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貴
造林密度與樹木生長密切相關,這并不意味著密度越高,樹木生長越快,產量越高。一般來說,應遵循以下標準:合理的密度應根據現場條件,樹種生物學,生態(tài)特征,造林目標,收獲模式和中間用途的經濟價值。合理的森林結構是高產的森林基礎,在生產實踐中,森林結構通常通過調整樹木的組成和密度來調節(jié)。
一、造林密度確定的標準
1、根據樹種特性確定造林密度
密度由生長速度決定。樹種早期生長迅速,生長期短的樹木造林密度低;對于早期生長緩慢,壽命長和可持續(xù)增長的樹種,可以將它們分散開來。密度樹木喜光度決定。一般陽性樹種喜歡光,開放的樹枝,需要稀釋種植;耐陰樹不喜歡太亮的光照條件,密度可以大些。種植良好且天然干燥的樹種應該稀植。密度由冠部的大小決定。寬冠樹種,造林密度應該低,而冠部狹窄的造林密度應宜大。
2、根據立地條件確定造林密度
現場條件好,森林生長速度快,造林密度薄;現場條件差,樹木生長緩慢,陰涼,種植密集。沙質土壤和砂質壤土適合樹木生長,可以充分發(fā)揮其生長特性,而低洼粘土則較差。通常,在有利于樹木生長的肥沃濕潤土壤的條件下,可以進行適當的稀疏種植。相反,應適當密集種植應在貧瘠土壤區(qū)域。在土壤侵蝕和雜草叢生的地方,也適合密集種植,以防止雜草過度生長。
3、根據配置方式確定造林密度
一般情況下,造林密度的選擇為單行和雙行標準,但因其林地邊緣的特點,由于可以吸收到充足的陽光,加之通風條件好,可以適當選擇密植。但3行以上的密度就要考慮了,因為隨著樹木的不斷生長,樹木之間對于陽光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而如果前期栽植密度過大,尤其是林地深處的樹木由于受陽光照射不足,就會導致生長不良、成長緩慢,如此下去問題會愈發(fā)嚴重。因此,栽植的密度一定要綜合考慮所處的自然條件,這里也包括地力的因素。
二、楊樹的生長特性與造林密度的關系
1、我們都知道,楊樹是一種喜光的樹種,它具有很強的趨光性。所以說我們常見的田地的四周,公路兩側等楊樹長勢具有明顯的特征。觀其楊樹的頂部,我們就會發(fā)現其長勢十分明顯,楊樹之所以樹干直立挺拔,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緣于頂部分生組織的強烈活動和側枝生長的抑制。應該說,每單位面積的體積受每單位面積植物數量,單株平均體積和年齡的限制。
2、森林生長緩慢,其質量和生長環(huán)境是決定木材生產的關鍵因素,不到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當森林生產,如造林沒有按要求做,將有低于預期的生存率的定量指標或森林生長緩慢,成為小老樹等國家。
3、林業(yè)是一個綜合性的物質生產部門,包括森林生產的生物生產性質,森林采礦和運輸生產的采掘業(yè)性質,木材機械加工和再生產的加工業(yè)性質等,都需要質量管理,這里我們主要談談主要管理森林生產。森林生產是森林培育的主要過程。在種苗,造林,撫育,疏伐和整治前,必須進行有效合理的造林作業(yè)設計。
4、楊樹在一定的條件下,只有合理的造林密度,才能獲得最高產材量和最大的經濟收入。從下表可以看出,合理的造林密度是提高產材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輪伐期短,適當密植為好;輪伐期長,適當稀植為好,但一般不宜過密。
三、密度對林木生長的作用
1、密度對樹高生長的作用
盡管該領域的許多研究人員在不同情況下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但總體上還有一些比較統(tǒng)一的認識:①無論在任何條件下,樹高密度增長,其增長作用弱于其他指數在中等密度的寬范圍內,密度對高生長幾乎沒有影響。樹木的高度生長主要取決于樹種的遺傳特征和林分的立地條件。②不同樹種由于其嗜熱性,樁特性和頂部生物學特性的差異,對密度有不同的反應,只有一些抗陰樹種和寬枝,樹種的頂邊不是強,有可能在一定的密度范圍內,密度的增加表現有促進高增長的作用。③不同的立地條件,不同的土壤水分條件,特別是可能使樹木的處理密度有不同的反應,在潮濕的林地上,對高生長密度影響不明顯,而在林地干旱時,密度的影響由于樹木之間的競爭水分使得共同生長受到抑制,因此樹木的競爭過于緊密,因此只有在中等密度的高增長狀態(tài)下,樹木的作用才會越來越突出。
2、密度對直徑生長的作用
這個作用表現出相當的一致性,即在一定的樹木間開始有競爭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徑生長越小,這個作用的程度是很明顯的。密度對直徑生長的抑制作用早就受到林學界的注意,并已反映到各種生長長圖表中。密度對直徑生長的這種效應無疑是和樹木的營養(yǎng)面積直接有關的,大量研究表明樹冠的大小和直徑生長是緊密相關的。
3、密度對單株材積生長的作用
根據樹的高度,胸部的高損傷面積和樹干的三個因子的數量來確定樹的整體結構,其中每個因子的密度是確定的。高樹上的密度比以前更小。密度對于形狀的數量很重要,隨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直徑最大程度上取決于密度,因此間隙的面積與正方形的直徑成正比,這使其成為各種致密層中材料聚集的決定性因素。密度對一個莖的生長及其直徑具有相同的影響,并且其平均密度越密集,其單型材料越少,其平均胸徑越明顯,其原因基本上來自于個體對生活資源的競爭,也是在于材林及中齡林階段表現最為突出。
4、密度對林分干材產量的作用
針對林分干材產量的分析有兩個概念:一是指現有存量,也指蓄積量;另一個就是指總產量,或者說是蓄積量和間伐量的總和。在尚未進行間伐之前,這兩個指標是一樣的,林分的蓄積量是其平均單株樹積和株數密度的乘積。這兩個因子互為消長,其乘積值取決于哪個因素居于支配地位。我們進行的密度試驗可以證明,林分蓄積產量是隨著密度的增加而相應增大,但當密度增大到一定水平時,密度的競爭效應會增強,而當這兩點達到一個交互作用時就會處于平衡狀態(tài),而蓄積量就會保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水平線上,因而不會再隨密度增加而增大了。但有一點還是應注意,就是這個水平的高低基本取決于樹種、立地及栽培集約度等非密度因素。
總之,密度是楊樹人工林集約化種植的重要因素,一旦確定,楊樹人工林在整個種植園的生長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影響樹木的生長,采伐的年齡,木材生產和木材規(guī)格。為了確定合理的密度,應考慮楊樹的生物學特性和樹木之間的關系,以確保林地群體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達到高產種植,同時兼顧市場價格和栽培的經濟效益。我國是世界上楊樹地區(qū)最大的國家,大口徑材料的好處并不低。應特別注意大直徑材料的培養(yǎng),以提高楊樹的經濟價值。
(作者單位154312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老平崗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