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根 范軼群
因為之前聽到過她的一些故事,更是因為曾經(jīng)的上訪者的竭力推薦。這促使我加快了對她——堯珍秀,江西省贛州市公安局章貢分局信訪室主任的采訪計劃安排。
在信訪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堯珍秀始終站在基層和諧社會的工作前沿,以自己的真情傳遞著法律的溫度,使一件件疑難信訪事件得以破解,一樁樁矛盾糾紛得以平息……她因此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交口稱贊。
堯珍秀把自己所在的信訪室,打造成了江西省和贛州市的“公安信訪窗口示范單位”,連續(xù)10年獲得贛州市公安信訪績效考評第一名,榮獲贛州市“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
堯珍秀本人也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并獲得江西省“優(yōu)秀人民警察”“群眾貼心人——十佳信訪民警”等榮譽稱號。
在這些榮譽光環(huán)的背后,是堯珍秀把法理、真情和責任扛在肩的無私付出。
章貢區(qū),是贛州市轄19個縣(市、區(qū))政治、文化、經(jīng)濟的中心城區(qū),公安信訪量大,涉法涉訴等信訪件總量約占全市的七分之一。2009年6月,堯珍秀從法制科副科長的崗位上走馬上任,擔任該分局信訪室主任一職。
堯珍秀剛一上任,她那滿腔的工作熱情就被撞得滿頭是“包”:面對一些蠻不講理、詆毀謾罵、喊冤叫屈、痛哭流涕的場面,特別是少數(shù)抱著“小鬧不解決、中鬧中解決、大鬧大解決”的偏執(zhí)信訪群眾……她也曾產(chǎn)生過不解、困惑甚至厭煩,但她始終堅持不爭辯、不還嘴,默默地傾聽,認真地記錄,以和風細雨般的言語緩解對方的激動情緒,用翔實易懂的方式警示對方理性提出合法訴求。
她從中看到了偏執(zhí)于“信‘訪’不信法”的上訪群眾,看到了一些民警甚至少數(shù)領導中存在的群眾上訪就是“無事找茬兒”“投訴、告狀”的錯誤認識,也看到了公安執(zhí)法和隊伍作風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凡事都有個度,這個“度”就是黨紀國法。在新常態(tài)下,做好信訪工作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堯珍秀覺得自己肩上擔子崇高而又繁重。
為了徹底扭轉信訪相關方的一些偏見和錯誤認識,堯珍秀發(fā)揮自己既對法律法規(guī)條文嫻熟、又具有公安工作實踐經(jīng)驗的優(yōu)勢,決定要始終把分局的整個信訪活動貫穿于法律運用的實踐中。于是,她首先依照法律法規(guī)建章立制,以建立信訪臺賬、規(guī)范信訪辦理流程、限期辦結信訪件為抓手。先后建立健全了《信訪工作考核辦法》《辦理信訪事項程序規(guī)定》《信訪案件評審倒查追責規(guī)定》《新提任股級干部到信訪部門輪崗鍛煉實施辦法》等12項工作機制,進一步推進了分局信訪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建設。
在堯珍秀的堅持下,該分局先后投資40余萬元,逐步對信訪接待場所進行了改(擴)建,確保了公安信訪工作達到場所規(guī)范化、過程標準化、制度系統(tǒng)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高標準建設了視頻接訪系統(tǒng),實現(xiàn)省、市、縣三級聯(lián)通,信訪群眾只要在當?shù)鼐涂梢灾苯酉蚴?、市領導反映問題、表達訴求,減少了信訪群眾來回的旅途奔波。
>>堯珍秀(右)與信訪群眾交流 鄔凡攝
“信訪工作,僅靠熱情是不夠的,必須嚴格法律和制度?!眻蛘湫憬榻B說,分局建立了每周星期五局領導接訪、《每周訪情》通報、《每月信訪動態(tài)》分析、每季度定期考核等制度,全面推進分局信訪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她倡導建立的一些規(guī)章制度,已經(jīng)成為贛州市乃至全省的標桿和范本。
打鐵還得自身硬。信訪工作,不僅要積極回應來訪群眾的合法訴求,同時也是一面“反光鏡”,折射出了公安工作和隊伍作風上存在的問題。關鍵是如何從信訪案事件中,找準民警在執(zhí)勤執(zhí)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嚴肅法紀,端正警風,取信于民。基于這一認識,堯珍秀在上任初始,就先拿公安隊伍自身的問題“開刀”,她充分運用信訪工作建議、信訪工作督辦、信訪工作追責的三項權利,對發(fā)現(xiàn)存在執(zhí)法過錯或瑕疵的,定期提交該局信訪事項評查倒查追責委員會,對審查出來的問題發(fā)文通報,并推送至法制部門,與執(zhí)法質量考評掛鉤,對不依法履職、侵害群眾合法權益和確系錯案和瑕疵的案件,嚴格責任追究。
2012年1月11日凌晨,南外派出所在處置、辦理一起盜竊案件中存在警情處置欠妥、執(zhí)法不規(guī)范等問題,引發(fā)被侵害人肖某的投訴。在調查核實后,分局迅速作出對負責辦理此案的警長、民警和所領導分別給予黃牌警告、通報批評和誡勉談話等嚴肅處理。同時,涉事派出所也被通報批評。僅堯珍秀上任后的前3年,該分局就按照工作要求開展信訪評查11次,評查信訪案件13件,先后對8名民警和1個單位領導進行了嚴厲的責任追究。
“這些舉措,是實事求是地糾正我們工作中的錯誤,既是對公安隊伍的嚴格管理,是對黨紀國法的一次再教育,也是以另一種方式對民警的關心和愛護?!眻蛘湫憬榻B說。與此同時,該分局對3起非法聚眾鬧訪甚至誣陷辦案民警的5名嫌疑人,也依法給予了嚴厲打擊。
信訪是解決社會矛盾與化解糾紛的一項特殊工作。在這個崗位上,尤其是基層,接訪人員常常是處在“進門磨破嘴,出門跑斷腿”的工作狀態(tài),晝夜奔忙不息。
>>堯珍秀(左一)走訪困難群眾 鄔凡攝
“信訪,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眻蛘湫愕莱隽俗约旱摹懊卦E”: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最終走到信訪這一步,心里總有些疙瘩沒有解開,總有些事情沒有得到解決。這種心理落差沒有得以填平,在公安部門與信訪者之間就似橫著一塊“堅冰”。如果讓這塊“堅冰”積壓過久過多,得不到釋放,后果可能非常嚴重。怎么辦?只有依靠真情去“融化”。
為此,除了依靠黨委、政府從法律層面加大信訪督導力度外,堯珍秀尤其注重人文關懷。為了化解信訪積案,她不辭辛苦地往返司法部門、律師事務所,引導當事人通過司法程序尋求法律援助,多少次勞苦奔波,多少次苦口婆心,只為化解“堅冰”,從而讓群眾對公安機關認可。
距今過去4年之久了,但信訪人賴鴻順(化名)仍然記得2015年那個臨近春節(jié)的傍晚,在堯珍秀的幫助下,他終于領到了15萬元的司法救助金。
“這也是我難忘的一天,持續(xù)的努力沒有白費。”堯珍秀感嘆道。2013年5月6日,信訪人賴鴻順向堯珍秀反映,其患精神疾病的侄女殺害了其妻女,自己也被砍成重傷,強烈要求追究侄女刑事責任,賠償醫(yī)藥費、喪葬費等。
要正義,要賠償。面對痛失至親、經(jīng)濟困窘、精神瀕臨崩潰的賴鴻順,堯珍秀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一方面從法律層面加大案件辦理信訪督導力度,跟蹤推進辦案進展情況;另一方面從人文關懷入手,施以生活解困和心理疏導、思想感化工作,積極協(xié)調上級有關部門,從政策層面上為賴鴻順爭取司法救助金。
在她的竭力奔走下,司法救助金終于得到落實。考慮到賴鴻順的身體狀況,堯珍秀又驅車5小時陪同老人及時領取救助金、辦妥銀行卡,并連夜返回贛州。
“那一次回來,已經(jīng)是第二天凌晨兩點鐘了?!眻蛘湫愕馁N心關愛令老人至今都感動不已?!斑@些年,珍秀像親閨女一樣陪伴我、關心我,為我據(jù)理力爭……我決定息訴罷訪,即使案件無法追究侄女的法律責任?!?/p>
其實,像這樣的貼心故事,在堯珍秀身上演繹了許多許多。
還是一起20年前的積案,信訪人歐陽志恒(化名)的兒子被人故意傷害致重傷,由于受當時現(xiàn)場勘查條件和刑事技術的限制,案件至今未能偵破,案犯至今逍遙法外,賠償分文未得……面對如此困窘、棘手的案件,堯珍秀沒有退縮,她奔走在學校、政府部門、信訪人家之間,施以人文關懷,尋求政策法規(guī)支持……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積極協(xié)調、爭取下,終于達成了由政府有關部門和傷者所在單位給予其9萬元困難救濟的諒解協(xié)議,使信訪得以平息,矛盾得到緩解。
就這樣,堯珍秀始終堅持以和風細雨、娓娓道來的耐心和堅持不懈、馬拉松式的耐力,奔波在構建和諧社會最基層的一線,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其間,她共督導辦結信訪事項7863件,面對面接訪群眾3529批4398人次,走訪信訪群眾297戶,為群眾協(xié)調法律援助98件次,協(xié)調申請救助金260余萬元,收到群眾錦旗、感謝信173面(封)……她做到了“不偏不倚,事事有回音,件件抓落實”。
一件件信訪事項,一樁樁矛盾糾紛,在那枯燥無味的數(shù)字后面,記錄著堯珍秀的心血付出和她那女性之柔、正義之剛的工作足跡。
“破解信訪難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強法治建設,推進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guī)范化,逐步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決問題?!?/p>
2011年8月,信訪人宋某青在朋友李某的撮合下,通過其貸款公司“親戚”藍琦聯(lián)系貸款。藍琦要求宋某青匯入新開賬戶上100萬元,以證明其有償還能力。誰料,錢匯入后,卻發(fā)現(xiàn)有人使用手機銀行將其卡內存款取走99.98萬元,宋某青遂報警。后調查證實,宋某青存款經(jīng)他人逐級分別轉入到了100個四級賬戶上,涉及地點江西、湖南、四川、廣西、臺灣及其他境外的數(shù)家銀行,而李某與藍琦并非親戚,只是李某為了獲取中介費,從某晚報刊登的“京城低息貸款”廣告所提供的信息。于是,宋某青要求該分局以虛假廣告罪立案偵查。
由于破案難度大,不可能在短期內挽回損失。為了達到目的,無論案件辦理得如何,宋某青的上訪步伐總不停息。他從區(qū)、市上訪到省,甚至在某報社采取拉橫幅、抬棺材、堵門等非法行為,嚴重擾亂單位正常工作秩序和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15日處罰。
堯珍秀接手此案件后,不僅熱情地接待宋某青,從情與理方面苦口婆心地進行疏導,首先做好維護穩(wěn)定工作。同時,對宋某青被騙案從法律層面分析,讓其懂得自身及李某應當承擔的相關責任,并一針見血地告知了某報社虛假廣告和某銀行未經(jīng)本人同意開通手機銀行等問題,引導宋某青通過民事訴訟渠道依法維權,還為他推薦了公益律師。最終,宋某青選擇將某報社和某銀行告上了法庭。經(jīng)過法院一、二審,法律維護了宋某青的合法權益,獲得了部分賠償。
宋某青為此專門為該分局制作了“傾聽民聲耐心,守護法律較真”的錦旗,并表示:盡管此案給自己帶來了不小的損失,但我從堯珍秀身上感受到了法理正氣,更加懂得了運用法律維權才是正道。
信訪問題與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在公安信訪這條路上,堯珍秀付出著艱辛,也走得自信。
在堅持傳統(tǒng)“面對面”接訪的同時,堯珍秀不斷創(chuàng)新信訪工作方式,她較早開始了利用網(wǎng)絡平臺、電子郵箱、QQ和微博等現(xiàn)代“網(wǎng)上對話”接訪模式,不斷引導群眾依法有序信訪,合理表達訴求,并建立全局直屬各單位兼職信訪員隊伍及信訪工作微信群,有效地推進各項信訪工作落實。
引入社會“第三方力量”參與信訪調解,是堯珍秀根據(jù)不同的信訪訴求者采取的一項創(chuàng)新舉措,僅施以這一策略,就先后成功化解各類信訪問題193件。
信訪人章某反映其母親經(jīng)常遭受哥哥、姐姐虐待、毆打,多年來這一家庭糾紛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于是,他利用自己在北京務工的便利,多次到公安部上訪,要求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懲治哥哥、姐姐虐待母親的犯罪行為……相關部門多次調解未果。堯珍秀獲悉后迅速介入,主動聯(lián)系社區(qū)民警了解情況,并找到章某的哥哥、姐姐做工作,最后引入由轄區(qū)德高望重的社區(qū)干部、律師、老黨員和退休民警、法官、檢察官等組成的社會“第三方力量”參與調解。調解人員從法、理、情等多個層面聯(lián)合施策,開導絲絲入扣,教育潤物無聲,使這起曠日持久的家庭糾紛神奇般化于無形,一家人終于恢復了往日的和諧、恩愛。
引入社會“第三方力量”參與信訪調解,是堯珍秀根據(jù)不同的信訪訴求者采取的一項創(chuàng)新舉措,僅施以這一策略,就先后成功化解各類信訪問題193件。
“還是要堅持,有些東西真的是看不下去,不幫助這些弱者心里過意不去?!?0年的堅持,支撐堯珍秀走下去的動力始終貫穿著“責任”兩字。這份責任感,不論在任何時候,不管是不是本職工作,都驅使著她迎難而上。
2018年5月16日,一位老婆婆在孫子的陪護下,手持一封“家書”來到該分局信訪室,請求民警尋找失聯(lián)的親人。
堯珍秀很熱情地接待了祖孫倆人。原來,老人叫曾憲秀,今年92歲,1949年隨夫去臺灣,從此與親人失聯(lián)。因為思親心切,其40歲的孫子只好放下自己的工作,專程陪她來到贛州。
由于曾婆婆提供的信件,是1991年哥哥委托一返鄉(xiāng)臺胞轉交的,信上只有哥哥姓名,沒有留下通信地址。堯珍秀一番苦苦查找,未能梳理出有效信息;向有關部門求助,也沒有了下文。她便陪伴在曾婆婆身邊,在聊天中詢問細節(jié),捕捉突破信息……她細心地發(fā)現(xiàn),曾婆婆的口音中不時會帶出未改的“客家鄉(xiāng)音”。
經(jīng)過反復深談,曾婆婆陸續(xù)說出“太湖江”“湖江面”“新圩”等字樣。堯珍秀馬上與贛縣區(qū)公安局取得聯(lián)系,經(jīng)過章貢和贛縣兩地警方兩天時間相關信息的碰撞、關聯(lián),實現(xiàn)了曾婆婆與哥哥家人團聚的夙愿??缭?0年的親情相思,今日終于得以相見、相擁,場面格外激動和溫情。
如今,曾婆婆已經(jīng)回到寶島臺灣,可每逢佳節(jié)都會致電堯珍秀,捎來問候。老人逢人便說:“兩岸骨肉相連著,之間的每一個牽掛和問候都是發(fā)自心底的!”
信訪工作,讓堯珍秀具有更多的人性體會,也使她更關注信訪人生活上的冷暖和心靈的撫慰。她說:“唯有真情,法律的溫度才能直抵人的內心深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