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年
作為高中班主任,在注重本班學生學習的同時,應多予以學生一份關懷與理解,對于那些不愛學習的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及時找學生談心。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要懂得運用語言藝術,讓學生經(jīng)過溝通后,解開思想包袱,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更好的日常學習當中。因此,高中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還要掌握語言藝術技巧,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
在高中日常教學過程中,很多班主任都有與學生“打成一片”的誤區(qū),誤以為這樣就能贏得學生的好感與尊重。長此以往,班主任與學生采用這種相處模式,使班主任減弱了身上的神秘感,學生往往忘記其教師身份,忘記尊師重道,把教師當成“朋友”,如此,學生面對班主任的任何管教行為都會產(chǎn)生質(zhì)疑,從而導致學生忘卻班主任的權威。由此可見,班主任和學生相處時,既要彼此相互尊重,又要保持恰當距離。高中班主任教師在面對學生時,必須采用靈活多變的管理方法,讓學生無法猜測教師意圖,從而與學生保持一定距離,增加自身的神秘感。
在班主任找學生談話之前,首先應去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否則,貿(mào)然進行談話,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徒增新的矛盾。因此,教師應先對學生情況做個整體認知,把握談話話語權。首先了解學生在思想上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接著了解學生的父母以及家庭情況,是否因為父母期望過高,導致學生壓力過大,或是否與班級同學發(fā)生口角等,因人而異,對癥下藥,談話效果事半功倍。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談話時,不但要學會語言藝術,也要掌握說話的實際,當學生面對重要打擊與挫折時,談話一定要宜早。班主任教師在談話之前要精心準備,掌握實情,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當班主任找學生談話,學生對班主任訴說時,班主任應該做學生的知音,學會聆聽學生的心聲。班主任在聆聽學生說話時,不能表現(xiàn)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要將身子傾向于說話學生,全神貫注進行聆聽,使學生感到班主任的關心與尊重,積極配合能夠使學生對教師打開心門,然后在聆聽的基礎上闡明自己的意見。在聆聽學生傾訴時,教師不能輕易打斷學生,也不要輕易對學生的問題下結(jié)論,應始終保持冷靜與理智,認真分析,抓住問題的實質(zhì)。在聆聽過程中,教師應面帶微笑,同時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并在聆聽的過程中學會用點頭和微笑等細微動作表示自己對學生的認可,讓學生信任老師,使溝通變得更加順利。當學生講述完自己的問題后,教師在表達自己想法時,要注意詞語運用,做到真正的包容與理解。
教師與同學說話時,應學會運用語言藝術,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學會運用不同的解決方法。如果學生性格爽朗,教師可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表明想要談論的內(nèi)容。而面對那些比較內(nèi)向、自尊心強的學生,就得采用婉轉(zhuǎn)含蓄的語言技巧,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誤點。例如有一位學生只愛自己干凈,從來不打掃自己座位的衛(wèi)生,使其他同學對他產(chǎn)生很大的意見。教師在與該同學進行談話時,可讓他的好朋友對他進行幫助,同時要對該生的干凈整潔做出表揚,并給他安排衛(wèi)生委員一職,希望該生能帶領大家搞好衛(wèi)生。教師在談話技巧上要明確說話內(nèi)容,語言質(zhì)樸,簡潔精煉。
教師在談話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讓學生認識到教師對他的關心。例如在找一名上課經(jīng)常睡覺的學生進行談話時,要與其耐心講述高中畢業(yè)所要面對的社會,通過交談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改變上課睡覺的習慣。由此可見,教師在談話中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使思想轉(zhuǎn)變,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談話方法。并且班主任應學會換位思考,特別是當學生拒絕與班主任的溝通時,教師應嘗試感受學生的心理世界,學會體諒學生的負面情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幫助學生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教育學生是一項漫長且細致的工作,教書育人的內(nèi)涵在于班主任不能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還應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可塑性人才。高中班主任應認真學習語言技巧,掌握溝通的語言藝術,及時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化解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難題,從而實現(xiàn)學生更為長遠的發(fā)展,同時也推動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高效開展。
責任編輯 羅峰
實習編輯 謝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