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
閱讀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關鍵在于教師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閱讀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帶著學生一味地讀課文,不如教給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閱讀方法自主閱讀課文,閱讀能力的形成、閱讀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為什么要進行學法指導和怎樣進行學法指導。
小學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相應的小學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指向也有所變化,第一學段為字詞句,第二學段為句段,第三學段為段篇。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法指導上需要按照不同學段的閱讀重點有所側重,以符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
如第二學段的教學是以段為主,自然段學習具有明顯的過渡性,上承第一學段的句子綜合學習,下啟第三學段的篇章結構學習,因此,學會閱讀段落(自然段、意義段),就顯得十分重要。具體來看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安排學習的語文要素有“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安排學習的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每篇課文中都有圍繞關鍵語句寫一段話的典型自然段。在教學時,教師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典型自然段的學習上。
在學習這三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找出課文的關鍵句開始,這就需要學生提前學習“交流平臺”中的相關內(nèi)容,明白關鍵句在自然段中的位置;再體會關鍵句中關鍵指向了什么,從中學會怎樣判斷關鍵句;最后體會關鍵句與段落中其他句子的關系,學會運用關鍵句來組織自然段的寫作方法。這樣的學法指導,學生學會的不僅是讀懂這一類自然段的普遍方法,而且能夠初步掌握這類自然段的表達特點。
在學生學習了一些閱讀自然段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師需要不斷地利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從中選擇適當?shù)姆椒?,并嘗試運用這些方法進行自主、遷移閱讀。學生通過互相交流,逐漸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閱讀技能,才算真正掌握了相應的閱讀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可見,閱讀是閱讀者的主體自覺行為,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閱讀者的教學活動。正因為如此,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不是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而是學習閱讀方法,掌握閱讀規(guī)律。小學生學習閱讀的過程,需要從基本的方法學起,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示范,還需要教師及時引領學生進行鞏固訓練。
如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2課),這是統(tǒng)編教材新推出的特殊單元(閱讀策略)——預測策略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生需要從中學習的就是預測的閱讀方法,而不是把童話故事作為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具體地說,就是在不經(jīng)過預習的前提下,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從課文題目預測、從課文背景預測、從課文插圖預測、從故事結構預測、從故事結尾預測等系列預測方法,通過系列預測活動,學生從中初步懂得預測不是隨便亂猜,而是借助文本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信息和生活中的經(jīng)驗進行預測。對故事結構的反復,教師需要先給出預測示范,注意每個小故事開始時人物的語言、情節(jié)的轉折等相似的內(nèi)容,從而使預測變得生動有趣。
在這樣的閱讀策略學習中,教師要組織學生扎扎實實地開展預測訓練,不能放手讓學生隨便寫寫畫畫,還要引導學生及時從中總結預測方法,區(qū)別不同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使用的預測方法也不同,否則,學生的預測能力就無法真正形成,也就必然影響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和閱讀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
在閱讀教學中關注文體意識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過去所有文章都一個教法提出的指導性意見。在閱讀教學中,文體不同,學法自然也應該不一樣。教師根據(jù)同一類文體的基本特點,教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是學法指導的有效思路和措施。
如教學寓言,教師需要從寓言的特點入手,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先要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再體會故事的寓意,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對寓言的理解,最后還要關注課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由此可以進一步推廣到故事類文本的閱讀方法,再進一步推廣到敘事性文本的閱讀方法。
再如說明性文章,這類文章通常是以介紹科學知識為主要內(nèi)容,教師就需要從說明性文章的自身規(guī)律和特點出發(fā),指導學生掌握這一類文章的基本閱讀方法:先是在讀懂內(nèi)容中抓住知識點,課文講了哪幾點知識,這是閱讀的基礎性工作;再關注這些知識點是怎么呈現(xiàn)的,學習課文的語言文字和表達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和課文的個性化學習任務;然后需要進行拓展學習,對課文涉及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了解,可以適當開展群文閱讀,也是觸類旁通的有效途徑。學生掌握說明性文章的一般學習方法之后,再遇到這一類課文,就能夠舉一反三地進行自主閱讀,不斷總結,獨立閱讀說明性文章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強。此外,古詩、文言文等文體,都有著自身獨特的閱讀方法,也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逐一學習、掌握。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學法指導,比學習文章內(nèi)容更重要,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對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國文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而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是統(tǒng)編教材安排學習的語文要素方面的重要內(nèi)容,需要訓練落實,也需要教師針對不同文體區(qū)別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