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氣溫高,容易讓人覺得又濕又悶熱。如果又遇上下雨,環(huán)境的濕氣會讓體內(nèi)的濕氣更高。體內(nèi)的濕氣高,就容易感到疲倦、沒有食欲、臉部常出油、排便多且黏膩。有些人可能會透過吃冰來消暑,但吃冰其實會讓身體愈來愈燥熱。以下介紹六種消暑、袪濕解熱的食物,既可消暑還能補充營養(yǎng)、提升食欲。
夏天喝綠茶有消暑清熱,解毒止渴的功效。而且在大量出汗后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但綠茶偏寒,所以腸胃不好的人飲用后較容易脹氣。
苦瓜不僅能清熱解毒,還有明目清心、幫助消化的功效,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于提升身體的免疫力。但要注意過量食用的話,可能會引起惡心及嘔吐等癥狀。
冬瓜有養(yǎng)胃生津、解渴消暑的功效,且中醫(yī)認為,冬瓜皮具有消脂利尿的功效,最好連皮連籽煮湯。需要注意的是,冬瓜屬寒性食物,身體虛、生病、生理期間較不宜多食。
綠豆有清熱消暑,利尿消腫、止渴健胃、明目降壓的功效,但消化功能較差者不宜多吃,可能會容易導致腹瀉。
海帶有多種營養(yǎng)素,可幫助清除體內(nèi)積熱,達到降低血壓的功效。但海帶性寒,所以脾胃虛寒者盡量不要食用。
茄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利尿、止瀉、消腫止痛、活血的功效,而且還有助降低膽固醇。但腸胃虛弱、常消化不良者盡量別吃,因為可能會讓身體寒性增加,增加腸胃問題。
(摘自臺灣地區(qū)《聯(lián)合報》)(編輯/費勒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