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豪杰 藍志強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福州 350001)
我國古建筑的發(fā)展和演變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凝聚了各個時期不同的文藝風格,同時也是傳統技藝、倫理觀念和民族精神的載體,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也為現代藝術創(chuàng)作和建筑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來源,傳統的古建筑存檔方式主要有文字、數據、圖和影像等,但以文字、數據進行存檔的方式相對抽象,無法直觀形象地反映古建筑的固有風貌,并且數據龐大,不便查找;采用圖、影像的方式雖然直觀形象,但卻無法精確地記錄古建筑的尺寸數據[1],故而也不利于古建筑的修復、重建和仿建工作,因此探索高效、智能、多元化的途徑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文化遺產,已成為古建筑保護領域重要的課題[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廣泛應用于現代建筑的設計、施工和管理之后,也為古建筑的數字化存檔保護提供了良好的途徑,通過參數化建立古建筑三維模型,不僅能夠精確地獲得相關工程數據,而且能夠直觀形象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利于古建筑的精確保護和科學研究。同時BIM技術漫游功能結合先進的VR技術,可以在參觀者與建筑內部零接觸的情況下,真實地參觀欣賞古建筑,避免古建筑被再次破壞。
Revit是BIM技術中一個重要的應用平臺,其“族”的概念可以與古建筑的構件及其模數制很好地契合。每個“族”都可以認定為有一定參數控制的建筑構件,通過參數修改可以指定構件的數據信息,同時各類構件之間又有一定的關聯性,進而可以通過有效組合來建立古建筑的整體信息模型,高效、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和管理古建筑整體到局部的全部數據信息[3]。
本文選擇培田村“碧清堂”為工程背景,探索利用Revit“族”參數化構建古建筑模型的方法。培田村位于福建省連城縣西部,其建筑風格匯集閩、贛、粵、皖、京等地的建筑特色,是明清時期典型村落建筑群之一,也是福建省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被稱為“中國南方莊園”、“福建民居第一村”,有“民間故宮”的美譽,碧清堂既是其建筑風格的代表之一。
利用Revit創(chuàng)建古建筑信息模型,需要先收集建筑物的基本信息,然后匯總、整理,在此基礎上借助于Revit“族”功能完成構件模型的創(chuàng)建,建模中,需要對構件進行分類,確定其基本控制參數,最后將建立的“族”載入到基本模型,完成整體三維模型的創(chuàng)建。
本文基于測繪圖紙以及現場調研照片,以Revit作為主要的操作平臺,將目標古建筑進行構件分解,并賦予其基本的屬性及參數信息,然后按照古建筑構造的基本要求進行精確組合,最后規(guī)劃所需要的場景及功能需求,對整體模型進行貼圖和渲染。
“族”模型的建立主要是按照以下步驟[4]進行的:
1) 在對目標古建筑構件分解,并確定其基本尺寸參數的基礎上,利用Revit基本繪圖功能繪制底圖,然后通過拉伸功能構建三維模型。
2) 完成構件的基本三維模型以后,需要將建筑構件的屬性信息,如構件類型、材質、色彩、年代等信息以文本載入的方式賦予構件模型本身。
3) 在完成構件模型的繪制和屬性的添加的基礎上,設置該“族”模型在項目中顯示的詳細程度。
4) 保存新定義的“族”,返回項目并將其調入基本模型進行調試。
以花窗墻的創(chuàng)建為例,首先建立公制窗族,選擇拉伸工具,繪制出花窗形狀輪廓,然后創(chuàng)建上下左右四個參照平面,拉伸窗戶上下左右箭頭至相對應的參照平面,添加上下、左右參照平面標注,并分別標注創(chuàng)建標簽為高度和寬度,即可完成花窗“族”的創(chuàng)建,保存“族”,并將視圖切換為項目中,即可通過載入族的方式載入所建的窗戶族,完成花窗墻構件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花窗“族”的創(chuàng)建
在多類“族”創(chuàng)建的基礎上,利用Revit軟件的繪圖功能,繪制基本圖元,并將創(chuàng)建好的“族”載入到模型中(圖2),最后進行場地設計并進行貼圖、渲染,最終形成碧清堂整體修復模型(圖3)。
圖2 “族”在建筑模型中的應用
圖3 碧清堂整體修復模型
本文選擇Revit作為主要技術平臺,借助其強大的族功能,在古建筑的特征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培田村“碧清堂”為工程背景,探索古建筑構造的參數化建模的方法,對古建筑的數字化存檔保護以及修復設計進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Revit及其“族”在古建筑中的應用,使得其設計表現由傳統的2D+外觀效果圖轉變?yōu)?D圖紙+3D模型+3D漫游動畫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古建筑設計的效率和預見性。
2、Revit“族”與我國古建筑的模數制和構件連接方式有很好的契合度,能夠通過參數化建模,建立完善的古建筑信息模型構件庫,為我國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工作提供更為精準、全面、系統的信息模型。
3、完善的古建筑信息模型構件庫的建立,要求各類“族”具有統一的信息標準,因此如何根據古建筑數字化保護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古建筑構件的信息結構以及信息標準,已成為BIM技術在古建筑參數化構建中一個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