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瑤
【摘 要】法律保留原則在憲法和行政法中分別具有不同的含義,保留原則對我國法律秩序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文從法律保留原則的內涵出發(fā),分析了法律保留原則在行政法與憲法中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并闡述了法律保留原則對我國法秩序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法律;保留原則;憲法;行政法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法律保留原則最初實行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警察對公民的財產造成侵害,在行政法中對法律保留原則的內容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法律保留原則的內容也逐漸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涉及到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法律保留原則在憲法和行政法的側重點也有明顯的不同。
1、法律保留原則的內涵
法律保留原則并不是人們經常提到的法律優(yōu)先的原則,而是行政機關在行駛行政行為時需要先得到法律的授權,并在此基礎上行駛權利。憲法和行政法中的律法保留原則既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二者又會有一定的區(qū)別。
1.1 憲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則
很多學者認為法律保留原則在憲法中存在二分性,又被稱之為立法保留和國會保留。法律保留原則在憲法中的原則側重于立法權的保留,而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則針對行政活動。現(xiàn)階段憲法中的法律保留和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依法而治有一定的相似性,對于一些事項必須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由法律規(guī)定,其他部門不得代替規(guī)定。比較典型的憲法保留就是憲法中的公民權利,必須由法律來對其進行約束。例如,在《意大利憲法》中人身自由就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在特殊情況下,警察可以采取強制性措施,但是必須法院審批,在審批通過之后才可以執(zhí)行,但未獲得的審批則無效行為【1】。
1.2 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則
行政法的法律保留原則是對行政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其主要是為了保證公民的合法權益。行政權主要是對公民的某些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防止群眾濫用權力,這種約束性主要體現(xiàn)在立法權和司法權上。在行政法中采用法律保留原則主要是依照民主原則、法治原則。
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主要是是法律授權,而憲法更側更側重權力分工。在對兩者的法律保留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采用二分法的方式,不能同等看待,對二者進行區(qū)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法律保留原則在憲法與行政法中的聯(lián)系
憲法和行政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法律保留原則在行政法和憲法中占有關鍵的地位,為此,法律保留原則在兩者中的應用既存在聯(lián)系,又有一定的區(qū)別。
2.1 本質相同
法律保留原則的本質是對權利進行有效的約束,在行政法和憲法中其本質都保持不變,而且在兩者中還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在這兩種法律中法律保留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是對立法權和行政權進行有效的界定,以便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權利進行有效的約束【2】。
2.2 目的相同
法律保留原則在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還體現(xiàn)在相同的目的,法律保留原則都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權利進行有效的約束,從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刑偵法和憲法的法律保留原則還主張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避免行政機關非法剝奪公民的合法權益,確保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從而實現(xiàn)行政權力的合法應用。
3、法律保留原則在憲法與行政法中的區(qū)別
法律保留原則在憲法和行政法中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但由于憲法和行政法屬于不同的部分法律,因此,在法律保留原則上還存在較大的區(qū)別,以下主要分析兩者之間的不同。
3.1 理論基礎不同
法律保留原則的作用是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保證立法和行政管理有明確的不同。而憲法和行政法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理論基礎不同。憲法中涉及到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分權原則、基本人權、民主原則。分權原則作為憲法的核心,主要是對政府的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避免出現(xiàn)權力濫用的情況,分權能夠切實保障群眾的利益不受侵害。在執(zhí)法的過程中,行政部門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不得隨意行使權力?;救藱嗍敲總€公民應享有的合法權益,在進行人權的劃分時,需要由國家進行統(tǒng)一的劃分,不能對行政權力制約分配,從而對其形成有效的制約,避免出現(xiàn)侵害人權的現(xiàn)象。而行政機關在執(zhí)行權利時需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執(zhí)行,不得干擾法律。議會民主原則,統(tǒng)治者的權利來源于人民,公民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可以正常的行駛自己的權利。
3.2 法律規(guī)范不同
法律保留原則在憲法和行政法中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在憲法中主要是體現(xiàn)在《憲法》和《立法》上,這兩個法律對法律保留原則的內容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主要涉及到法律保護的范圍和一些保留事項,例如,民族區(qū)域自治、人民代表大會等,然而在一些事項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具體的內容。在行政法中的保留主要體現(xiàn)在《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許可法》,通常情況下,行政單位想要對保留事項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必須要有法律的授權,只有得到授權之后才能夠行駛相應的權利,否則行政機關則不能濫用自身的權利。
4、區(qū)別法律保留原則對我國法秩序的意義
4.1 憲法中法律保留原則的意義
憲法中法律保留原則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分別是對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權利和國務院的權利進行有效的制約。國務院作為行駛行政權的最高國家機關,在憲法中對其法律保留的內容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國務院在行駛權利時必須要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任何超出法律范圍的行政權力都屬于越權行為。此外,人大常委在需要授權的領域內執(zhí)行權利時,必須要得到授權之后才可以進行。我國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既是立法機關,也是權力機關,作為權力機關行駛立法權需要對法律保留進行有效的限制,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進行有效的限制【3】。
4.2 行政法中法律保留原則的意義
在行政法中實行法律保留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的行政行為都必須要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否則將被視為違法行為。法律保留原則中不僅僅包含法律的內容界定,還包括各項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定,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則擴大了依法行政的范圍,更有利于行政法規(guī)的實施。此外,法律保留還對行政的內容進行了有效的補充,主要體現(xiàn)在對行政行為過程和種類的補充。在行為過程上,法律保留不僅強調行政行為的結果,更注重行政行為過程的合法性。在行政行為種類上,法律保留更注重行為種類的多樣性,不再局限于原來的消極行政行為,對于積極的行政行為也更加看重。隨著法律保留內容的擴充,不僅使得刑偵法的范圍應用更加廣泛,對于我國法制秩序的構建也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
5、結語
法律保留原則是我國法制建設的重要原則,在法律的完善和行政權利的制定中都離不開在這一原則的應用。憲法和行政法是我國兩部重要的法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其是其他法律指定的基礎和參考依據。而刑偵法則是我國各項行政活動開展的依據。在這兩部法律中應用法律保留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強在這兩部法律中的法律保留原則的研究是提高我國依法治國的重要途徑和措施。
【參考文獻】
【1】張玨芙蓉. 法律保留原則在憲法和行政法中的分析[J]. 人力資源管理, 2017(9):395-397.
【2】門中敬. 論憲法與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之區(qū)分——以我國行政保留理論的構建為取向[J]. 法學雜志, 2015, 36(12):24-33.
【3】門中敬. 國務院在行政與立法關系中的職能定位——以行政保留為理論分析的視角[J]. 湖北社會科學, 2016(10):15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