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莉 王玲 呂文杰 許曉歡
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屬于臨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以腮腺腫痛為主,部分患者可累及其他唾液腺。臨床研究表明[1-3]:流行性腮腺炎屬于是自限性疾病,且臨床尚缺乏特效藥物,多數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使得患者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規(guī)護理雖然能滿足臨床治療需要,但是護理方法單一、護理內容較少,難以每一位患者護理需要。全科護理屬于是一種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能結合患者情況從不同的角度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干預,能實現(xiàn)疾病的預防,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但是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較少。因此,本文給予病例對照干預方法進行,探討全科護理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5—12月治療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6~51歲,平均(34.14±4.69)歲;病程3~12d,平均(6.98±1.32)d;體溫38.5~40.2℃,平均(39.11±1.09)℃?;颊咧?,雙側腮腺36例,單側腮腺24例。觀察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6~52歲,平均(34.54±4.71)歲;病程3~13d,平均(6.93±1.30)d;體溫38.2~40.3℃,平均(39.10±1.07)℃?;颊咧?,雙側腮腺34例,單側腮腺26例。本研究均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乏力或食欲不振;(2)血清學檢查可檢測出腮腺炎病毒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抗體,且均從唾液、尿液或腦脊液中分離出腮腺炎病毒;(3)能遵醫(yī)完成有關檢查、護理。
排除標準:(1)合并化膿性腮腺炎、頸部或耳前淋巴結炎;(2)近3個月給予其他方法治療或影響本研究結果者;(3)合并精神異常、凝血異?;虬橛凶陨砻庖呒膊≌?。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積極向病人及家屬講解流行性腮腺炎有關知識,告知患者常見的治療方法、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盡可能獲得患者及家屬的支持、配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全科護理。(1)心理科[4]。流行性腮腺炎病情變化較快,再加上患者突然進入醫(yī)院陌生的環(huán)境后不免會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情緒。因此,護理過程中加強患者心理評估,盡可能消除患者對醫(yī)院的陌生感;護士保持和藹的工作態(tài)度,提高患者信任感,善于通過易懂的言語加強患者心理指導,避免對患者心理造成影響;(2)口腔科[5]。入院后加強患者口腔護理,動態(tài)觀察口腔黏膜狀態(tài),每餐進食結束后給予生理鹽水進行漱口,叮囑患者多飲水,避免發(fā)生細菌感染,對于出現(xiàn)異常者,及時給予抗生素進行處理;(3)疾病防控科[6]。流行性腮腺炎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入院后立即對患者進行隔離,為患者提供單獨的病房,告知患者及家屬住院期間常規(guī)佩戴口罩,盡可能減少探視時間,定期對病房進行通風、透氣,每天對病房進行消毒、滅菌2次;同時,加強患者疾病篩查與預防,指導患者家屬手衛(wèi)生,避免發(fā)生交叉感染;(4)專科護理[7-9]。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發(fā)病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治療過程中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監(jiān)測,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遵醫(yī)給予降顱內壓對癥支持治療;對于意識不清者,及時安排專人陪護;對于發(fā)生并發(fā)癥者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處理,1個月護理后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
(1)自我效能。采用簡易自我效能量表[10]分別從日常的生活行為能力(12分)、遵守健康的行為能力(總分8分)、醫(yī)囑遵守行為(總分12分)及藥物治療情況(總分12分)對患者自我效能進行評估,每項均采用0~4分5級評分法進行評估,總分44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2)并發(fā)癥。記錄兩組護理后腦膜炎、睪丸炎、胰腺炎、交叉感染、卵巢炎發(fā)生率[11]。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1個月日常的生活行為能力、遵守健康的行為能力、醫(yī)囑遵守行為及藥物治療自我效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腦膜炎、睪丸炎、胰腺炎、交叉感染、卵巢炎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流行性腮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常規(guī)護理雖然能滿足臨床治療需要,但是護理缺乏有效性,導致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影響患者健康、生活。近年來,全科護理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1個月日常的生活行為能力、遵守健康的行為能力、醫(yī)囑遵守行為及藥物治療自我效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全科護理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利于患者恢復。全科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實現(xiàn)了以治療為中心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護理模式,能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12]。同時,該模式能根據患者合理需求為基礎,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措施,能消除患者內心的不安,盡可能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強化并發(fā)癥護理,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后腦膜炎、睪丸炎、胰腺炎、交叉感染、卵巢炎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科護理未增加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能提高患者治療耐受性,利于患者恢復。但是,由于每一位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病因、疾病嚴重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護理過程中應結合患者情況調整護理方案,使得患者的護理更具科學性。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分,
組別 日常的生活行為能力 遵守健康的行為能力 醫(yī)囑遵守行為 藥物治療情況觀察組 護理前 4.35±0.46 2.45±0.21 4.69±0.52 4.57±0.49護理后1 個月 11.05±0.79 5.69±0.46 10.39±0.63 9.57±0.51 t 值 - 5.296 7.881 4.230 7.821 P 值 -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護理前 4.34±0.43 2.44±0.20 4.67±0.51 4.56±0.47護理后1 個月 8.48±0.56 3.23±0.39 7.45±0.49 6.74±0.47 t 值 - 5.691 5.392 8.121 4.323 P 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t 觀察組 vs. 對照組值 - 6.291 5.772 8.935 5.991 P 觀察組vs.對照組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例(%)]
綜上所述,將全科護理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