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聲
遙望玉門關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汽車從敦煌出發(fā),一個多小時后,我們才看見一座方形的土城靜靜地矗立在漫漫黃沙之中。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今天的玉門關已是滿目瘡痍,關城僅存一座由黃土夯筑而成的方形城堡,堡西北各有一門,城門外墻體斑駁脫落,城門內亦是荒草遍地。
玉門關始建于漢武帝征服河西走廊后“列四郡,居兩關”時期,四郡分別為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兩關則是陽關和玉門關。敦煌為四郡最西,古絲綢之路從這里分為南北兩路,向北經(jīng)玉門關進入哈密、吐魯番等地,向南經(jīng)陽關進入樓蘭、若羌等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玉門關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也是古絲綢之路北路必經(jīng)的關隘,相傳當時的和田玉便是經(jīng)此關口進入中原,玉門關也因此得名。
站在城門下放眼望去,斷壁殘垣,早已不見那旌旗蔽日、鐵馬金戈的戰(zhàn)爭場景,亦不見緩緩行進的駝隊和絡繹不絕的商旅,映入眼簾的只是廣闊的戈壁及滿目的黃沙,還有高高隆起的干裂的黃土地。戈壁的風吹過臉頰,也吹過玉門關,殘存的關城凄涼憂傷而又充滿詩意,承載夢想?yún)s又磨難重重。玉門關下,黃沙鞭打著墻體,每一塊石頭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講述著無數(shù)感人的故事。玉門關給我們的心靈撞擊如此強烈,是因為久遠的歷史和悲壯的傳說讓思想張開翅膀,還是因為寥廓的天宇和廣袤的土地營造出一種深沉的氛圍,我不得而知。透過漫天風沙,戈壁更顯幽靜曠遠、質樸無華,而夕陽下的玉門關依舊迎風而立,蒼涼肅穆。
陽關懷古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渭城曲》
茫茫大漠涼風四起,卷起心頭些許寒意?!扒貢r明月漢時關”,明月依舊在,漢關不復存。
陽關設在敦煌西南方向的古董灘上,這是一片名叫“南湖”的綠洲,它是疏勒河最西端的一條支流,南湖綠洲曾經(jīng)是漢代龍勒縣、西晉壽昌郡的所在地。陽關三面沙丘,與玉門關遙相呼應,因其在玉門關以南,古以山南水北為陽,故名陽關。時隔千年,大名鼎鼎的陽關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并不雄偉、被稱為“陽關耳目”的漢代烽燧遺址孤零零地聳立在墩墩山上,供后人憑吊。殘垣無語,斷壁不言,洪荒天地間,一代名關如今只剩下一個空洞洞的歷史概念。
登上墩墩山,陽關周圍的景物盡收眼底:東邊是南湖鄉(xiāng)的農田,綠意蔥蘢,西面卻是滿目黃沙,再過去就是祁連山脈尾部的大戈壁灘。誰能想到眼前一望無邊的沙漠曾經(jīng)是一條陽關大道,西域的寶馬向東走來,載著絲綢的東方駝隊向西而去,不難想象,這條要用腳來丈量的陽關大道充滿了艱難險阻和生死考驗,往來在絲綢之路上的不僅有包著頭巾的商人,還有披著袈裟的僧侶,他們風餐露宿向東方跋涉,把佛教傳入中原,他們懷揣著堅定的信仰,信仰的力量讓他們堅韌不拔。
古往今來,吟詠陽關的佳句有很多:王維的“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張祜的“不堪昨夜先垂淚,西去陽關第一聲”、李商隱的“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里唱陽關”、杜甫的“弱水應無地,陽關已近天”、白居易的“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蘇軾的“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歷代文人紛紛吟唱,使陽關成為人們告別故土和親人出征遠游時表達離別之情的場所。陽關似乎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陽關,它象征著遙遙萬里的詩與遠方,而陽關情結成了古人離愁別緒的象征,透著悲涼凄愴。
拜謁嘉峪關
東西尉侯往來通,博望星槎笑鑿空。
塞下傳笳歌敕勒,樓頭倚劍接崆峒。
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
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
——清·林則徐《出嘉峪關感賦》
河西走廊多雄關,雄關之最嘉峪關。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南有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北靠起伏連綿的馬鬃山,東接酒泉,西通敦煌,地勢險峻,建筑雄偉,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部起點,是明代建造規(guī)模最為壯觀、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軍事城堡和西域重鎮(zhèn),因而有“天下雄關”之稱。嘉峪關地處廣袤的戈壁灘上,自然景色奇特,黃土飛揚,塵沙漫天,“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滄桑悲壯與“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的豪邁氣象交相呼應,讓人頓時置身于“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的邊塞。
嘉峪關由外城、內城、甕城三部分組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蔚為壯觀。外城西門上的關樓城墻都由青磚包砌,上設瞭望孔、射擊孔等防御設施,正中凸出,辟門向西,門額上刻著“嘉峪關”三個大字。關樓巍然屹立,雕梁畫棟,宏偉壯觀。登樓遠眺,只見天高云淡、雪山隱隱、戈壁茫茫,塞上風光盡收眼底。面對空曠的戈壁和肅穆的祁連山,我心情凝重,當年廝殺征戰(zhàn)的鐵騎、南來北往的商旅都已隨著歲月流逝,只留下這座孤零零的城樓,像個蒼老的戰(zhàn)士,聆聽著遠去的鼓角和戰(zhàn)馬的嘶鳴。
嘉峪關有著嚴密的結構布局和軍事防御體系,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經(jīng)典之作。夕陽下,祁連雪山如同一條游動的玉龍,銀白的鱗甲片片凸起,綿延千里,不怒自威,北面的黑山亂石嶙峋,如鋼鐵鑄成一般。兩山對峙,嘉峪關雄踞其間,其氣勢正如林則徐詩云:“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贝藭r,方能體會到天下第一雄關的恢宏壯觀!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詩人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寫得蒼涼慷慨,雖極力渲染戍守邊關的將士無法還鄉(xiāng)的怨情,但毫無頹喪消沉之感,表現(xiàn)出詩人豁達廣闊的胸懷,也引發(fā)了后人對絲綢之路上河西古關的深深向往。今天,讓我們沿著絲路拜訪古關,一起來感受別樣的西部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