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
在中國古代,最活躍的旅客大抵是詩人,很大一部分古詩,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看作是游記。古人在旅行時的一些偏好和習(xí)慣,我們在他們的詩里可窺見一二。
驢是詩人的最佳旅行工具,像是騎馬“一日看盡長安花”這種,不免流俗。陸游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xì)雨騎驢入劍門?!笨幔?/p>
在“嗒嗒”的驢蹄聲中,賈島搖搖晃晃地坐在驢背上,又陷入詩的世界中了:到底是僧“敲”月下門為佳,還是僧“推”月下門更好呢?結(jié)果,一個不留神,沖撞了韓愈的車隊。沒想到,他還真“撞”對了人,韓愈聽了他的解釋,笑道:“‘敲字有聲,深夜僧來,本屬雅事,只此一片幽靜中,有此聲反而更顯其靜,當(dāng)遠勝‘推字?!?/p>
驢子曰:“瞧,撞出個千古名句?!?h3>提 速
古代旅行,最明顯的是一個“慢”字。
愛旅行的李白說,提速吧,于是“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杜甫的馬拉松也不含糊:“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弊詈莸倪€是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h3>俄羅斯方塊
李賀在路上想到了好詩句,就隨手寫下來,扔進一個專用口袋,回家后取出來再往一塊兒拼,有點兒像在玩兒俄羅斯方塊。
因著這個習(xí)慣,李賀多有佳句,像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少年心事當(dāng)拿云”等,但好詩相對少得多。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些年杜牧也沒閑著,但總是圍著揚州城跑圈兒。“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結(jié)果路沒少跑,讀書卻多半稀松,有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檢討。
王維和岑參差不多是同時代的人,當(dāng)時很多人都想去西域立功。王維送別朋友時說:“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贬瘏t在把朋友往回送:“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p>
古詩里旅行,有瀟灑的,有苦旅的。你可以在輞川別墅吟風(fēng)誦月,也可以去西域大漠求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