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功學
摘要? ? 本文根據淮北地區(qū)夏大豆規(guī)模生產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分析影響夏大豆高產的主要因素,總結原位秸稈還田后的夏大豆抗災避災高產栽培技術,以供當地農戶參考。
關鍵詞? ? 夏大豆;原位秸稈還田;高產;栽培技術;淮北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 S529?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011-02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油作物之一,在淮北地區(qū)種植面積較大,尤其是夏大豆面積占據麥茬作物面積的50%左右,在太和縣占比更高,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面積、單產呈下滑趨勢。為此,開展了原位秸稈還田后的夏大豆高產栽培配套技術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年配套技術應用推廣面積14 000 hm2,平均產量3 450 kg/hm2,較全縣平均產量提高60%以上。太和縣馬集鎮(zhèn)港南村常明莊某職業(yè)農民種植夏大豆25.3 hm2,連續(xù)2年實現(xiàn)單產3 817.5~3 900.0 kg/hm2;馬集鎮(zhèn)港集村港集職業(yè)農民種植夏大豆13.3 hm2,連續(xù)2年實現(xiàn)單產3 750~4 500 kg/hm2;馬集鎮(zhèn)西張集村史莊某職業(yè)農民種植夏大豆6.7 hm2,連續(xù)2年實現(xiàn)單產3 750 kg/hm2左右。
1? ? 夏大豆高產的主要影響因素
影響夏大豆高產的因素很多,但在淮北地區(qū)突出表現(xiàn)在3個方面。一是原位秸稈還田后的影響。夏收后,淮北地區(qū)小麥秸稈大部分是原位還田,首先,秸稈粉碎或拋撒不到位時,秸稈成團、成條、成帶聚積于土表,不利于耕作;其次,旋耕后形成“海綿田”,土壤表層疏松,跑墑快,保墑難;最后,收獲、運輸、滅茬、旋耕、播種等機械反復碾壓,局部土壤耕層板結,這些都直接影響到下茬農作物的產量。二是高溫熱害的影響。夏大豆開花結莢期如遇持續(xù)30 ℃以上高溫,花粉粒會干癟,造成授粉受精不良,若再逢干旱天氣,會不開花、少開花,或者不能正常受精,導致花而不實。如果能及時澆水噴灌,以水調溫;合理追肥,增強植株抗性;加強病蟲害防治,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可以降低熱害的影響。但是受澆水條件的限制、勞動力兼業(yè)化和比較效益的影響,措施很難落實到位。三是配套技術推廣應用不到位。夏大豆高產栽培配套技術越來越完善和成熟,但是推廣應用中存在2個問題:有的農戶不掌握這些技術,實踐中不會應用;有的農戶雖然掌握這些技術,但因人力、設備、效益觀的影響,沒有應用。
2? ? 原位秸稈還田技術要點
原位秸稈還田的處理和配套技術的應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產成本,粗略估算投入約增加1 500元/hm2,但產出約增加6 750元/hm2,凈增效約5 250元/hm2。
原位秸稈還田后,夏大豆播前要確?!傲轿弧?。一是小麥收割留茬到位,茬口不超過10 cm。二是秸稈粉碎到位,粉碎后秸稈不超過10 cm。三是秸稈拋撒到位,粉碎后的秸稈要均勻拋撒,無秸稈帶、秸稈堆。四是摻混到位,秸稈與土壤上下、左右旋摻均勻一致。五是復旋到位,針對統(tǒng)一旋滅一遍秸稈還田所形成的“海綿田”,要再旋滅1~2遍,然后用小四輪帶耙壓重物反復鎮(zhèn)壓,使土壤與秸稈緊密接觸,達到沉實,加速秸稈自然軟化。六是墑情到位,播前要有充足的墑情,如無自然墑可人工澆水造墑。實踐證明,原位秸稈還田的“六到位”是一項較好的抗災措施。
3? ? 夏大豆高產配套技術
3.1? ? 選種
選用經過國審、省審的品種,以亞有限或有限結莢習性、生育期在100 d以內的中粒品種為好。
3.2? ? 拌種
為達到“健康”栽培,提高抗逆能力,在播種前,用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60~80 mL對夏大豆種子10 kg包衣,或加0.01%蕓苔素內酯可溶性液劑2 500倍液拌種,能有效防治苗期根腐病,增加夏大豆根瘤菌,提高抗性,為抵抗后續(xù)的化除、病蟲害、旱澇、高溫熱害等危害打下基礎[1]。
3.3? ? 播種
淮北地區(qū)夏大豆播種期一般在“芒種”與“夏至”之間,“夏至”前早播的豆田開花結莢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此時正值高溫期,如果氣溫連續(xù)保持在30 ℃以上,就會形成熱害,造成夏大豆蕾花莢大量脫落或胚珠退化,形成有棵無莢或有棵有莢無籽的“癥青”現(xiàn)象,若再遇到干旱高溫,熱害更為嚴重。如果延遲到6月25日(“夏至”后5 d)左右播種,花莢期就會處在“立秋”以后,此時極端高溫已經很少,即使有也很短暫,對夏大豆花莢脫落、胚珠退化的影響也不大。選用生育期100 d以內的品種,延期播種的夏大豆收割期約在10月初,不影響下茬種植。實踐證明,夏大豆延期播種是一項成本最低,農民最易于掌握、易于接受、易于推廣且成效較好的避災措施。
除此之外,夏大豆延期播種還有諸多好處。一是可以進一步夯實高產的基礎。夏大豆延期15~20 d播種,意味著原位還田的秸稈在夏大豆播種前可以在土壤里自然軟化降解15~20 d,給土壤自然沉實、秸稈與土壤間緊密結合騰出了時間,進而保證了夏大豆的播種出苗質量及豆苗根系的下扎,為高產奠定了基礎[2-3]。二是可以避開草害和病蟲害高發(fā)期。當夏大豆延期15~20 d播種時,原位秸稈還田后的田間雜草已經露地,此時進行旋壓整地播種,等于除一遍草,一舉雙得。同時,播種后由于溫度高,大豆發(fā)芽出苗生長較快,可部分抑制新生草害的發(fā)生。此外,延期播種也可以避開病蟲害高發(fā)期,夏大豆蚜蟲、豆天蛾、蠐螬、食心蟲、豆莢螟、紫斑病、角斑病、紋枯病等病蟲害常年相繼發(fā)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此時早播夏大豆進入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旺盛期,正好與病蟲害高發(fā)期吻合,會加重病蟲危害。如果晚播,就會避開病蟲害高發(fā)期,減輕病蟲危害。三是可以提高大豆的品相品質。晚播大豆成熟期一般在10月10日前,此時最高氣溫已降至25 ℃左右,極端高溫天氣已過,晾曬大豆時,不會出現(xiàn)爆皮、皺皮、皮肉脫離等現(xiàn)象,從而保證了晾曬后大豆的品相品質。
全苗、勻苗是夏大豆高產的基礎,應在保證一定數量苗數的基礎上適當加大播種量,然后再間苗,播量一般為60~90 kg/hm2 [4]。
為方便夏大豆田間管理和應對夏大豆生長后期的田間蔭蔽,改變過去20 cm行距等行播種為寬窄行播種,即“二耬靠”,隔兩耬腿堵一耬腿播種,寬行40 cm,窄行20 cm,既有利于用藥、除草、施肥、澆水等田間管理,又有利后期田間通風透光,減輕濕度和病蟲害的發(fā)生,提高光能利用率。
播種時采用側位種肥同播機一次性將種子60~90 kg/hm2與51%復合肥(17-17-17)或54%復混肥(18-18-18)225~300 kg/hm2同時播入。要確保足墑播種和播深3~5 cm,側位施入的肥料整田均勻一致,不宜過深、過淺,以減少肥料流失,提高吸收率。
3.4? ? 田間管理
一是間苗。2~4片真葉時間苗,苗距20~22 cm,留苗1.0萬~1.1萬株/hm2,確保夏大豆生產后期通風透光良好。間苗時注意去弱留壯、去病留健、去偏留正、去畸留齊。二是化除。夏大豆2片復葉時,用10%精喹禾靈乳油600~1 050 mL/hm2+250 g/L氟磺胺草醚水劑600~750 mL/hm2,兌水450 kg/hm2進行莖葉噴霧。應注意大風及高溫天氣不要施藥。三是噴施3次復配液。第1次是噴施確保植株健康生長的復配液?;龑ο拇蠖股L有一定影響,與非化除的豆田相比,1周后植株高度相差8 cm左右,葉片呈現(xiàn)輕度生理發(fā)黃或黃灰色,嚴重時葉片出現(xiàn)黃白點;另外,苗期是夏大豆根腐病發(fā)生盛期,做好這兩方面的補救防治工作極為重要。使用除草劑后7~10 d,要及時根外噴施甲霜噁霉靈+鉬酸銨+胺鮮酯+蕓苔素內酯+氨基酸+硼肥(各量按使用說明書添加)復配液,不僅可有效防治根腐病、增加夏大豆根瘤菌,而且還能增加葉片葉綠素含量,促使夏大豆根系下扎,抗旱、抗?jié)?、抗高溫,起到健康栽培的作用。?次是噴施夏大豆鼓粒復配液。初花期,噴施溴氰菊酯+蟲螨腈+豆莢寶+鉬酸銨(各量按說明書添加)復配液,目的是防治夏大豆中期蟲害,鞏固根瘤菌和葉片葉綠素含量,提高光合效能,為夏大豆鼓粒打下健康基礎。第3次是噴施延長夏大豆綠葉功能期復配液。夏大豆鼓粒前期,噴施氨基酸+磷酸二氫鉀+尿素(1 500 g/hm2)+高氯甲維鹽(各藥劑用量除尿素外,均按說明書添加)復配液,防治夏大豆葉片早衰,使夏大豆能充分鼓粒。
3.5? ? 收獲
適期收獲的標準是夏大豆葉片基本落光,莖莢呈草枯色,豆莢黃色或灰色,籽粒變干,與莢分離,籽粒達半硬并呈原有品種色澤,手搖植株稍有響動時,用大型收割機收獲。收獲時,注意收割機脫粒裝置縫隙要調好,籽粒破碎率要小于國標方可收割。
4? ? 參考文獻
[1] 王為聯(lián).安徽省靈璧縣夏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大豆科技,2018(6):37-39.
[2] 孟文.淮北夏大豆套種玉米立體栽培新技術探究[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7(9):158.
[3] 姬懷啟.淮北地區(qū)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大豆科技,2015(5):15-17.
[4] 張慎舉,侯樂新.黃淮平原夏大豆高產栽培綜合農藝措施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16):3951-3952.