,笑得格外開心。如此充滿家庭和睦氣氛和濃厚人情味的時刻,在毛主席風風雨雨的一生中,在毛主席這個特殊的家庭中,是不多見的。而且能用照相機照下來,更是難得。
說起這張“全家?!?,呂老還講述了拍攝這張照片的故事。
1962年4月的一天,毛主席坐在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的沙發(fā)上慢慢地吸煙。對面沙發(fā)上坐著大兒媳劉思齊和楊茂之。他們兩人剛剛結婚,楊茂之剛從蘇聯(lián)留學回來,在空軍學院當教員。
“思齊、茂之,看到你們結婚了,我就放心了。思齊的身體不好,茂之你要多照顧她?!泵飨f。
自毛主席大兒子毛岸英在朝鮮戰(zhàn)場犧牲后,身體一直不太好的兒媳劉思齊,便成了毛主席的一件心事,勸她再找個合適的伴侶好照顧她。開始時,劉思齊不同意。后來毛主席又曾多次勸過,劉思齊才不再堅持。后來,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正在蘇聯(lián)留學的楊茂之。兩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覺得挺合適,毛主席看著心里很高興,便同意他們結了婚。
聽了毛主席的話,老實忠厚的楊茂之連聲回答:“是,是,我一定好好照顧思齊。”因為了卻了一件心事,毛主席心里高興,于是這天把他們找了過來,準備先同他們談談之后,再把毛岸青和邵華叫過來,一起聊聊。
呂厚民聽了,非常高興,他想如果毛岸青和邵華都來了,全家人就齊了,是個難得的機會,一定要給毛主席拍張全家福。
可是,就在這時,毛主席的衛(wèi)士小田進來,說周總理來了。
平時,沒有重要的大事,周總理是很少親自來見毛主席的。毛主席立即讓周總理進來。
見此情景,劉思齊和楊茂之立即站了起來要走,毛主席讓衛(wèi)士小田去送。
周總理走了進來,看到劉思齊和楊茂之,便笑著說:“思齊、茂之你們結婚了,工作學習要好好安排一下。有時間還要多回來看看,你們的爸爸很掛念你們?!眱扇诉B連點頭,跟著小田走了。
這一次毛主席的全家福沒有拍成。
不久后的一個星期天,毛主席來到中南海的一個游泳池游泳。游完之后,毛主席到客廳里休息。也可能是上次沒有見到毛岸青和邵華,毛主席坐下來之后,便叫來了毛岸青和邵華、劉思齊和楊茂之。
按照以往的做法,每個人回來之后,都要向爸爸匯報學習和工作情況。這次聽孩子們匯報時,毛主席面帶笑容,心情很好。這次是呂厚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十幾年中唯一的一次人最多的團聚,而且充滿了家庭的溫馨和和諧,是難得的一次機會。呂厚民抓拍了這一場景之后,不再忍心打擾一家人的團聚,便悄悄地離開了。
毛主席是性格豁達開朗的人,呂厚民從來沒有見過他發(fā)愁生氣甚至發(fā)怒,內(nèi)心深處的另一類情感很難表露出來。
可是,有一次,呂厚民還是用鏡頭抓住了毛主席另一種內(nèi)心情感的表露。
那是1953年秋的一天,中國人民志愿軍文藝工作者歸國觀光團要在中南海接受毛主席的接見。
那天,呂厚民發(fā)現(xiàn),毛主席的臉色一直很凝重。他知道,毛主席的大兒子毛岸英1950年去的朝鮮戰(zhàn)場,一年后就犧牲了??墒牵飨瘺]有立即將這一消息告訴包括劉思齊在內(nèi)的家人,獨自將巨大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還常常給孩子們講述革命先烈們的故事。在接見的時候,首先由一位名叫謝秀梅的女文工團員向毛主席獻花。在獻花時,那女文工團員同毛主席握完手后,突然間情不自禁地擁抱了毛主席,并且激動得淚流滿面。這時,呂厚民發(fā)現(xiàn),毛主席不僅沒有了以往常掛在臉上的微笑,而且,微微地閉上了眼睛,好一會兒沒有睜開。他立即按動快門,把這一感人的場面拍了下來。呂厚民拍完放下相機,發(fā)現(xiàn)毛主席的眼睛還在閉著,同下一個文工團員握手時才睜開。
照片沖洗出來之后,雖然呂厚民很滿意,可是心里卻高興不起來,毛主席那閉著雙眼的神情,一直在眼前揮之不去。他想,毛主席畢竟是一位有血有肉懂感情的父親,在此特定的情景下,肯定勾起了壓抑已久深深地埋在心底的失子之痛,不由得閉眼睛。也許,他的眼中,還含有淚水。
事后,毛主席還為這張照片簽了名,寄給了謝秀梅。
毛主席在自己的照片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送給別人,這是極為少見的。
呂厚民這個幸運兒,在十幾年的時間里,不僅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任務,同時也同毛主席這位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當年,為了讓中央的一些領導休息和活動身體,在中南海,每星期都要在春藕齋舉辦一次舞會,中央警衛(wèi)局文工團演員常去唱歌跳舞。朱德和劉少奇經(jīng)常來跳舞。而周總理因為住在國務院北門,離得遠一些,很少到這里來。毛主席如果在北京的話,一般都會來,呆上一個小時左右,活動活動,休息休息。毛主席跳舞不在行,舞姿也不優(yōu)雅,舞步邁得挺大,像散步,像做操。而呂厚民的舞,卻跳得很好。就是在中南海的跳舞中,與他的愛人從相識到相戀和結婚的。
呂老的愛人叫劉鐘云,當年在中南海中央辦公廳機要局工作,是1948年第一次政治協(xié)商會議時,從北京市公安局調(diào)到中南海的。大家都在一個食堂吃飯,進進出出經(jīng)常見到,互相都認識。在周末舞會上,兩人常在一起跳舞,慢慢有了感情開始相戀。結婚前,呂厚民和劉鐘云去跟毛主席匯報。毛主席對他們表示祝賀,祝他們相互幫助,相親相愛,白頭偕老。但是他們知道毛主席工作很忙,不可能抽出時間參加他們的婚禮,所以,就沒有請毛主席參加他們的婚禮。他們的婚禮是在瀛臺舉辦的。結婚后,呂厚民就從原來住的和毛主席一墻之隔的辦公室附近,搬到了劉鐘云那里去了。
毛主席不讓身邊的工作人員長時間在自己身邊,過一段時間,就要身邊的工作人員下到基層去工作。1957年底,經(jīng)毛主席同意,呂厚民去了新華社。在離開中南海之前,呂厚民和愛人劉鐘云在向毛主席告別的時候,想請毛主席給他題個字。毛主席欣然同意,于是他便把他的筆記本留給了衛(wèi)士李銀橋。當時,毛主席還高興地同呂厚民夫婦照了相。這就是呂厚民同毛主席五次合影中的第一張。第二天,毛主席的秘書把毛主席的親筆手書轉給了呂厚民,就是呂厚民印在名片上的那幾個字。毛主席同時也給劉鐘云題了字。
離開中南海來到新華社后的三年多時間里,呂厚民深入到工廠、農(nóng)村、部隊采訪,拍出了一批優(yōu)秀作品,曾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三年后的1961年春的一天,當時呂厚民正在海南采訪,突然接到新華社廣東分社社長的電話,說汪東興的秘書打來電話,讓他回中南海工作。他立即回到了廣州給汪東興回電話,汪東興告訴他說,毛主席希望他回去工作,向他征求意見,同意不同意回去。他立即表示沒意見,立即回去。就這樣,呂厚民又回到了毛主席的身邊。
回到中南海之后,他才了解到,情況是這樣的:當時正是經(jīng)濟困難時期,毛主席發(fā)現(xiàn)身邊有些工作人員把特供的豬肉什么的往自己的家里拿,就說“我身邊有老鼠”,要黨支部整風。整風以后,有的人走了,毛主席就又想起了呂厚民,就讓他回來了。
呂厚民同毛主席拍攝的第二張合影,倒是毛主席主動提出的。這,對于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來,是很少見的。
那是1958年,即他離開中南海一年以后的一天,他到中南海去采訪中央的一次會議。會議結束后,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領導人走到會議室外同會議代表照大合影。照完之后,毛主席正要離開的時候,看見了呂厚民,就主動走了過來,伸出手和呂厚民握手。當時,身背照相機、電池包,左手拿著閃光燈的呂厚民,沒有想到毛主席會主動走過來同他握手,沒有思想準備,一條腿還沒有站穩(wěn),手就被毛主席那溫暖有力的大手握住了。這一少有的場面,被當時在現(xiàn)場采訪的新華社記者呂相友抓拍到了。毛主席緊緊握著呂厚民的手,親切地問他最近又到哪些地方去了,工作怎樣,又問了家庭等很多情況。那天,毛主席雖然也同一些代表合了影,但是,毛主席是首先同呂厚民握手并合影的,并且談話時間最長。
這次同毛主席的合影讓呂厚民最為難忘。一方面不僅是毛主席主動先同他握手,還因為他雖然離開了中南海,離開了毛主席的身邊,可毛主席仍然沒有忘記他,還在關心他的工作和家庭生活,讓他心里感到了一種深沉的父愛,無比榮幸,無比溫暖。呂厚民同毛主席的第三次合影,是1961年在廬山。那天,幾個工作人員陪同毛主席出去散步,毛主席同大家說說笑笑,氣氛很好。那次,毛主席同幾個工作人員都合了影。
1963年2月的一天,他正隨毛主席在杭州,新華社給毛主席的秘書來電話,說呂厚民的《歡送志愿軍歸國》攝影作品,在古巴舉辦的國際攝影展上獲得了一等獎,古巴有關方面邀請他前去訪問。汪東興將這一消息報告給毛主席,毛主席聽了,很高興,便讓汪東興征求呂厚民的意見。這時,總社的好朋友已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他,他聽了之后,心里特別高興,一是作品獲了國際大獎,二是能到古巴去訪問??墒?,他又顧慮起來,毛主席能同意他去古巴嗎?正在這時,毛主席讓秘書找到他,說征求他的意見,愿意不愿意去古巴。他一聽毛主席如此關心他,心里很激動。那時,呂厚民出過兩次國,一次是去朝鮮采訪志愿軍回國,另一次是作為中國新聞代表團成員,隨周總理訪問緬甸。古巴是拉丁美洲國家,他心里很想去看看,于是就回答說:“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如果有機會去拉丁美洲看看,增長一些知識也好?!蓖魱|興把呂厚民的意思跟毛主席匯報后,毛主席就親自批準了他的古巴之行,由此他也成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第一個因獲獎應邀出訪外國的攝影家。
那次,呂厚民在古巴呆了一個月,參觀了古巴的工廠、農(nóng)村,游覽了風景名勝,拍攝了幾百張照片,收獲不小。第二年,為了紀念中古人民的友誼,中古友好協(xié)會、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在北京還舉辦了“呂厚民訪問古巴攝影展覽”,展出了150張照片。當時,我國同古巴的往來并不頻繁,在雙方的人民眼中,對方都是一個陌生而又遙遠的國家。呂厚民所拍攝的照片,正好從各方面反映了古巴的社會、風俗、民情,觀眾特別多,反響非常熱烈,還受到了前來參觀的各國友好使節(jié)的好評。
有一次,那是呂厚民從古巴回來不久的一天,呂厚民跟隨毛主席坐專列去江西。毛主席出去視察,常常就在火車上待著,不愿意打攪當?shù)馗刹?。如果要找誰談話,就到車上談。這次專列到了南昌郊區(qū)停車后,毛主席下了車,大家也跟著下了車,要陪同毛主席在田間散步。毛主席一見呂厚民,便笑著說:“呂厚民同志,好久不見了,握握手吧?!闭f完,就真的伸出大手來,向呂厚民走了過去。呂厚民立即迎了上去,緊緊地握住了毛主席的手。這時,大家又都哈哈笑了起來。毛主席一時挺納悶兒,問大家笑什么,可大家誰都不肯說,還是大笑。大家越笑,毛主席就越不明白,最后,還是呂厚民跟毛主席解釋說:“我這些天不是一直在你身邊嗎?”毛主席一聽,也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呂厚民等陪同毛主席在田間散步,不一會兒,毛主席突然問他在古巴的所見所聞。毛主席提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對各個方面都感興趣。
從古巴回來之后,呂厚民曾給新華社寫過內(nèi)參,匯報對古巴社會、政治等方面的了解。所以當毛主席問的時候,就作了詳細的匯報。毛主席聽得非常認真,不時點點頭,表示很滿意。當毛主席聽了呂厚民還搞了訪問古巴攝影展覽,笑了笑,對身材不高的呂厚民說:“呂厚民,你還不錯嘛,短小精悍?!泵飨倪@句話,又引起了大家的笑聲。
1965年,呂厚民從北京被調(diào)任新華社江蘇分社攝影組組長,攜愛人和三個孩子舉家遷至南京。
呂厚民離開了中南海,可毛主席卻一直沒有忘記這個“短小精悍”的年輕人。不久,毛主席外出視察路過南京,雖然停留的時候并不長,但是還是要見見呂厚民,于是讓秘書打電話找呂厚民。
呂厚民接到電話后,激動得不得了。是啊,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員,讓毛主席這樣掛念,能不激動嗎?自離開中南海后,他也常常想起在毛主席身邊那幸福歲月,忘不了毛主席那慈愛的神情、慈祥的微笑和對他充滿父愛的關懷。他何嘗不想見一見毛主席呢?可是,由于在外地采訪,往回趕來不及了,急得直落眼淚,成為他一生中的遺憾。
1966年,即呂厚民到南京不到一年的時候,“文革”開始了。他雖然離開了北京,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難逃長達幾年的噩運。
1967年,呂厚民一家五口,被下放到江蘇興化縣釣魚公社楊家大隊第四生產(chǎn)隊。
呂厚民在興化縣的時候,興化縣的領導對呂厚民都很好,準備讓他出來干點工作??墒遣痪?,從北京來的人專門帶來了什么人的指示,說呂厚民不能離開下放地區(qū),不能當領導,不能在要害部門工作。他當時只是想恢復工作,重新拿起相機,并沒有別的什么想法。他心里想不通,就找生產(chǎn)隊和公社的領導請假,要去北京。到了北京,他想當時很亂,想找說理的地方很難,于是就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提出想要重新工作的愿望。他托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張玉鳳,把信轉交給毛主席。張玉鳳知道毛主席對呂厚民很好,同時也很同情呂厚民的遭遇,就很快把信交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接到呂厚民的信后,立即在信上親筆作出了批示:“請東興同志酌辦?!?/p>
不久,呂厚民便接到新華總社的安排,出任新華社江西分社攝影組組長,愛人劉鐘云也被安排在江西省委辦公廳工作,三個孩子也到南昌上學去了。
在江西新華分社工作以后,即1976年春,呂厚民又遇到了新的苦惱:“文革”后期的江西,兩派的斗爭很激烈,形勢混亂,省里的工作不能開展,身處夾縫中的呂厚民極其為難。而且,一家人又很不適應當?shù)氐乃?。這時,呂厚民再次去北京,給毛主席寫了第二封信,再請張玉鳳轉交毛主席。
毛主席接到呂厚民的信后,又作出了批示,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張耀祠和新華社社長朱穆之親自安排。
不久后的一天,呂厚民從廣播里聽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他連夜給中央寫信,要求參加毛主席的追悼會??墒牵麤]有得到回音。沒能最后看上毛主席老人家一眼,成為他終生的遺憾。
難得的歷史機遇,釀就了呂厚民與世紀偉人毛主席的一段歷史情誼,成為他一生的特殊財富。
毛主席逝世后的多年時間里,呂厚民一直被這種情感牽拉著,撞擊著,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感與日俱增,愈加濃烈。每年的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或9月9日毛主席忌日那天,無論多么忙,呂厚民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趕到北京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以表達對毛主席的敬佩、敬仰和愛戴之情。
近幾年,他的這種情感又有了得以表達和噴發(fā)的載體:搞影展。
于是,在毛澤東誕辰100周年、110周年和其他一些時間里,他在北京、上海、沈陽、哈爾濱、廣州、長沙等一些大城市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通過他的攝影展覽,將毛主席的形象展示出來,讓中國和世界上的人們,再一次目睹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神奇風采。一位國內(nèi)觀眾看了攝影展覽后,在留言簿上寫道:“世世代代牢記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呂厚民同志,您為中國人民保留下了一份最為寶貴的中國財產(chǎn)?!币粋€小學生說:“謝謝呂爺爺,您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機會,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了毛爺爺?!?/p>
2004年5月在美國紐約舉辦的攝影展從開幕那天起,前來參觀的人就絡繹不絕,甚至每一幅一米多高的巨幅照片前,都有許多人排隊等候留影。愛國僑胞、老攝影家陳虹先生無比激動地說:“看到這么多毛主席的照片,讓我們感到特別親切,就像毛主席來到了我們身邊,來到了我們?nèi)A僑中間。這個展覽真是好極了,意義非常深遠。這每一幅照片,都是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