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霖 林凡力 何欣
絕大多數(shù)公共衛(wèi)生間配備的蹲便器是為成人設計的,2歲至5歲的兒童在獨立使用時存在困難。因為兒童的腿還不夠長,腳沒有合適的位置放,加上兒童本身蹲得不是很穩(wěn),而衛(wèi)生間的地面一般比較濕滑,兒童容易滑倒。這些原因導致他們無法獨立使用衛(wèi)生間,所以我們想能否做點什么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要重建現(xiàn)有的公共衛(wèi)生間不僅費用高,而且工程復雜。何況蹲便器還是成人使用居多,很難實現(xiàn)安裝兒童專用蹲便器。我們還進行了市場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市面上針對兒童的專用蹲便器也不多。經(jīng)過研究,我們決定設計一種輔助裝置解決這個問題,在不需要拆除原有蹲便器的基礎上就可以直接安裝使用。
在設計前,我們考慮了三個問題:首先,裝置要達到能夠讓兒童安全蹲在現(xiàn)有蹲便器上,鑒于兒童蹲得不穩(wěn),故要考慮設計一個抓握的地方;其次,這個裝置要不影響成人使用蹲便器;第三,這個裝置要結構簡單,易于安裝和拆卸,易于清洗,成本也要低,這樣才容易普及。
方案設計及研究制作過程
我們初步討論將這個裝置設計成如圖1的樣子,它有點像凳子,兒童可以坐在上面,有一個靠板支撐背部。但我們發(fā)現(xiàn)座椅式的裝置有一些缺陷:第一,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把該裝置弄臟;第二,結構有點復雜,成本會比較高;第三,安裝這個裝置后成人將無法使用蹲便器。所以我們決定對作品進行改進。
制作第二版時,我們設計了一種可以直接架設在現(xiàn)有蹲便器上的結構。這種結構看上去很簡單,但增加了實用性,基本上達到了我們之前提出的研究目標。
在材料選擇上,我們一開始想用木材制作踏板。但木材加工費用高,而且粗糙的木頭表面容易劃傷兒童皮膚,加上衛(wèi)生間環(huán)境潮濕,也容易導致木材發(fā)霉。最終,我們決定使用PVC或者工程塑料。
對于扶手,我們最先考慮用鋼管來制作,但鋼管在冬天抓握時觸感較冰冷,并且難加工,最后我們決定用硬度大,且易于剪裁和連接的PVC管制作。
最后,考慮到大多數(shù)衛(wèi)生間地面使用的是瓷磚,遇水后比較濕滑,所以我們在踏板下設計了吸盤。
后期改進
考慮到2歲至5歲兒童的心理,較小的兒童在上廁所時會產(chǎn)生焦慮甚至排斥,所以我們對裝置進行了適當裝飾美化,讓兒童比較容易接受。
下一步我們還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改進:
首先,可調角度。不同蹲便器的尺寸大小各不相同,所以我們想將裝置設計為可調整角度的裝置。想要達到這個效果,我們想采用棘輪的設計,這樣兒童就能不需要大人的幫助,自己也可以調整裝置了。
其次,可折疊。如果要在外出時攜帶這個裝置,就必須好收納,且不占用太多收納空間。
第三,在材料上進行更多的嘗試。例如ABS材料和一些新型的復合材料等。
第四,關于吸盤底座的改進。吸盤在濕滑的地面上很容易粘不穩(wěn);在拆卸的過程中,使用者手很容易接觸到地面,不僅不衛(wèi)生,而且過程也麻煩,故我們想在底座上包裹一層防滑材料,替代吸盤。
(指導老師:李玉華 馬玉橋 黃義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