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俞秀松是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chuàng)建者和第一任書記。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期間,俞秀松接受新思想,經(jīng)過對各種主義的比較,確立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他在指導各地建團、發(fā)展團的組織、團結教育青年、籌備團一大等方面,對青年團作過重要貢獻。
[關鍵詞]俞秀松;青年團;貢獻
[中圖分類號]? D231?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9)07-0040-06
俞秀松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成員,并受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委派組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俞秀松領導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從事革命活動,在指導各地建團、發(fā)展團的組織、加強與青年共產(chǎn)國際的聯(lián)系、籌備團一大等方面,對青年團作出了重要貢獻。
俞秀松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期間開始接受新思想,后經(jīng)五四運動的洗禮,對各種主義的比較,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成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他參與了中國早期共產(chǎn)黨組織、早期青年團組織的創(chuàng)建。
(一)接受新思想,逐步成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1916年夏,俞秀松在新文化運動愈演愈烈之時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當時浙江一師在被譽為“浙江教育界之巨子,革新運動之領袖”的校長經(jīng)亨頤的領導下,已成為南方傳播新文化思想的陣地。俞秀松從《新青年》《晨鐘報》《每周評論》等報刊中逐步接受新思想,開始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俞秀松參加領導了杭州的學生運動,并和同學施存統(tǒng)等創(chuàng)辦《浙江新潮》周刊,他親任主編,撰寫發(fā)刊詞?!墩憬鲁薄芬唤?jīng)問世,便以戰(zhàn)斗的姿態(tài)對社會制度和封建禮俗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成為當時浙江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旗幟。陳獨秀在《新青年》上對其大加贊揚,勉勵編輯部“這班可愛可敬的小兄弟”要“永續(xù)和‘窮困及黑暗奮斗”[1]。
1920年1月,俞秀松離開杭州赴京加入了北京工讀互助團,同時在北京大學第一院哲學系旁聽李大釗、胡適等人的授課。此時俞秀松還想通過在工讀互助團的工讀生活,探索一個無政府、無強權、無紀律、無宗教、無婚姻的理想社會。然而,不久工讀互助團宣告失敗,這使俞秀松的思想發(fā)生了根本轉變。他徹底拋棄了無政府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斷然宣告:“我此后不想做個學問家(這是我本來的志愿),情愿做個‘舉世唾罵的革命家!”[2]
1920年3月,俞秀松來到上海,進入星期評論社工作。星期評論社所在地是早期共產(chǎn)主義者聚集開展活動的地方之一。在上海,俞秀松受陳獨秀、李漢俊等人的影響很大,開始重新思考對主義的選擇和對中國社會改造途徑的選擇。他“自命為社會改造者”,認為“現(xiàn)在上海的工廠……沒有一處不比家庭學校更黑暗”[3]。為此,俞秀松來到上海虹口區(qū)的厚生鐵工廠做工。他與工人朝夕相處,體察工人的生活狀況,調查和研究如何開展工人運動,成為先進知識分子走與工農(nóng)相結合道路的先行者。
那時,各種社會主義的觀點紛然雜陳,馬克思主義以其先進性、科學性和革命性吸引了俞秀松。他在《自傳》里寫道:“在上海生活的最初日子里,我認識了戴季陶、沈玄廬等人。他們多方面幫助我了解馬克思主義和革命運動,其中包括十月革命。我認為十月革命是解放人類擺脫壓迫的唯一道路?!盵4]
俞秀松經(jīng)過深思熟慮和反復比較,最終選擇了科學社會主義,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他參加了陳獨秀組織的探討社會主義學說和社會主義改造問題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并與陳獨秀等一些具有馬克思主義堅定信念的知識分子一起,開始醞釀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
(二)接受黨的指示,創(chuàng)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俞秀松參加了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籌建活動。1920年8月,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成立,其成員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骨干。俞秀松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最早的黨員之一。
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成立后,為更好地在青年中進行社會改造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同時也是為“培養(yǎng)和挑選預備黨員”[5],指派最年輕的成員俞秀松負責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多年后施存統(tǒng)回憶:“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由共產(chǎn)黨指派俞秀松負責組織的?!薄扒嗄陥F成立之初,共產(chǎn)黨員不管年齡大小,都參加進去。陳獨秀、李達也都參加了。”[6]
因為此前在籌建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時,俞秀松曾給來中國指導建黨的共產(chǎn)國際代表維經(jīng)斯基當過助手,了解了一些蘇俄共青團的情況,所以對此項工作并不陌生。在俞秀松的積極努力下,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霞飛路新漁陽里6號成立,俞秀松任書記,其成員施存統(tǒng)、沈玄廬、陳望道、李漢俊、金家鳳、袁振英、葉天底“全是共產(chǎn)主義者”。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的目標是“準備社會革命”[7]。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機關刊《先驅》第八號載:“1920年8月某日,上海有八個社會主義者,為實行社會改造和宣傳主義起見,組織了一個團體,這團體叫做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8]俞秀松主持制定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它的創(chuàng)建帶動了各地青年團早期組織的建立,為統(tǒng)一的中國青年運動的領導核心——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后,在俞秀松的領導下積極指導各地建團,且在團結教育青年、投身工人運動、發(fā)展團的組織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一)在黨的領導下帶動各地建團。俞秀松領導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第一個地方青年團組織?!吧鐣髁x青年團在上海成立后,便向全國各地共產(chǎn)主義者寄發(fā)團章和信件,要求各地進行建團工作。在上海團的帶動下,北京、長沙、武漢、廣州、天津、濟南等地也先后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在各地建團過程中,上海團組織起了一定的發(fā)起和指導作用?!盵9]根據(jù)有關史料記載,1920年10月,毛澤東即是收到陳獨秀寄來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后,立即開始在湖南發(fā)展團員,籌建長沙團組織的。
1921年3月,青年團臨時中央委員會成立,俞秀松任青年團臨時中央委員會書記。由于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各地團組織的建立過程中起到了發(fā)動和指導作用,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章程才有了明確規(guī)定——“正式中央機關未組成時,以上海機關代理中央職權”,“各地方團以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名之,為本團之一部”。青年團臨時章程表明社會主義青年團“以研究馬克思主義、實行社會改造及擁護青年權利為宗旨”[10]。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領導推動了各地青年團組織的建立,為青年團一大的召開奠定了基礎。
(二)在黨的領導下團結教育青年。一是組織團員學習馬克思主義。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后,每星期舉行一次會議,每次會議必有政治報告,報告的具體內容多半由黨規(guī)定。俞秀松作報告的次數(shù)最多,邵力子、沈玄廬、陳望道等也經(jīng)常受邀在團的會議上作報告。
二是創(chuàng)辦外國語學社。為培養(yǎng)干部和輸送優(yōu)秀青年到蘇俄學習,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一起創(chuàng)辦了外國語學社。外國語學社社址設在團的機關霞飛路新漁陽里6號。當時辦外國語學社也有以公開辦學的形式掩護黨團革命活動的想法。楊明齋擔任外國語學社校長,俞秀松任秘書,具體負責學社的行政事務。學社曾兩次在上?!睹駠請蟆飞峡钦猩鷱V告。學員有地方革命團體介紹來的,也有具有愛國情懷,對現(xiàn)實社會不滿,到上海找陳獨秀、邵力子等尋找出路,由陳獨秀、邵力子介紹來的。外國語學社1920年9月開班,1921年冬結束,每期學員20到60人不等。課程設置有俄語、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等。學員半天上課,半天自修,《共產(chǎn)黨宣言》是必讀經(jīng)典。
1921年3月,俞秀松赴莫斯科參加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時,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的身份與蘇俄商洽送進步青年赴莫斯科大學學習事宜獲得進展。是年夏季始,外國語學社先后分三批輸送30多名學員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21年夏季先后到達俄國的團員青年有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nóng)、蕭勁光、任岳、周兆秋、胡世廉、韓慕濤、蔣光慈、傅大慶、彭述之、卜士奇、韓平的、蔣熱血、吳葆萼、曹靖華、韋漱園、任作民、王一飛、謝文錦、許之楨、梁柏臺、華林等三四十人?!盵11]其中任弼時、劉少奇、蕭勁光、彭述之、羅亦農(nóng)、汪壽華、曹靖華等后來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骨干。
(三)在黨的領導下投身工人運動。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建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黨的許多活動都是以團的名義出現(xiàn)”的,因為“共產(chǎn)黨的組織當時是秘密的,青年團是半公開的”[12]。青年團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幫助工人爭取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工資、縮短工作日”[13]。俞秀松積極投身工人運動。他在上海厚生鐵工廠做工時,參加籌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全國最早的工會組織——上海機器工會?!皬?920年10月到1921年3月這半年來,已經(jīng)在中國大城市里建立了一系列工會。各社會主義青年團都舉辦講座、組織訓練班和研究會,團員們在那里研究馬克思的理論和中國新文學等。”[14]
1921年1月,俞秀松被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指派為職工運動委員會負責人,負責領導工人運動。他先后參加創(chuàng)建上?;疖囁緳C俱樂部、上海印刷工人俱樂部和青年工人半日制學校。他是上海印刷工會、紡織工會、五金工會的會員和教導員。2月,上海有軌電車工人為增加工資舉行罷工,俞秀松帶領青年團員前去聲援。這次罷工以工人的勝利告終。
此外,俞秀松還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早期組織主辦的《勞動界》周刊的編輯工作。[15]《勞動界》發(fā)表《我們底勞動力哪里去了?》《失業(yè)問題與社會主義》等一系列抨擊社會黑暗、啟發(fā)工人覺悟的調查報告和文章,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結合中國工人的生活狀況,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工人進行啟蒙教育,深受工人歡迎。俞秀松是最早深入工廠、開展工人運動的青年團負責人。
(四)在黨的領導下發(fā)展團的組織。俞秀松注重青年團組織的發(fā)展。首先是在外國語學社的學員中發(fā)展團員,“上海團組織在外國語學社發(fā)展了最早的一批團員,計有:李中、羅亦農(nóng)、任弼時、蕭勁光、任作民、王一飛、許之禎、傅大慶、周兆秋、柯慶施、梁百達、卜士奇、袁達時、彭述之、廖化平等”[16];其次是在工人和學生運動中發(fā)展團員,1920到1921年間,團員曾達200人。[17]
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績,俞秀松領導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被青年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東方部書記谷林譽為“中國青年團中最好的一個”[18],并被邀請派代表參加1921年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
1921年3月,俞秀松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身份前往向往已久的俄國,出席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
(一)積極促成共產(chǎn)國際對正在籌建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認可。1921年6月至9月,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和共產(chǎn)國際三大交叉進行。俞秀松是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正式代表,同時出席共產(chǎn)國際三大。
俞秀松5月抵達莫斯科后,發(fā)現(xiàn)共產(chǎn)國際不僅邀請了籌建中的中國共產(chǎn)黨參會,還邀請了當時自稱“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社會黨”等組織的代表參會,至少有五六家。其中姚作賓的“中國共產(chǎn)黨”、江亢虎的“中國社會黨”已經(jīng)拿到出席共產(chǎn)國際三大的代表證。這說明籌建中的中國共產(chǎn)黨并不是共產(chǎn)國際唯一認可的中國共產(chǎn)主義組織。
俞秀松清醒地認識到,必須要使籌建中的中國共產(chǎn)黨得到共產(chǎn)國際的唯一認可。他很快向共產(chǎn)國際提交了《中共代表俞秀松為姚作賓問題致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聲明書》,指出:“中國公民姚作賓不久前到了莫斯科,聲稱自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代表,實際上他不是我黨黨員,因此沒有權利與共產(chǎn)國際往來?!盵19]要求共產(chǎn)國際撤銷對姚作賓所謂的“共產(chǎn)黨”的承認,取消姚作賓的參會資格。接著,俞秀松又和共產(chǎn)國際三大的正式代表、同時列席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的張?zhí)滓黄穑o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季諾維也夫寫信,揭露江亢虎十足的資產(chǎn)階級政客及其反馬克思主義的真面目,強烈抗議大會資格審查委員會給予江亢虎參會資格。
共產(chǎn)國際對此十分重視,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最終決定承認正在籌建的中國共產(chǎn)黨為中國唯一的共產(chǎn)主義組織,取消姚作賓、江亢虎的參會資格。這為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獻上了一份厚禮。日后,中國共產(chǎn)黨得到了共產(chǎn)國際在財力、物力、外交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二)向青年共產(chǎn)國際介紹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情況。俞秀松系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中國唯一具有表決權的正式代表。他代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上作了專題報告。
俞秀松首先介紹了中國青年運動的情況,他概括了五四運動的性質、意義:“中國青年運動發(fā)軔于1919年。這場遍及全中國的運動具有愛國主義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性質,同時具有偉大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薄八侵袊鐣髁x青年運動的開始?!盵20]其次,俞秀松介紹了青年團早期組織的情況。他強調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共產(chǎn)主義傾向:“1920年8月22日,社會主義青年團舉行了一次正式會議,其成員全是共產(chǎn)主義者?!闭劦角嗄陥F組織的發(fā)展時,俞秀松指出,繼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后,“在許多大城市也逐漸成立了這樣的青年團。目前青年團人數(shù)已有1000多人,其中上海青年團力量最強,發(fā)展最快”[21]。在談到黨團關系時,俞秀松表示“社會主義青年團密切配合共產(chǎn)黨工作,服從于黨并與黨一道在工人和士兵中間工作”[22]。團的基本工作“是接近勞動群眾和研究共產(chǎn)主義、社會科學”,“在中國工業(yè)區(qū)開辦一系列日夜學校,每周還組織宣傳員小組,在大街上舉行群眾會,與廣大群眾交談”。[23]“團近期的任務是建立一個緊密團結的中央領導機構”,“我們希望與老同志和師長們并肩攜手在青年共產(chǎn)國際的直接領導下把幾億人口苦難深重的中國引向幸福而快樂的共產(chǎn)主義制度”。[24]
俞秀松在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上的報告,加強了青年共產(chǎn)國際對中國青年團和青年運動狀況的了解以及對中國青年團的指導。
各地早期青年團組織建立后,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然而后來新發(fā)展的團員組織成分比較混雜,在團員中“馬克思主義者也有,無政府主義者也有,基爾特社會主義者也有,工團主義者也有,莫名其妙的也有”?!胺灿鲆娨患虑榛蛞粋€問題,各人所提出的解決方法或意見,就不能一致,常常彼此互相沖突。”[25]在這種狀態(tài)下,加之經(jīng)費缺乏、人事變動等原因,1921年5月前后,一些地方團組織的活動一時陷于停頓。
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一大研究了在各地恢復和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問題。11月,中央局書記陳獨秀簽發(fā)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局通告》要求,各地黨組織要切實注意青年運動,對青年團組織要“依新章從速進行”,“全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必須在明年7月以前超過二千團員”[26]。張?zhí)椎纫慌伯a(chǎn)黨員和青年團員擔負起整頓和恢復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的重任。此次恢復青年團組織的工作吸取了早期建團的教訓,加強了團的思想建設,明確規(guī)定“社會主義青年團為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團體”[27]。施存統(tǒng)從日本回國后被陳獨秀指派擔任團臨時中央委員會代理書記,負責地方團組織的恢復和團一大的籌備工作。
1922年3月,俞秀松結束在蘇俄的學習回國,繼續(xù)從事工人運動和青年工作。不久,他受團臨時中央委員會指派,赴杭州創(chuàng)建地方團組織。到杭州后,他積極奔走,廣泛聯(lián)系,商談建團事宜,并一直與施存統(tǒng)保持聯(lián)系。4月14日,他致信方國昌(施存統(tǒng))報告:“抵杭后,吾即與各方面接洽此事,大約本周日曜日可望成功,人數(shù)總在20以上?!盵28]4月15日,他又致信方國昌:“前寄明片一紙,諒已收到。S.Y.事,昨已開籌備會議,與會者只師校三人,安定一人及女同志一人而已。但已接洽贊成者十七八人頭。議決星期三(19日)下午在此開成立會?!盵29]
在浙江一師校友的支持幫助下,4月19日,杭州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俞秀松任書記。第二天,俞秀松即向團臨時中央局報告:“青年(團)已于昨成立,現(xiàn)有27人?!盵30]浙江一師的同學趙并歡在回憶文章里也談到俞秀松在杭州建團之事:“1922年春夏之交,杭州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俞秀松來跟我談的,要介紹我入團。我聽他一說,立刻就同意了。我入團時俞秀松是團的書記。那時他剛從蘇聯(lián)回來,我很佩服他,認為他搞S.Y.毫無問題。”[31]
杭州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對浙江各地青年團組織的建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杭州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大前恢復和成立的17處地方團組織之一。
俞秀松參加了團一大的籌備工作,曾任團一大籌備機構總務委員會主任。團一大前,“從恢復到現(xiàn)在,不到6個月時間,地方團成立者有17處(上海、北京、南京、天津、保定、唐山、塘沽、武昌、長沙、杭州、安慶、廣州、潮州、梧州、佛山、新會、肇慶),全國團員達5000余(大多數(shù)為工人,次之則學生)”[32]。此時,成立統(tǒng)一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
1922年5月1日,各地代表大都抵達廣州,下午4時半至7時半,召開了團一大的籌備會議。會議有15人出席,選舉俞秀松、施存統(tǒng)、鄧中夏、蔡和森、張?zhí)住㈥惞?、張繼武等7人為總務委員會委員。5月2日下午,舉行總務委員會會議,主要內容是工作分工,確定委員會分三股,第一股,團綱起草員:蔡和森,章程起草員:張?zhí)祝岚刚骷瘑T:鄧中夏;第二股,文牘員:施存統(tǒng),記錄員:俞秀松,新聞員:陳公博;第三股,雜務員:張繼武。會議還決定:本委員會主任:俞秀松;本委員會辦事處:東南旅店覽勝所。[33]可見,俞秀松參加了團一大的籌備工作。
1922年5月5日,在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在馬克思誕辰紀念日召開,表明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的革命團體。俞秀松以杭州地方團組織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團的一大,并和高君宇、施存統(tǒng)、張?zhí)?、蔡和森一起當選為團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施存統(tǒng)回憶:“大會選出了俞秀松、蔡和森、張?zhí)?、沈澤民、賀昌、高尚德等為團中央委員,由我擔任團中央書記,從‘一大到1923年的‘二大期間,團中央經(jīng)常在一起工作的有4個人,就是俞秀松、張?zhí)住⑸驖擅窈臀摇!盵34]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大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等,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無產(chǎn)階級的組織,即為完全解放無產(chǎn)階級而奮斗的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表明,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已實現(xiàn)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tǒng)一,已真正成為綱領明確的,全國性的先進青年組織。
總之,俞秀松在黨的指示下創(chuàng)建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并指導各地建團,為全國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俞秀松為青年團組織作出的重要貢獻,也奠定了他在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1]陳獨秀.隨感錄[J].新青年:第二卷第二號,1920-01-01.
[2]給駱致襄的信[M]//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俞秀松文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54.
[3]日記[M]//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俞秀松紀念文集.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144.
[4][15]俞秀松.自傳[M]//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俞秀松文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125.
[5]中國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代史研究室,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96.
[6]施存統(tǒng).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時期的幾個問題[M]//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俞秀松紀念文集.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23.
[7]共青團中央青運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代史研究室.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青年運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52.
[8][25][27][32]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M]//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辦公廳.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1).1957年內部發(fā)行:124.124.125.125.
[9]鄭洸.中國青年運動60年[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422.
[10]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章程[M]//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辦公廳.中國青年運動歷史資料(1):118-119;先驅[J].第5號:1922-04-01.
[11][16]劉心勇,王敏.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創(chuàng)建的初探[M]//共青團青運史研究室.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chuàng)建問題論文集:48.47.
[12][34]施存統(tǒng).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前后的一些情況[M]//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俞秀松紀念文集.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27.26.
[13][14][20][21][22][23][24]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代表的報告[M]//團中央青運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代史研究室.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青年運動.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53.53.51.52.54.53.57.
[17]馬林.給國際執(zhí)委會的報告:1921年7月11日[M]//中國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代史研究所.“一大”前后(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22.
[18]青年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東方書記處致中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書.1921-3[M]//共青團中央青運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代史研究室.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青年運動.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38.
[19]文獻出處: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
[26]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局通告.1921-11[M]//團中央青運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青年運動文件選編.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3-4.
[28][29][30]致方國昌信[M]//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俞秀松紀念文集.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164.165.166.
[31]趙并歡.憶一師同學俞秀松[M]//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俞秀松紀念文集.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13.
[33]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記錄(節(jié)錄)[M]//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俞秀松紀念文集.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319-321.
作者單位:中國青年少年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周奕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