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彩玲
鼻咽癌疾病是惡性腫瘤疾病當中常見的一種,臨床通常使用放療方案治療此疾病,可獲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放療期間由于會導致鼻咽癌患者發(fā)生潰瘍性反應以及口腔黏膜炎癥等常見并發(fā)癥,造成患者產生口腔紅腫、唾液分泌量減少等無法順利進食情況,若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患者身心不良,導致對治療的體驗感下降,甚至最終放棄治療,嚴重影響放療效果[1-3]。故而,針對鼻咽癌放療的患者,治療期間需要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維持患者良好的生命質量,幫助患者縮短口腔黏膜炎癥持續(xù)的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減輕其癥狀,提高放療治療效果[4]。因此,本研究選取我科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00例,探討綜合護理的效果,詳見下文報道。
選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00例,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男66例,女34例;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45.62±3.16)歲;癌癥分型:20例中高分化鱗癌,30例未分化鱗癌,50例低分化鱗癌。對照組男62例,女38例;年齡41~59歲,平均年齡(45.45±3.75)歲;癌癥分型:18例中高分化鱗癌,31例未分化鱗癌,51例低分化鱗癌。兩組鼻咽癌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即為不安排護理人員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標準及措施,僅按照醫(yī)囑開展基礎的干預,輔助醫(yī)師完成相應的治療及檢查,陪伴和鼓勵患者,使得治療按部就班實施。
觀察組實施基礎護理的同時,結合綜合護理措施:
(1)心理干預。在化療期間會給鼻咽癌患者造成難以承受的痛苦,故而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安撫好患者的情緒,告知其化療治療的效果和緩解疼痛的方式,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5]。
(2)健康教育。講解化療的效果和注意事項,告知口腔黏膜反應可能無法完全避免,但可通過有效的干預緩解其狀況,鼓勵患者進行自我保護干預,提升對抗病魔的信心。
(3)口腔護理,每天2次。護理人員首先根據(jù)患者咽痛程度進行疼痛評分,并記錄在評估單及體溫單本上;動態(tài)觀察患者口腔黏膜的變化,并叮囑和輔助患者維持清潔的口腔環(huán)境,在用餐后及時使用軟毛刷清理口腔并漱口。針對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嚴重的患者,遵醫(yī)囑使用止痛藥物干預[6]。
(4)張口練習。每次放療后,指導患者進行持續(xù)性張口叩齒運動,鍛煉咬合肌及下頜骨功能,預防張口困難或頸部活動受限等,但在訓練期間應注意速度保持緩慢,鍛煉幅度不宜過大,有效地防止關節(jié)僵硬。
(5)飲食指導。每日均叮囑鼻咽癌患者保持日常規(guī)范飲食,注重好營養(yǎng)搭配,其中可多加攝入應季瓜果、高營養(yǎng)以及高纖維素的食物,同時需忌口做到不攝入刺激性、辛辣食品等。護理人員可結合營養(yǎng)師建議制定針對性飲食食譜,食譜可在科學性基礎上盡量滿足患者口味和喜好。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叮囑患者多加飲水,保持每日科學的飲水量。
(1)記錄兩組鼻咽癌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命質量,使用量表EORTC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H&N35)中文版[7],包括項目有:社會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
(2)統(tǒng)計口腔黏膜反應指標,記錄其持續(xù)時間和發(fā)生程度,其中程度劃分有:0級表示患者黏膜正常;1級表示患者存在輕度的充血和水腫,且伴隨輕微疼痛感;2級表示患者的口腔黏膜當中出現(xiàn)斑點狀物,分泌不良液體,存在中度疼痛感;3級為患者的口腔黏膜表現(xiàn)為片狀,疼痛難忍甚至無法進食;4級為患者口腔當中出現(xiàn)潰瘍,疼痛劇烈完全無法進食[8]。黏膜反應發(fā)生率=(總例數(shù)-0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生命質量各項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對比兩組生命質量(分,±s)
表1 對比兩組生命質量(分,±s)
?
觀察組鼻咽癌患者持續(xù)口腔黏膜反應的時間(8.61±2.48)天低于對照組(14.92±2.19)天(t=19.072,P<0.05)。觀察組口腔黏膜反應率64.00%低于對照組(χ2=4.760,P<0.05),如表2。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屬于放療治療鼻咽癌患者當中常見的并發(fā)癥,其會使得患者進食困難、產生潰瘍狀況、口腔疼痛、黏膜水腫以及干燥等癥狀,其不僅影響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同時會使得放療無法順利開展,影響治療的進度,從而惡性循環(huán)造成患者多重的身心痛苦[9]。
表2 兩組口腔黏膜反應比較[例(%)]
綜合護理是在多個階段、多個角度展開的干預,其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能夠采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讓患者了解疾病和化療治療過程,在提升了心理準備之后,可有效消除其負性狀態(tài),使得患者能夠適應治療,并盡快得到康復[10]。在本文當中,為驗證護理鼻咽癌患者的效果,其中基礎護理實施后,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雖然得到一定調整,但最終生命質量效果和口腔黏膜反應控制效果均不甚理想,而在聯(lián)合綜合護理措施模式后,鼻咽癌患者的生命質量指標、口腔黏膜反應改善效果相比之下更為優(yōu)異。由此可知,實施有效且全面的綜合護理,不僅能夠減少患者的痛苦,同時能夠提高滿意程度,幫助患者快速康復[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鼻咽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措施后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此證實,綜合護理能夠從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同時展開干預,幫助調節(jié)其各項狀況,從而有效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口腔黏膜反應率64.00%低于對照組;觀察組鼻咽癌患者的持續(xù)口腔黏膜反應時間天短于對照組(P<0.05)。由此得知,實施綜合護理措施的觀察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應效果較好、程度更輕,恢復更快,說明綜合護理更為完善和全面,能夠綜合考慮鼻咽癌患者的狀況,并針對性的予以干預,從而可幫助患者盡快恢復。
總而言之,實施綜合護理措施方案于鼻咽癌患者當中,患者的生命質量指標改善佳,且口腔黏膜反應控制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